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腹膜假黏液瘤

腹膜假黏液(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发生在腔壁层、网膜及肠壁浆膜面的低度恶性黏液性肿。发生率较低发病率女高于男,大多为中年或老年。治疗后容易复发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腹膜假黏液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本病系卵巢黏液性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阑尾黏液囊肿破裂而成,当黏液样物流出时,常含上皮细胞,一同进入腔,一面黏液和上皮细胞刺激腹膜,而起炎......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

腹膜假黏液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本病系卵巢黏液性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阑尾黏液囊肿破裂而成,当黏液样物流出时,常含上皮细胞,一同进入腔,一面黏液和上皮细胞刺激腹膜,而起炎性反应,另一面,继续分泌黏液使蓄积大量样黏液,造成质状腹水,称为“”,亦可能流和淋巴管转移性扩所造成,据统计细胞约45%源于卵巢,29%源于阑尾,26%来源不定,而1%~2%的卵巢可发展成腹膜假黏液。此外,尚有少数病人继发于卵巢畸胎卵巢纤维子宫癌,肠黏液腺癌,脐尿管囊肿腺癌,小肠系膜波浪囊肿总管黏液腺癌,腺黏液囊腺癌和腹膜间皮癌等,但极其罕见。

病机

阑尾黏液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脏器囊肿的破裂,使大量黏液组织及富于黏液的柱状上皮,布于腔中,黏着于壁层,网膜及肠壁的浆膜面,被腹膜的结缔组织所包裹,成大小不等的囊状,囊壁由很薄的结缔组织组成,囊充满许多淡黄色,半透明胶冻状稠厚黏液和柱状上皮细胞,有时只有黏液而上皮细胞缺如,囊可在局部浸润蔓延。

黏液和上皮细胞亦可刺激腹膜发生炎症变化和粘连,肠管的粘连可粘连性肠梗阻,因而预后较差;网膜常融块状或饼状,又有“网膜饼”之称,这些囊可自腹膜剥落下来,游离于腹水,镜检下,囊壁由菲薄的纤维组织构成,囊充满半透明状的黏液性物质,其内壁有的被覆分泌黏液物质的柱状上皮细胞,有的则无被覆上皮,通常皆为良性,但偶尔也有恶性者。

下间隙,回盲部或盆腔等间隙,常可见到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大小的包块,这种肿块可位于下或穿破膈肌进入胸腔

肿块组织可见分化成熟的上皮细胞呈条索状浸润性生长在分布于疏松结缔组织中,周围有大小不一的黏液池,黏液池中有少数排列整齐,分泌亢进上皮细胞的索状上皮结构,尽管所见到的肿为良性,但它能发生局部浸润和蔓延,而影响周围的重要结构

症状

本病一般病史较长,病程可迁延数月或数年不等,有的可长达10余年,由于临床上无特异性的表现,要是以部进性肿大,部胀痛为诉,亦有反复发作的右下隐痛不适,右下包块或以肠梗阻腹膜炎等并发症就诊,误诊率高达89.7%,查体可能有腹水征及边界不清的结,因而常被误诊为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囊肿等而延误了治疗。

1.症状 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后期腹水症状明显。

(1)恶心呕吐:黏液性腹水呈渐进性生长,早期少量腹水刺激腹膜,只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或盆腔下垂感,部分患者有泌尿系症状

(2)进腹胀腹痛:随着腹水逐渐增多,患者自觉部渐进性发胀,围增大,部胀痛,呼吸费力;逐渐发展为呼吸困难,出现憋,不能平卧,翻身困难

(3)消瘦腹膜假黏液生长很快,在大量消耗机体养的同时,亦压迫器官,使患者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体重进性减轻。

(4)消化道梗阻:肠襻的粘连和肿块的压迫,体和肠管等发生狭窄,患者可发生幽门梗阻肠梗阻甚至阻塞性黄疸等,临床有相应症状

2.体征

(1)部膨隆:是本病的要体征,以下部膨隆多见,如全腹膜受累,可有全高度膨隆,甚至如足月妊娠状。

(2)触痛和包块:患者软,少数有触痛,但多不显著;多数病人部可扪及肿块,右下或下部尤其多见,但全均可扪及;肿块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大小不等,质地多较硬;表面高低不平,活动度小。

(3)肝脏肿大:大多数病人肝脏肿大,质地韧或略偏硬。

(4)腹水征阳性,由于腹水黏稠度不同,患者或表现为部波动感或表现为移动性浊音阳性。

(5)肠鸣音正常或亢进:部听诊肠鸣音基本正常,发生肠梗阻者可有增强及过水声。

(6)其他:由于病程的早晚及肿侵及程度不同,直肠指诊可有程度不等的饱满感,肠狭窄或触及肠腔外肿块,妇科检查常可发现子宫附件或子宫直肠有肿

诊断

诊断标准

近年来可以用穿,B超,CT,腔镜,肿块活检等确诊本病。

1.病史 部分患者有阑尾卵巢手术病史

2.临床特征 自诉日渐腹胀腹痛消瘦部隆起;体检全身一般状况尚好,部膨隆,并可触及高低不平硬块,此为本病的显著特点。

3.实验室和助检查 诊断性腔穿刺仅抽出少量黏稠液体;B超和CT示部有多处包块及腹水

诊断

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需与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或晚期癌肿等疾病相鉴,本病常误诊为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囊肿腔转移癌,有以下几点可排除“硬化腹水”:

1.病人无病史,一般健康状况较好。

2.长期服保利尿药无效,围反见增大。

3.体检不似“蛙”,浊音区不在两侧,无移动性浊音

4.穿抽不出腹水,粗针可吸出冻样黏液。

5.B超探查大量无回声暗区有分隔。

6.功正常,不低。

由于腹膜假黏液颇为罕见,虽然有其较特征性的B超声像图,但往往不被医务工作者所认识,由于腹水性质黏稠,体动时暗区厚度变化小且缓慢,易误诊为囊肿,由于网膜增厚,呈块状强回声,部分区域见与肠管粘连,故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从临床角度和B超声像图可与常误诊的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膜间皮等相鉴

检查

1.常规检查

仅有轻度贫血继发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

2.生化检查

并发幽门梗阻肠梗阻阻塞性黄疸者,可有水和电解质异常和酸碱平衡紊乱、黄疸指数及红素升高,晚期养不良者有低蛋白血症等。

3.腹水检查

穿时,如发现腹水异常,为冻样或鸡蛋糕样,应疑及该病。穿刺液常规和特殊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和红细胞,黏蛋白定性试验一般呈阳性。此检查对该病诊断常具有决定的意义。

4.组织病理检查

直肠穿刺活检,切腹膜假黏液

并发症

腹膜假黏液虽极少转移,但呈恶性生长,生命力特强,粘附于腹膜壁层上除去后又迅速生长,以致可见到患者全均为黏液性肿块,粘贴于腹膜壁层,网膜肠系膜,以致压迫肠腔,往往出现肠梗阻腹膜炎等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肠瘘幽门梗阻胆囊阻塞,最后起患者不能进食,肠系膜衰竭死亡。

治疗

1.病灶处理

清除腹膜病因是手术治疗的。感染源消除的越早,则预后愈好,原则上手术切应该愈靠近病灶的部位愈好,以直切为宜便于上下延长、并适于改变手术式。探查要轻柔细致,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起感染扩,对原发病灶要据情况做出判断后再处理。

2.清理

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脓汁、清除之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清除最好的办法是负压吸,必要时可以湿纱布摺式,应避免动作粗糙而伤及浆膜表面之皮细胞。若有大量胆汁容物严重污染全腔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腔冲洗,当大量脓液已被成的假膜和纤维蛋白分隔时,为达到流通畅的的,必须将假膜和纤维蛋白等分,去除、虽有一定的损伤但效果较好。

3.

术后放置流管,流的的是使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流物排出体外,以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并防止脓肿的发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海蕴

下一篇 四物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