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Malignant Melanoma),一种高度恶性肿,多发生于皮肤,亦可见皮肤黏膜交界处、眼膜和软膜等处。其已成为皮肤的首位致死性疾病。恶性黑色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是皮肤黑色的明确病因之一。其次,长期慢性刺激,如烧伤、感染、刀割、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也可能与其发生有黑色症状一般与发病年龄相。年轻患者通常表现为瘙痒、皮损......
目录

疾病病因

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是皮肤黑色的明确病因之一。其次,长期慢性刺激,如烧伤、感染、刀割、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也可能与其发生有

临床表现

皮肤恶性黑素的临床症状,包括出、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生长式相,即与组织类型相组织类型又因年龄、型、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景,前黑素的临床组织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样黑素(LMM);浅表扩性黑素;肢端雀斑样黑素/黏膜黑素;结性黑素(NM)。在患恶性黑素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的亚洲人中,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

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性黑色的可能:

色:大多数恶性黑色有棕,黑,红,白或蓝混杂不匀,遇皮出现色改变,应特提高警惕。

②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性退变所致。

③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屑,有时有渗液或渗,病灶可高出皮面。

④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白色灰色,⑤感觉异常: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发生上述变化时,强烈提示有恶性黑色之嫌,可以说皮肤一旦出现任何变化均应切除活检术,以除去恶性黑色,毫不为过。

疾病预防

尽量避免日晒,使用遮阳屏是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特是对那些高危人群,加强对一般群众和专业人员的教育,提高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为重要。

(一)肿浸润深度

厚度与预后密切相,Balch等(1982)报道的1442例恶性黑色疗效分析,其中357例原发灶≤0.75mm者的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

(二)淋巴结转移情况

文献l~3个淋巴结有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41%~58%,4个以上转移者为8%~26%,虽然病灶厚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淋巴结转移与否似乎对预后的影响更大。

(三)病灶部位

据临床分析,恶性黑色发生的部位不同其疗效亦各异,一般认为发生于躯干的预后最差,位于头颈部者次之,位于肢体者较好。

(四)手术

据Morton提出的广泛切除范围的标准,病灶厚度≤0.75mm者切除范围边缘2cm~3cm,厚度>0.75mm而≤4mm时为3cm~4cm,厚度>4mm者边缘5cm作广泛切除,这样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不恰当的局部切除,使局部复发率高达27%~57%,一旦发生局部复发再作非常彻底的广泛切除亦难奏效;对区域淋巴结的处理亦然,一个不符规格的区域淋巴结清除术,常会促进肿向全身播

(五)年龄与性

罕见的幼年性恶性黑色预后较好,45岁以下的恶性黑色患者的预后较年老患者好,在性上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男性。

并发症

如肿位于黄斑区,于兵早期患者即可有视物变或视力减退,如位于眼底的周边部则无自觉症状据肿生长情况,表现为局限性及弥漫性两种,前者居多,局限性者表现为凸向玻璃体腔的球隆起物,周围常有渗出性网膜离;弥漫性者沿膜水平发展,呈普通性增后而隆起不明显,易被漏诊或误诊,并易发生眼外和全身性转移,可转移至巩膜外,视神经组织,预后甚差,可因渗出物,色素及肿胞阻塞房角,肿压迫涡状静,或肿坏死所致的大出等,起继发性青光眼,在肿生长中,可因肿高度坏死而起言炎或全眼球炎,此又被称为伪装综征。

检查鉴别

检查

早期诊断有时较困难,必须详细追问病史,家族史,进细致的全身和眼部检查,此外,还应巩膜透照,超声波,FFA,CT及MRI等检查,以期作出诊断。必要时需要取活检进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

组织病理:黑素细胞异常增生,在表皮表皮-真皮界处成一些细胞巢。这些细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相融。巢黑素细胞的大小与状,以及核的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有丝分裂(包括异常的有丝分裂)较良性色素更为常见,肿细胞胞质中有色素颗粒。在侵袭性恶性黑素中,肿细胞向真皮或皮下组织浸润生长。免疫组织染色:肿细胞S100阳性、HMB45阳性及MelanA阳性。

病理分级:

1.侵袭深度分级Clark(1969)在研究了黑侵袭深度与预后的系后,据侵袭深度将黑分为5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Ⅰ级: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

Ⅱ级: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Ⅲ级: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网状层。

Ⅳ级: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V级: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皮下脂肪层。

2.垂直厚度分级Breslow(1970)研究了黑垂直厚度与预后的系,镜测微器测量的黑最厚部分(从颗粒层到黑最深处的厚度),将黑分为5级:

小于0.75皮肤恶性黑色、0.76~1.50皮肤恶性黑色、1.51~3.00皮肤恶性黑色、3.01~4.50皮肤恶性黑色和大于4.50皮肤恶性黑色。发现厚度越大预后越差。这一显微分级法,以后被广泛采用,并被实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疾病治疗

恶性黑色西医治疗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

对疑为恶性黑色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实为恶性黑色,则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病理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诊疗评价协作中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理、更恰当的手术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

老观点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外科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常需指()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沟或髂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部的恶性黑色则分作同侧腋窝或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

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恶性黑色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前常用放射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腔、盆腔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转移灶每次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治疗

1、单一用药

(1)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有一定疗效。综文献报道、BCNU治疗122例黑色,有效率为18%,MeCCNU治疗108例,有效率17%,CCNU治疗133例,有效率13%。

(2)氮烯咪胺(DTIC):由于DTIC的出现,使黑色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GaiIanl报道DTIC的疗效最好,治疗28例黑色,每次量为350mg/m2,连用6天,28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35%。

2、联用药

恶性黑色对化疗不甚敏感,但联用药可提高有效率,减低毒性反应,常用的联化疗案如下:

(1)DAV案(DTIc、ACNu、VCR)为黑色的首选化疗案。用药法:DTIcloo~200mg,iv d1~5ACNUl00mgiv d1VCR 2mg iv d1,每21天重复1次。

(2)DDBT案(DTIC、DDP、BCNU、TAM)用法:DTIC220mg/m2,静注d1~3/3w、DDP 25mg/m2,静滴d1~3w、BCNUl50mg/m2,静注d1/6w、TAM10mgPO,2/d。有效率52.5%。

(3)CBD案(CCNU、BLM、DDP)用法:CCNU 80mg/m2,服,d1/6w,BLMl5u/m2,静注d3~7/6w、DDP 40mg/m2,静注d8/6w。有效率48%。

(四)免疫治疗

恶性黑色的自消退,说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卡介苗(BCG)能使黑色患者体的淋巴细胞集中于肿,刺激病人产生强力的免疫反应,以达治疗肿的作用。BCG可用皮肤划痕法、注射和服。对局部小病灶用BCG作肿注射,有效率可达75%~90%。近几年试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A-2)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等生物反应调,取得一定效果。

恶性黑色中医治疗

1.扶正

之所凑,其必虚的说,凡肿疮疡多为正虚盛之疾,不论临床见症多少,也不管术前术后或放疗前后,均宜扶正法,临床常用扶正扶正抗癌冲、八珍汤、六味地黄等加减。临床常用药:高丽参、西洋参人参党参太子参广明参、沙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鹿角霜、甘草、熟地、阿胶、制首乌、当归枸杞子、桑椹子、黄精龙眼肉、紫河车、杜仲、川断、脂、肉苁蓉菟丝子仙茅等。

2.理气瘀法

阴阳之理,帅,用,气滞瘀,故情志抑郁之人,多有气滞瘀之候。故临床常见胸闷烦,胁肋胀满,嗳吞酸,肿块胀痛、刺痛、弦涩或弦浮,尖瘀黯等。临床常用越鞠、舒桃红四物汤府逐瘀汤、大黄庶虫加减。临床常用药乳香没药丹参桃仁红花、刘寄奴、三七茜草木馒头、水红药子、三棱莪术蒲黄、归尾、赤芍、虻虫、五灵脂石见穿水蛭马鞭草、庶虫、麝香黄药子昆布、海藻、木香沉香壳、实、青陈皮、砂仁、丁香旋覆花、八月扎、半夏刀豆香附子、苏梗、厚朴、沙苑子槟榔

3.消痰结法

由于气机阻滞,失健运,衰退,故湿痰凝于,结于肤表,症见胸腹满闷,纳谷不香,濡苔腻,肿块增大迅速,发痒陷痛,或破溃,渗流黄汁,病人黑尿。临床常用消海藻壶汤、溃坚汤桂枝茯苓加减。临床常用药:牛黄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蒌、莱菔子、常山、皂角刺刺猬皮浙贝母泽泻白术苦参木通车前子、猪苓、茵陈、白鲜皮、防己、抽葫芦半边莲、生苡仁、佩兰、藿香瞿麦金钱草石韦

4.败毒祛

由于毒侵扰日久,或因素食肥腻等,致毒雍聚经络表郁久化火而成此候,常见发烧恶寒,包块肿痛,或破流水,心烦渴,失眠多梦消瘦食少,舌红绛,少苔,细数无力等症。临床常用活命饮、普济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青蒿鳖甲加减。临床常用药:蒲公英野菊花半边莲苦参山豆根虎杖地丁、甘草穿莲、莲、连翘草、芙蓉、草河车、金银大青凤尾草、山桅子、土茯苓石上柏、藤蜂房、人参、核桃枝黄芪皂角刺穿山甲熊胆牛黄黄药子

疾病预后

依赖于诊断时的分期。局部、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好。Ⅰ/Ⅱ期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躯干、头颈部原发黑色比四肢的差。高龄与黑色存活率成反比,Ⅲ期黑色具有明显不同的预后:溃疡淋巴结转移数量多提示预后差,Ⅳ期黑色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远处转移的位置,脏转移比非脏(皮肤及远端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疾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恶性黑色食疗(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1.人参粥 :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粥常食。

2.黄芪粥 :黄芪50g,水取汁以作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粥。

3.归芪鸡 :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熟后分次服用。

4.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参、枣切碎与共,米熟饭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速效牛黄丸

下一篇 海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