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
疾病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贫血、免疫功能异常引起肾功能的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起病徐缓,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致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岁之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血液肿瘤的10%。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1年,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期“带病生存”。
1、轻链蛋白肾毒性作用由于浆细胞异常增生,产生过多的轻链蛋白,尿中出现Bence—Jone蛋白(轻链蛋白),在肾小管内凝聚,可堵塞肾小管。另外,轻链蛋白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后,在溶酶体内降解产生毒性,引起肾小管损害。2、高钙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病患者多存在高钙血症,钙沉积在肾间质和肾小管,可加重轻链引起的肾小管病变。
3、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病患者核酸代谢增强,血尿酸增高,尤其化疗后肿瘤组织破坏,血尿酸会更高。
4、肾淀粉样变。
5、高黏滞血症。
7、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
1、肾外表现
(1)全身骨痛:早期主要症状,可有骨质破坏,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2)感染: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失调等,极易继发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甚至出现败血症。
(3)贫血及出血倾向:骨髓瘤细胞浸润,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出现贫血。由于血小板减少,M蛋白包裹血小板表面等原因,患者有出血倾向,如鼻及齿龈出血等。
(4)血黏度过高:部分患者血浆M蛋白增多,产生高黏滞血症,血管内血流缓慢,组织淤血、缺氧,患者常有头晕、眼花、视力障碍甚至昏迷。
(6)其他:①部分有冷球蛋白血症者还可有遇冷后四肢麻木、青紫甚至发生雷诺(Raynaud)现象等症状。②浆细胞骨髓外浸润者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2、肾脏表现
(1)肾病综合征:多见于伴有‘肾淀粉样变者,血胆固醇常不增高。
(2)急性肾功能衰竭:多由于下列原因诱发:①各种原因(如腹泻、呕吐、利尿等)引起的脱水及血容量不足。②原有高尿酸血症,化疗后血尿酸急剧增高。③严重感染。④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并发症
疾病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起病徐缓,可有数月至十多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的临床表现繁多,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症状: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浸润 肝、脾轻度、中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4、其他症状 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后期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1、继发感染 感染多见于细菌,亦可见真菌、病毒,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可见。
2、肾功能损害 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3、高粘滞综合征 约为2%-5%发生率,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多见于IgM型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
4、淀粉样变 发生率为5%-10%,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符合外周血浆细胞数大于20%,肝脾肿大,白细胞数大于15×109/L,则为浆细胞白血病。
体征: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二、三期病人见贫血貌,睑结膜苍白,有或无淋巴结肿大,心率增快,肝脾轻、中度肿大,胸骨、肋骨、腰椎骨等部位压痛,或骨局部触及骨肿块,或有病理性骨折,伴出血可见皮肤瘀点瘀斑,伴肺部感染时,常有湿啰音。
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应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的肾损害鉴别。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肾损害可有骨骼损害、高钙血症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但其血浆蛋白电泳正常,无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碱性磷酸酶常增高,骨穿检查无骨髓瘤细胞。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
疾病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大多数为中度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晚期全血细胞可减少。血涂片见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
(2)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多在100多发性骨髓瘤病肾病/h以上。
(3)血清蛋白异常:高球蛋白血症,白/球比例倒置。在8、7或α球蛋白间发现单株异常蛋白区带(M带)。
(4)血生化检查:①血钙增高。②血尿酸增高。③肾功能不全时BUN、Scr增高。④碱性磷酸酶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2、尿液检查
尿中可见大量蛋白和管型,25%~50%患者尿中可出现凝溶蛋白。尿蛋白电泳可属к型或λ型。
3、骨髓检查
出现典型的骨髓瘤细胞,可占6%~96%。其特点是:①细胞大小不一,有时可见巨型、多核骨髓瘤细胞。②核染色质细致,并有1~2个核仁。③胞质着色异常,可见“火焰细胞”,“桑葚状细胞”及“葡萄状细胞”。核周围淡染区常不明显或消失,可含少量嗜苯胺蓝颗粒或空泡。
二、特殊检查
X线检查,可见弥漫性骨质疏松,溶骨现象及病理性骨折。其特点:①典型溶骨性病变为凿孔状、虫蚀状或小囊状破坏性病灶,常见于骨盆、肋骨、颅骨及腰椎等处。②骨质疏松以脊柱及盆骨多见。③病理性骨折常发生在骨、脊柱及胸骨等处。
三、诊断标准
凡临床上遇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慢性肾病,伴有明显骨病或重度贫血而无高血压、水肿和视网膜病变者,特别是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钙、血浆球蛋白升高时,应警惕本病。
(1)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
三项中至少两项阳性,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在此基础上出现蛋白尿、尿Bence-Jone蛋白阳性,BUN增高等可诊断为多发骨髓瘤病肾病。
疾病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化疗。以烷化剂为首选药物。常用发案MP(马法兰0.25rog/kg、强的松2mg/kg,各1-4天口服,每4-6周重复);BP(卡氮芥0.5mg/Lg,口服第1天给药,强的松2mg/kg,1—7天,每6周重复。)
(2)干扰素。重组卜干扰素与化疗联合可提高缓解串和延长生存期。
2、中医药治疗
(1)脾肾阴虚:倦怠乏力,纳呆腹胀,心悸失眠,便溏,耳呜耳聋,潮热盗汗,腰膝关节疼痛,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发药:党参、黄芪各、白术各20克,陈皮、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龟板胶、阿胶、当归、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
(2)脾肾阳虚:畏寒肢冷,神疲嗜睡,倦怠乏力,纳呆腹胀,失眠心悸,腹中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泄泻,腰膝冷痛,舌淡暗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发药:党参、黄芪各20克,炙附于6克,仙茅、仙灵脾、山萸肉、菟丝于、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阿胶、补骨脂、当归、白芍各10克。
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