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系膜肿瘤

肠系膜,多为实性肿物,而恶性肿约占实性肿物的60%,以恶性淋巴最多见,其他的有纤维肉瘤平滑肉瘤神经纤维肉瘤等。恶性肿腹痛部包块外,尚有消瘦贫血肠梗阻症状。多见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误诊率高。原发性肠系膜是少见病,可能有7种来源:淋巴组织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平滑组织胚胎残余。肠系膜分良性和恶性,良性和恶......
目录

病因

原发性肠系膜是少见病,可能有7种来源:淋巴组织纤维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平滑组织胚胎残余。

发病机制

肠系膜分良性和恶性,良性和恶性之比约为2∶1,恶性纤维肉瘤平滑肉瘤为最多见,多位于小肠系膜中和围绕在小肠系膜的周围,也可位于乙状结肠和结肠系膜中。

囊肿有来自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肠源性囊肿,浆液性囊肿,皮样囊肿等;也有属于新生物,如囊性淋巴管;另外尚有寄生虫性囊肿外伤性(出性)囊肿,炎性囊肿等,肠源性囊肿覆有肠道的黏膜上皮和肠壁的其他各层组织,最多见于回肠系膜,也可发生在空肠系膜或小肠系膜部,浆液性囊肿覆有皮细胞,多在横结肠乙状结肠系膜囊肿大小不一,自数厘米至20cm不等,多为单发性单房囊肿,囊液体通常为黄白色或草黄色透明液体,如有出继发感染则可为暗红色液体或脓性液,如溃破可腹膜炎,皮样囊肿为半成样物,还可见到毛发,囊状淋巴为多数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呈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囊样结构,直径自1~10cm以上,多发生于回肠系膜,有时呈弥漫性布满整个小肠系膜,可能因集淋巴管梗阻造成,有透明或乳糜样液。

良性肿神经纤维纤维脂肪平滑等;肠系膜的实质性肿多为恶性,其中淋巴肉瘤发病率最高,其他有平滑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间皮肉瘤等,淋巴肉瘤表现为结成大的肿块,或为在的大小不等的结,镜下均为弥漫型,属B淋巴细胞源性,以浆细胞为脂肪肉瘤外观呈脂肪样黏液样及肉样,镜下分四种类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细胞型及多型,其中前两型预后良好,可据镜下核分裂象的多少来判断肿分化程度,也与肿的转移密切相,每个高倍视野见1个核分裂象者转移率为11%,10个以上者为33%。

临床表现

1、

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症状,肿块可为囊性,也可为实质性,若其质较硬,表面不光滑呈结状并有压痛,常提示为恶性肿

2、腹痛

多为胀痛不适。若肿或自发性破裂可急性腹膜炎而致剧痛。

3、发热

多见于恶性肿。许多淋巴肉瘤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不明原因的发热。高度恶性的组织肉瘤,可有不规则发热或低热。

4、便血

恶性肿已侵犯肠管起肠道

5、其他

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乏力等一些恶性肿全身反应的表现。

另外,肿还可压迫膀胱输尿管而致肾盂积水,表现为腰酸、胀痛不适或尿频,压迫下腔静或髂静腹水等。少数原发性肠系膜恶性肿以转移灶的表现为其首发症状,如转移到则有胸闷胸痛;转移到则有头痛头晕等。体检时应注意包块的位置、质地、结及活动度,有报道,将包块的横向活动性作为肠系膜的一大特点。

肠系膜有一部分表现为症状和体征,有人张将肠系膜分为潜在型、块型和症型。

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可显示肠管受压移位等表现,如有钙化可能是畸胎,钡灌肠造影可区分肠肠外,可显示肿的大小、部位、密度以及肠管侵犯程度。有时肠系膜恶性肿侵入肠壁时,可出现肠壁僵硬、黏膜皱襞增粗或中断、钡通过缓慢等现象;

2、B超检查

囊实性肠系膜囊肿见液性暗区,边界回声清晰,并有明显包膜回声及后增强效应,良性肿包膜清晰完整,部呈现均匀稀少的低回声区,有时或部分为无声区,如脂肪纤维神经等。恶性肿包膜回声区或有或无,部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并有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

3、CT检查

可直接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和毗邻系可清楚的显示周围组织器官是否被侵犯,特是肠管与肿块的系对术前诊断十分有益,并可用来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及了解是否复发。

4、腔镜检查

既可确定肿块的位置,又可取活检作病理检查,确定肿的性质。

诊断

临床上遇到无症状的或伴部出现横向活动性包块伴有局部隐痛或胀痛或肠梗阻影像检查显示为与肠管系密切的外在性肿物应考虑有肠系膜的可能。可以选择小肠造影、B超及穿刺细胞等检查来确定诊断。腔镜有助于本病诊断,必要时剖探查并取活检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影响预后。

鉴别诊断

1、结肠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肿大。粪便检查可发现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吸虫卵。

2、结肠克罗恩病

结肠克罗恩病腹痛发热镜和X线检查可发现铺路石样改变的黏膜,较深的溃疡,病灶呈“跳跃”样分布有助于鉴镜下黏膜活检如发现非干肿则有诊断价值。

3、溃疡结肠

可表现为发热腹痛便,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充水肿。病检可见杯状细胞减少及隐窝脓肿等改变。

治疗

肠系膜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是否加放疗和化疗,视肿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而定。

肠系膜囊肿常具有完整的包膜,界限清楚孤立的囊肿一般可作囊肿摘除术,如囊肿与肠管系密切或与系膜管紧密粘连可连同部分小肠一并切除。如囊肿切除有困难,可作囊肿外翻术或囊肿小肠Roux-Y术。

淋巴管往往含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小囊,个呈蔓状生长,为求治,宜连同部分小肠及系膜一起切除。

鉴于肠系膜的多源性,术后应据其病理和生物特性以适当的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及支持治疗等。中药治疗可采用疏肝理气、活消积、软坚结等法,但疗效较差,一般只用于恶性肿助治疗。

预后

良性肿如能全部切除预后良好,如未全部切除或切除不彻底,某些肿脂肪纤维平滑等有复发可能,恶性肿就诊时往往已病程晚期,治切除率较低,其预后甚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复方鲜竹沥液

下一篇 金振口服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