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
物种起源
海龟早在两亿多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形态特征
体长0.75-2米,体重45-1000千克。为了适应水生生活,身体比较扁平,四肢都变成鳍状,长长的前肢像船柴一样,非常适宜在水里自由地邀游。它除了头、四肢和尾巴以外,全身覆盖着硬壳。龟壳是它骨骼结构的一部分,龟的甲壳由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构成。联接背、腹甲的部分称甲桥。整个龟壳呈盒状,一般龟的头颈、四肢和尾部在其中能自由伸缩,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背、腹甲均由两层构成。海龟棕褐色或暗绿色的背甲上长有黄斑,头顶上有一对前额鳞。除了棱皮龟外,所有的海龟都长有坚固的甲壳。海龟两只眼睛后面,有两个像贴着薄膜的东西,那就是海龟耳朵。这是为了海龟适应生存环境进化而成的。海龟常年生活在海里,如果它的耳朵和哺乳动物一样露在外面,那么就很容易进水。于是,它把耳朵藏了起来,还在外面盖上一层皮。
海龟在成熟之前,雄性和雌性的体态是一样的,当雄性海龟成熟时,尾巴就会变长,达体长的1/2。不同种类的海龟有不同的成熟年龄。玳瑁3岁就成熟了,绿海龟在20-50岁才会成熟。
生活习性
海龟生活于亚热带近海上层,终身生活于海洋中。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海龟实际上是游泳的好手,长长的前肢像桨一样,使它们很适合水中的生活。 海龟有洄游的习性般海龟在海水温度下降后,会迁徙到水温较高的水域来抵御寒冷。但有时峰面来得太快,水温急速下降,海龟的体温、生理活动及浮力控制等在短时间内无法调节,就会出现冻死的情形。有时这些海龟会在泥底屮停留很长的时间,其代谢速度也下降,进行类似冬眠的行为。这是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少数会冬眠的例子。
除了产卵和晒太阳外,海龟通常很少上岸。绝大多数的龟性情温和,遇到敌人时只会将头缩起,不去攻击敌人。敌人对它硬硬的壳也毫无办法。海龟凭借着这种特殊的本能,已在地球上安然自得地生活了2亿年。雌海龟只有产卵时才上岸。海龟虽然没有牙齿,但它的缘非常锐利,可以轻易撕开或碾压坚硬的食物。它的食道里还长有很多尖刺,有助于消化食物。其中棱皮龟的体重能和一头奶牛匹敌,但是它的行动却出人意料的矫捷。它的游泳速度能达到每小时24千米,几乎和海豚的速度相当。绿海龟经常拜访一些特别的“清洁站”。在这里,鱼儿担当了清工人的角色。清洁外壳能让海角保持健康,帮助它们游动得更轻松自如。而鱼儿则可轻而易举地得到一顿美餐。
海龟的壳很光滑,所以它可以轻松自如地在海水里游动。海龟没有办法像其他乌龟一样,把头藏在壳里。海龟的眼脸是透明的,就像护目镜一样,可以让它在水下看清楚四周。海龟可以吃掉水母而不被水母哲伤。
海龟是一种十分懒惰的动物,它们可以长时间待在水里一动不动。一些植物甚至把它们的背当成陆地,在上面生根、发芽、结果。不过,这些长在龟背上的枝叶也很好的伪装了海龟,帮助海龟避开了很多危险。主要摄食鱼类、虾、海藻等。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多年后发现,地球磁场是海龟回家时的指南针和地图。科学家们早就发现,海龟能通过地球磁场和太阳及其他星体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但对于迁徙中的海龟来说,仅有“方向感”是不够的,它们可能还有一张“地图”,用于明确自己的地理位置,最终到达某个特定的目的地。
海龟在野生环境下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年平均生长为10-15千克,以2-4岁时生长比率最高,而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增长较为迅速,尤其是1-2岁时,体重年平均可增长30千克。为了适应海水中的生活环境,在眼窝后面还生有排盐的腺体,能把体内过多的盐分通过眼的边缘排出,还能使喝进的海水经盐腺去盐而淡化。
海龟是用肺进行呼吸的,但胸部不能活动,是一种吞气式的呼吸方式,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将头伸出海面来呼吸。但也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在水下生活,依靠肛囊来过滤氧气。但夜间,海龟是要浮在水面上休息的,这时候是完全靠肺呼吸。
海龟的食性很杂,以鱼类、头足纲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海藻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摄食各种海鱼、虾、海藻以及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且食量很大,尤其是幼体,更偏肉食性饵料。
海龟在吃水草的同时也吞下海水, 摄取了大量的盐。在海龟泪腺旁的一些特殊腺体会排出这些盐,以保持体内外盐分密度一致,因此海龟在岸上的“流泪”现象。健康的海龟每隔一段时间抬起头部呼吸;将其放置于地板,会设法爬行; 拉其前肢,前肢用力回缩;抬起海龟,前肢会上下拍打。
刚孵出的小海龟,不管海滩的地势如何或气候变化怎样都要离开巢穴,爬过沙滩,回归大海。这是因为,海龟的视觉系统对光信号起正趋光性反应,使它们向着正电荷密集的海洋爬去。初生幼龟的敌人很多,如海鸟、大蜥蜴等,幼龟常在爬回大海的途中,遭遇敌人的袭击。 小海龟的生存几率很低,平均100只当中仅有一两只能存活下来。
分布范围
存在: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珊瑚海群岛领土、西澳大利亚州、阿什莫尔和卡捷岛、北领地)、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博内尔岛、圣尤斯达蒂斯和萨巴岛(博内尔岛、萨巴、圣尤斯达蒂斯)、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中国(山东、福建、浙江、台湾、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塞浦路斯、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埃及、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国南部领土(莫桑比克海峡群岛)、格林纳达、关岛、圭亚那、海地、印度(尼科巴群岛、安达曼群岛、古吉拉特邦、拉卡迪奇群岛)、印度尼西亚(贾瓦、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巴布亚、加里曼丹、巴厘岛、马鲁古、小苏打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牙买加、日本(本州、小笠原群岛)、琉球海沟、肯尼亚、基里巴斯、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沙捞越、沙巴、马来西亚半岛)、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罗德里格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下加利福尼亚州、韦拉克鲁斯州、尤卡坦州、勒维拉格吉多岛、米却肯州、塔巴斯科州、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锡那罗亚州、索诺拉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缅甸、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克尔马德克岛、南岛、北岛)、尼加拉瓜、纽埃、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波多黎各、圣海伦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阿森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岛(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圣马丁岛(荷兰部分)、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里南、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托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佛罗里达州夏威夷群岛)、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美国线岛、中途岛)、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阿维斯岛、委内瑞拉安的列斯群岛)、越南、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也门。
可能灭绝:以色列。
灭绝:开曼群岛、毛里求斯。
存在并重新引入:百慕大。
存在不确定性和游荡:纳米比亚、皮特凯恩、葡萄牙(马德拉、亚速尔群岛)、新加坡、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存在不确定和起源不确定:巴哈马、贝宁、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智利、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吉布提、萨尔瓦多、加蓬、冈比亚、加纳、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利比里亚、蒙特塞拉特、尼日利亚、卡塔尔、萨摩亚、苏丹、中国台湾省、多哥、西撒哈拉。
繁殖饲养
4-10月为繁殖季节,雌、雄海龟常在礁盘或沿岸水域交配,交尾时间长达3-4小时,交配后雌龟于晚间爬上岸边沙滩掘坑产卵,先以前肢挖一深度与体高相当的大坑,伏于坑内,再藉后肢交替动作挖一口径2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卵坑”,产卵于坑内,产卵一般在夜晚10时至翌晨3时进行,卵产毕后,将卵坑用沙覆盖后离滩返海。每年可产卵23次,每产91-157枚,多可达238枚。卵白色,圆球形,卵壳革质而韧软,卵径35-58毫米。孵化期30-90天,通常45-60天,幼龟自出壳即爬归海水中生活。中国广东省惠东、海南的西沙群岛沿岸均为海龟产卵繁殖地。寿命可达100岁以上。据《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记载,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
海龟有识别出生地的能力,虽然常年遨游于海洋之中,可是一到繁殖季节,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要回到出生的地点去产卵。由于海滩上的人工建筑越来越多, 必须回到其出生的海滩上产卵的海龟因无法找到故地而造成终生不育。海龟在夜间产卵。产卵前,只要稍微有些风吹草动,海龟会不顾自己身怀六甲,立刻掉头下海。然而,一旦开始产卵,即便你轻拍龟壳,它也纹丝不动。
种类介绍
科 | 属 | 中文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海龟科 | 海龟属 | 绿海龟 | Chelonia mydas | (Linnaeus, 1758) |
蠵龟属 | Caretta caretta | (Linnaeus, 1758) | ||
玳瑁属 | Eretmochelys imbricata | (Linnaeus, 1766) | ||
丽龟属 | 肯氏丽龟 | Lepidochelys kempii | (Garman, 1880) | |
太平洋丽龟 | Lepidochelys olivacea | (Eschscholtz, 1829) | ||
平背龟属 | 平背龟 | Natator depressus | (Garman, 1880) | |
棱皮龟科 | 棱皮龟属 | 棱皮龟 | Dermochelys coriacea | (Vandelli, 1761) |
主要价值
海龟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具有很大的经济、科研、观赏、文化和生态价值。(海龟属于野生保护动物,禁止捕捞;突出其主要价值意义在于保护该物种。)
自古以来,全球各地的沿海居民就把海龟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重要资源。其肉和卵可食,脂肪可炼油,龟胶是高级补品,血、肝、胃、胆皆可入药。现代研究表明海龟还具有抗癌作用,随着海洋药物的深入研究,各国对海龟的药用价值相当关注,因此必须对其有限的资源加以保护。
海龟生长迅速,一般成体重达几百公斤,是一种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马来西亚、留尼汪、开曼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养殖场,开展海龟的人工增殖、养殖事业,许多国家制定长远的海龟种群恢复计划,实施人工增殖项目,扩大海龟的资源数量,以达到永续利用之目的。
海龟还是一种很好的工艺原料,可做各种装饰品;玳瑁的背甲在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作为珍贵的工艺品原料有悠久的历史,如制作珠宝、镜框、梳子、发卡、手镯等。
在东南亚沿海地区,海龟被尊为神灵,供奉在庙宇里,受到广大渔民的崇拜。不少寺庙中会供养海龟,留待行善之人放生,祈求平安、健康和长寿。因此,海龟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了。
海龟对人类及生物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还是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监测的指示性物种之一。植食性的绿海龟生活的海域,海草生长得特别茂盛,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因而生物多样性较高。
动物保护
国际
中文名 | 评估年代及版本 | 保护等级 |
---|---|---|
绿海龟 | IUCN 2004年 ver 3.1 | 濒危(EN) |
红海龟 | IUCN 2015年 ver 3.1 | 易危(EN) |
IUCN 2008年 ver 3.1 | 极危(CR) | |
肯氏丽龟 | IUCN 2019年 ver 3.1 | 极危(CR) |
太平洋丽龟 | IUCN 2008年 ver 3.1 | 易危(VU) |
平背龟 | IUCN 1996年 ver 2.3 | 数据缺乏(DD) |
棱皮龟 | IUCN 2013年 ver 3.1 | 易危(VU) |
所有海龟均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中国
绿海龟、红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Ⅰ级。
绿海龟、红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2017年)——Ⅱ级。
绿海龟、红海龟、玳瑁和棱皮龟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2015年)——极危(CR)。
种群现状
截至2008年,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美国等是少数保护海龟较好的国家。全球7种海龟中,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区域就有6种,平背龟只出现于澳洲海域。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域的绿海龟种群数量大约为63000只哥斯达黎加的托尔图格罗(Tortuguem,CostaRica)年产10万窝卵,每年上岸产卵雌龟1.7-3.7万只。然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每年大约有30多万只成年海龟被人为杀害。印度尼西亚曾是海龟的天堂,由于过度捕杀,如今在巴厘岛上很难再看到海龟了。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整个南海的成年绿海龟剩下不到2000只。
在某些特定繁殖区,海龟资源保护计划至少已经实施了20年(截止2008年),都明显出现了资源恢复的迹象。比较好的情况包括:尤卡坦半岛的玳瑁资源;墨西哥Escobilla的太平洋丽龟资源;巴西的太平洋丽龟资源;美属维尔京群岛St. Croix、哥斯达黎加一些加勒比海沙滩(例如Playa Negra和Playa Gandoca)的棱皮龟资源;哥斯达黎加Tortuguero、尤卡坦半岛的绿海龟资源。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海龟种群资源恢复的只是一些个案,相对于大部分种群资源被破坏的背景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濒危原因
截至2008年,全球的海龟总量呈直线下降趋势,在现存的7种海龟中,除了平背龟,其余6种均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威胁海龟生存的主要5种因素是:渔业副获、直接捕食、沿海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疾病、全球变暖等。
海龟副渔获造成公众担忧对全球虾渔业和贸易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刺网纠缠海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延绳钓钩兼捕海龟也是一个问题。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仅单拖渔船每年副渔获的海龟数量就达到5295±1231只。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太平洋沿岸,返回主要产卵地的绿海龟1990年为1280只,而2000年只有145只。每年盗猎者捕杀绿海龟多达3万只,暗示保护好龟卵和幼龟并不是保护海龟的最佳途径,成年龟更迫切需要合理的保护。
人类对海龟的过度捕捞,天敌对海龟卵的大量破坏,沿海旅游业带来的光污染对母龟上岸产卵和稚龟返回大海本能的干扰,海龟生存环境的重大改变,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和海龟产卵海滩的污染和不当开发,导致产卵地、栖息地的严重破坏。
海洋污染物,其中包括塑料,废弃渔具,石油副产物,生活垃圾和其他碎片,通过摄食及纠缠直接影响到海龟。化学污染物,可削弱海龟的免疫系统,使之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在美洲,纤维乳头瘤(Fibropapilloma)是威胁海龟生命的一大杀手。
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温度上升1℃,将使得一些海滩的雄性海龟无法出生,在数量已经占优势地位的雌性海龟将成为海龟家族中的全部。这已经是佛罗里达海龟物种面临的主要问题,那里的雄性海龟已经处于短缺状态;温度上升3℃将导致稚海龟死亡率的大幅度上升以及可筑巢海滩数量的下降。
此外,海龟寿命长、性成熟慢的生理学特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绿海龟需要20-50年,玳瑁需要30年,红海龟需要12-30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如此长的性成熟期使得海龟数量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骤减后的恢复过程也很漫长。
保护措施
国际保护措施
国际上非常重视对海龟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成立了海龟专家小组(MTSG),制定了许多国际公约,设立了众多海龟网站,定期出版《海龟通讯》(MTN)等期刊,还成立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并经常召开一些与海龟保护有关的国际会议。可以这样说,全球五大洲,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从政府到民间,海龟的知名度绝不亚于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66年成立了海龟专家小组(MTSG),刚开始小组成员只有15-30人;1990年小组成员超过了150人;1995年达到200人,分别来自全球47个国家。2006年人数发展到来自80多个国家中的300多位世界海龟专家。
《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保护公约》(CITE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公约均将海龟列入濒危名录(附录Ⅰ)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迁移性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和《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国际公约都包含有海龟保护的相关条款。
1995年,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专门制定了一个纲领性文件--《海龟保护全球战略》。文中提出了今后保育工作的方案:①研究及调查;②建立整体管理计划以确保海龟族群的永续利用;③建立及增进保育、研究及经营管理的能力;④全民保育意识的觉醒、保育资讯以及教育的普及化;⑤社区参与保育计划⑥地区及国际性的合作;⑦海龟族群现状的评估;⑧海龟保育经费的筹措;⑨海龟专家小组的运作等9个策略。
关于致力于解决海龟管理和保护问题的一些重要的区域性会议,例如地中海、泛加勒比海、印度洋和东南亚、西太平洋、拉丁美洲、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均有代表性地确认了需要研究的海龟保护内容̈。
哥斯达黎加的海龟资源保护活动,早在1955年已经出现,墨西哥、苏里南、巴西和法属圭亚那在30多年前(截止2008年),也已经开始实施国家海龟资源保护计划,几乎每一个拉丁美洲国家都有自己的海龟资源保护计划。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海龟资源的保护,广东港口海龟湾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海龟保护区。
除了国家级海龟资源保护活动之外,还有区域性网络组织所开展的活动。泛加勒比海海龟保护网络组织(WIDECAST)已经有30年的历史。1996年,4个政府间组织、27个国家、民间组织、保护组织、其他组织和学校的专家签署了具有国际典范的《美洲国家保护海龟资源公约》(IAC)。
1999年5月,为了保护非洲大西洋的海龟资源,在法国政府、IUCN-法国和WWF-西非的支持下,在科特迪瓦阿比让,迁徒野生动物保护公约(CMS)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会后形成了区域性合作谅解备忘录。截止2008年,一共有19个国家签署了《阿比让合作谅解备忘录》(即《非洲大西洋沿岸海龟保护措施的谅解备忘录》)。2002年5月,《阿比让合作谅解备忘录》署约国第一次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通过这次会议,这个区域性海龟资源保护计划被进一步扩大,它将适用于从直布罗陀海峡至好望角沿岸的所有国家,包括Macaronesia群岛、圣赫勒拿岛(英)、阿森松岛(英)和Ceuta(西班牙)。
非洲的海龟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尽管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极端贫困、政局动荡和环保观念淡薄等,但是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为达成养护与管理印度洋及东南亚水域海龟及其栖息地的目的,印度洋暨东南亚(简称IOSEA)养护与管理海龟备忘录缔约国(简称IOTC)于2005年3月在曼谷举行会议,呼吁IOTC及其会员国处理IOSEA区域内海龟混获的问题,要求其会员国搜集和回报海龟混获资料,同时也要求周边国家采取措施降低误捕海龟的死亡率。
2006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印度洋及东南亚地区23个国家在泰国联合发起一场保护海龟的活动,并将2006年定为“国际海龟年”。中国政府在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保护区举办了大型的宣传和海龟放流活动。
生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保护区每年组织大批中小学生参加海龟放流活动,并专门设立“海龟环保奖学金”,让孩子们加入保护海龟的行列中来。泰国政府鉴于海龟资源现状,从小学生到成人实施海龟保护教育计划,以提高公众保护海龟的意识。
保护性研究成果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种,为了保护和恢复海龟资源,国际社会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海龟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生态学(包括洄游路线、地理分布、繁殖行为)、生理学、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等;主要研究方法有人工移植、分子生物学手段、生理解剖、标志放流、卫星追踪、微芯片技术等。海龟产卵的历史趋势、季节性及空间同步;沙滩植被与光源对稚龟向海能力的影响。
海洋渔业对海龟生存的影响等,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等国长期的保护结果表明可以扭转海龟筑巢数量下降的趋势,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和加强管理力度有望恢复海龟种群。例如,从1966年起,哥斯达黎加政府即明令禁止捕猎海龟及捡拾海龟卵,经过20年,Osnonal村已成为海龟的自然保育场,2002年10月的4天时间里海龟产下35万枚卵。此外,在夏威夷岛,1970年产卵母龟仅几十只,从1978年开始,严禁捕杀绿海龟。2000年以后产卵母龟增加到400多只。Balazs等人在夏威夷岛30年海龟保护工作表明:即使很小的海龟种群也能在短期内快速恢复,暗示阿利效应不会妨碍全球海龟保护的努力。
与国际关系
WTO的经典案例“海龟/海虾案”̈说明国际社会认为环境保护重要性要高于自由贸易,海龟甚至会影响国际经贸关系。1979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世界海龟保护大会上,已经鉴定出捕虾拖网内溺死海龟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15万只海龟死于虾拖网。为了保护海龟,美国研制了“海龟逃生装置(TEDs)”,并通过《濒危物种法案》修正案,并增加609条款要求其他国家采用TED技术以使海龟从捕虾拖网中逃生。1996年,美国商务部提出,因中国的海捕虾作业方式对海龟造成伤害,一度终止了中国海捕虾对美出口,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农业部为此专门邀请美国海洋渔业局专家团考察了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们充分肯定了中国在海龟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美国因此恢复了中国的对虾出口贸易。截至2008年,仅广东省1年对虾出口贸易额就达5亿美金。
2005年,13个国家已经采取措施(TEDs)来减少捕虾过程中误捕海龟,其他24个国家和香港的捕鱼环境都没有对海龟造成威胁。因此,依照第609条款,其他国家的没有相关证明的进口虾从2005年5月1日起被禁止进口美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下一篇 小儿咳喘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