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平滑肌瘤
概述
平滑肌瘤好发于子宫,胃肠道、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发生于尿路的平滑肌瘤罕见,1974年Farman总结7784例平滑肌瘤,95%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仅5例发生在膀胱,肾盂、输尿管、尿道平滑肌瘤也都有临床病例报道,其中以膀胱平滑肌瘤报道最多,其次发生于尿道,而发生于肾盂或输尿管的仅有数例报道,发生在尿路的平滑肌瘤均以女性患者较为常见。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认为与炎症刺激或胚原性因素有关,膀胱平滑肌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与子宫肌瘤相仿,且膀胱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达10%,揭示膀胱平滑肌瘤的发生似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根据肿瘤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分为膀胱黏膜下,膀胱壁间和膀胱浆膜下3型,其中以膀胱黏膜下型最为常见,约占63%,其次为膀胱浆膜下型,约占30%,膀胱壁间型占7%,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膀胱黏膜下型平滑肌瘤有时可形成似带蒂的膀胱肿瘤,肿瘤常在膀胱后壁,有完整的包膜,肿瘤大小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平均直径约为6cm左右;多为单发,国内,外均有多发的文献报道,组织学观察肿瘤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构成,瘤细胞呈梭形,胞质丰富,边界清楚,有纵行的肌原纤维,染色呈深粉色,胞核棒状,两端钝,无间变,无核分裂,瘤细胞聚集成束,成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在平滑肌纤维间有时有不等量的纤维组织。
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尿路梗阻症状、膀胱刺激症状、腹痛和血尿,少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与肿瘤类型和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有关。黏膜下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或位于尿道内口附近时,可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可因肿瘤阻塞尿道或从尿道脱出而发生急性尿潴留。壁间型肿瘤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突入膀胱腔亦可致血尿、尿频或排尿困难。浆膜下型肿瘤常无症状。
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类型和发生部位有关,黏膜下型肿瘤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或位于尿道内口附近时,可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可因肿瘤阻塞尿道或从尿道脱出而发生急性尿潴留,壁间型肿瘤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突入膀胱腔亦可致血尿,尿频或排尿困难,浆膜下型肿瘤则以盆腔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并发病症
检查
B超和CT/MRI结合膀胱镜检查是术前诊断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
B超检查显示肿瘤多表现为界清、均一的低回声实质性肿块,表面膀胱黏膜为强回声。CT一般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0Hu左右,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MRI检查膀胱平滑肌瘤的特点是瘤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形态规则,少数呈分叶状,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侵袭表现。肿瘤T2WI呈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与盆壁肌肉信号基本一致。增强后有较为均匀一致不同程度度强化。
诊断鉴别
诊断可以通过B超,IVU,CT,MRI,膀胱镜的检查,结合临床体征确定。
膀胱平滑肌瘤表面坏死或膀胱内合并感染时,需与膀胱癌鉴别,仅靠膀胱镜难以确诊,在诊断有困难时,可取活检或应用尿细胞学检查以资鉴别。
疾病治疗
疾病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