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癫病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气郁结,蒙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青壮年多见。西医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癫病类似者,可参考辨证论治。癫病,见于中医典《》。《素问·长刺论》:“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癫病。”《甲乙·卷十一·第......
目录

疾病介绍

癫病,见于中医典《》。《素问·长刺论》:“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癫病。”《甲乙·卷十一·第二》癫病,作“癫疾”。

张登本、武长春《词典》:“癫病,病。即癫痫,又癫疾。”

癫病,指癫痫(癎)病,又癫疾,见于《》。俗称羊角。症见发作性跌仆,意识不清,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呕吐沫,甚则发作如狂。《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目赤,甚作极,已而烦……癫疾始作,而啼呼喘悸……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痛……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居,汗出烦闷,呕吐沃沫,下泄……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呕吐沃沫,下泄……癫疾者,暴仆、四肢之皆胀而纵……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气郁结,蒙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青壮年多见,近年来少年发病者有增加趋势。

1 唐前之癫,多指癫痫

时贤张纲《中医百病源考·癫》云:“先秦两汉以至于隋,以癫为者,均指间而发作之暴仆筋挛之病而言。”即今之癫痫病。

《难·五十九难》云:“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奄忽眩冒,状如癫。”

晋·皇谧《甲乙·阳大惊发狂痫》云:“癫疾,僵仆转筋。”

隋·巢元等《诸病源候论·癫狂候》云:“癫者,卒发仆地,吐涎沫,急,手足缭,无所觉知,良久乃苏。”

隋唐·杨上善《黄帝太素》云:“僵仆倒而不觉等谓之癫。”

中医百病源考·癫》云:“癫之为病,颠也。颠者,倒也。故先秦以癫病者,即本谓形体颠仆之癫(癫痫)也……《》之癫,即今之痫。”

2 唐时之癫,转指癫(疾)病

隋以前述癫,即今之痫病和狂病,《中医百病源考·癫》:“癫于唐时,转指颠倒错乱之病(即今之癫疾)而言。”

唐·孙思邈《千金·癫》云:“凡癫发则卧地,吐涎沫无知……癫,掣疭,眼张大,中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凡诸百之病,源其多涂,其有种种象,示表癫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沟渠,淡食粪秽,或裸体,或昼夜游走。”

文中前后混淆不清,既有痫病症状之描述,又有“颠倒错乱”癫病之表现。究其因,正如《中医百病源考·癫》所云:“此正先秦癫之癫,‘突变’为后世癫之癫前之‘渐变’,是癫之义始转于唐,本亦甚明。”、“癫之言颠(蹎、走真),又谓颠倒。其在隋前,原指形体颠倒(跌仆)疾,而在唐时,又转指颠倒(错乱)病。此时代变迁,语言发展,而词义由言具体转而以谓抽象矣。”所以,《素问·中论》王注“多喜曰瘨”,正是颠倒错乱之病,即今之癫狂病中之癫病也,表现为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喃喃自语,语无伦次,静而多喜等症状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 志,藏魂,疏泄。若恼怒郁愤,则心气不平,失疏泄,气机失调,扰动而成、或肝郁不解,木太过,克伐土,水渎失职,湿生,或肝郁化火,则痰火逆乱。被扰而成、若暴怒不止,则气机痹阻。滞涩,日久为瘀,或瘀互结,阻升降之机,终由阴阳失司而成。

2、气郁结 思虑太过,所愿不遂,受伤,思则结,心气受抑,脾气不发,则气郁结,上扰清窍,以致蒙志逆乱而成。或思虑太过,心血耗,失化源,两虚,不荣,或药物所伤,中州受损,中阳虚衰,神明失养而成。。

3、先天遗传 即胎儿在母中有所大惊,胎被扰,升降失司,阴阳失平,致使先天不足,虚损,生后一有所触,则气机逆乱,机错乱发本病。

总之,本病多由于七情内伤,致使气滞结、瘀或先天遗传致虚与异常所致,以脏气不平,阴阳失调,机逆乱为病机键。其病位在,与系密切。因五脏六腑之大神明,统领魂魄意志,忧动于应,思动于应,怒动于应,恐动于应、之府,机之源。

临床表现

癫病精神失常为其各候的共有特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喃喃自喜,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特征。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轻的律变化。常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症状

诊断鉴别

诊断

1、患者平素性格向,大多数近期有情志内伤史。

2、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多喜为其要临床表现。

3、家族史有患本病或类似疾病的病史。

4、病情的轻重与反复常与情志有

5、多发于青壮年女性,今年临床资料表明,少年病例有增多之势。

6、必须排除因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原因导致的精神失常。

诊断

1、郁病 郁病的惑乱型表现为精神恍惚,不宁,悲忧善哭为特征,与癫病表现相似,但郁病惑乱型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不发作时一如常人。

2、痴呆 癫病痴呆症状表现亦有相似之处,但痴呆以智能低下为突出表现,以呆滞、愚笨迟钝为候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其基本病机消,机失用,或瘀血,阻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明新久虚实 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精神兴奋、烦躁要表现,多为实证、病久则多见精神抑郁、悲愁为要表现,多属虚证

2、确定病性 精神抑郁,哭笑无常,多喜太息,胸胁胀闷,此属气滞呆滞,沉默痴呆胸闷痞满,此属阻、情感淡漠,浑浑噩噩,气短无力,此属气虚、沉默少动,善悲欲哭,肢体困乏,此属脾虚、深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惊,此属血虚

治疗原则

本病以理气解郁,畅达机为其治疗原则。此外,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与发生意外不可忽视的措施。

论治

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加味

气郁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

方药加味汤。

两虚

症状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淡苔腻,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调畅气机

方药汤送服越鞠

阴两虚

症状:久治不愈,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瘦,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沉细而数。

治法:益养阴。

方药君子汤送服大补阴

预防与调理

本病属志失常的疾病,故尤其是对家族史又性格向之人,要加强思想修养,正确对待各种事物,保持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调摄护理也很重要。如情志、起居饮食、劳役等得调摄、护理工作也要加强,防止意外。病人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驾驶、操纵机械等危险性大的工作。平素亦要防止恶言、讥讽扰乱情志,要给予照顾。癫病患者通过自身很难实现情绪的好转,因此才会酿成理智失控的苦果

禁酒

癫病患者应服一切类和含有的饮料,这是因为:

(1)慢性中毒可使大脑皮质结构和功能改变,即使没有癫病病史的人也可以导致癫病发作。

(2) 急性中毒同样可导致癫病的发作。

(3) 有癫病病史的人更不能饮可使药物代谢加快、浓度下降,疗效降低,促使癫病复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清热定惊散

下一篇 儿泻康贴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