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茵栀黄注射液

茵栀黄注射液,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面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炎,属上述候者。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提取物(以绿原酸计)。料为无水葡萄糖、葡甲胺、甘油。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明液体。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面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炎,属上述候者。10ml。静滴注,一次10~20ml......
目录

成份

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提取物(以绿原酸计)。料为无水葡萄糖、葡甲胺、甘油

性状

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面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炎,属上述候者。

规格

10ml。

用法用量

滴注,一次10~2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注射,一日2~4ml。

不良反应

1.静滴、注本品偶可起严重清病样反应及过敏休克。 2.偶见过敏反应:肠道反应;药物热、畏寒心悸。 3.罕见水肿黄疸一次性加重、高热反应。

禁忌

(1)对本品有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用。 (2)过敏体质者或家族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用。 (3)新生儿、婴幼儿用。

注意事项

1.本品要适用于阳黄型中热大于湿者。黄疸寒湿阴黄者及虚黄起的面萎黄者不宜使用。冠病患者慎用。孕妇避免使用。儿童用药应严格公斤体重计算。首次应用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2.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忌,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3.忌恚怒忧郁劳碌。 4.本品不能与其他药物同时滴注,严与其他药物混配伍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与其他药物交互使用时应间隔4小时以上。 5.本品是纯中药制,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瓶身有漏、裂纹等现象时不能使用。如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浑浊亦不得使用。 6.本品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红霉素四环素、回苏灵注射液、钙、酸性药物存在配伍忌,尤其不能与青霉素类高敏类药物并使用。本品不能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氨基比林应用,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K1、法莫西丁、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时也应谨慎使用。 7.务必加强全程用药监护和安全性监测,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 8.对老人、儿童、心脏严重疾患、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9.静滴注时,必须稀释以后使用。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用药量,同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压。建议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5~30滴/分。首次用药,宜选用小量,慢速滴注。 10.茵栀黄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不宜加入其他药物,宜应现配先用,并在2小时用完。 11.止使用静推注的法给药。 12.临床用药时,建议据患者年龄、病情、体征等从低始,缓慢滴入,1个疗程不宜大于2周。坚持中病即止,防止长期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药物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贮藏

密封,避光保存。

执行标准

部颁标准中药成第十四册WS 3-B-2736-97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茵栀黄颗粒

下一篇 火油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