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火炭母草根

炭母草是有柄,叶柄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的小裂,垂通常早落;托叶鞘通常膜质,斜截形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有毛,下面有褐色小点。多年生草本,长达1m。近直立或蜿蜒,无毛。互生,有柄,叶柄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的小裂,垂通常早落;托叶鞘通常膜质,斜截形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5-10cm,宽3-6cm,......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长达1m。近直立或蜿蜒,无毛。互生,有柄,叶柄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的小裂,垂通常早落;托叶鞘通常膜质,斜截形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有毛,下面有褐色小点。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花序花序轴密生腺毛苞片膜质,卵形,无毛;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裂,裂果时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光亮。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水边、湿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蓼科植物灭炭母草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份

炭母草中含L-醇(L-inositol), 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D-半乳糖(D-galactose),麦糖(maltose), L-鼠李糖(L-rhamnose)[1],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还含有多种氨基酸[3]。

性味

辛;甘;性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甘酸,性温平。"

功能主治

补益;平降肝阳;清热解毒;活消肿。体虚乏力;耳鸣耳聋;头眩晕;白带;乳痈;肺痈;跌打损伤

1.《分类草药性》:治气虚耳聋妇人白带

2.《广州植物志》:跌打刀伤之要药。

3.《重庆草药》:益,祛,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气虚耳鸣痛、白带

用法用量

1.服: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

2.服:汤,3~5钱(鲜品1~2两)。外用:研末调

选方

①治风热头昏虚火上冲(压)或血虚弱,头晕耳鸣炭母草一斤.黑皮鸡服。(《重庆草药》)

②治乳痈:鲜炭母一两。水服。(《福建草药》)

③治跌打伤:鲜炭母二两。猪肉熟,加十多分钟服。(《泉州本草》)

摘录

1.《*辞典》

2.《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乙肝健片

下一篇 乙肝清热解毒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