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食物中毒
概述
真菌广泛分布于生活环境中,种类极多,长久以来人们就利用真菌酿造食品,工业、农业、饮食、卫生等部门也利用真菌进行生产、加工,或治疗疾病,造福于人类。但是也有很多种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危害极大,不仅寄生可以致病,而且食入可致中毒。由于食入霉变食品引起的中毒叫作真菌性食物中毒(fungous food poisoning),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渐多,有些是急性中毒,死亡率极高;有些是慢性中毒,可发生癌变。目前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重视。
病因
主要是谷物、油料或植物储存过程中生霉,未经适当处理即作食料,或是已做好的食物放久发霉变质误食引起,也有的是在制作发酵食品时被有毒真菌污染或误用有毒真菌株。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植物秧秸和黑斑白薯是引起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料。常见的真菌有:曲霉菌,如黄曲霉菌、棒曲霉菌、米曲霉菌、赭曲霉菌;青霉菌,如毒青霉菌、桔青霉菌、岛青霉菌、纯绿青霉菌;镰刀霉菌,如半裸镰刀霉菌,赤霉菌;黑斑病菌,如黑色葡萄穗状霉菌等。
临床表现
目前对真菌中毒还处于研究阶段,了解很不够,已知一种真菌可有几种毒素,而不同种真菌又可有相同毒素,所以真菌性食物中毒时往往出现相似的症状。一般来说,急性真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先有胃肠道症状,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厌食、偶有腹泻等(镰刀霉菌中毒较突出)。以后依各种真菌毒素的不同作用,发生肝、肾、神经、血液等系统的损害,出现相应症状,如肝脏肿大、压痛,肝功异常,出现黄疸(常见于黄曲霉菌及岛青霉菌中毒),蛋白尿,血尿,甚至尿少、尿闭等(纯绿青霉菌中毒易发生)。有些真菌(如黑色葡萄穗状霉菌、岛青霉菌)毒素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发生出血。有些真菌(如棒曲霉菌、米曲霉菌)中毒易发生神经系症状,而有头晕、头痛、迟钝、躁动、运动失调,甚至惊厥、昏迷、麻痹等。患者多死于肝、肾功能衰竭或中枢神经麻痹,病死率可高达40%~70%。慢性真菌性食物中毒除引起肝、肾功能及血液细胞损害外,有些种真菌可以引起癌症。
主要分类
1、黄曲霉毒素中毒 主要是黄曲霉菌,还有一些其他曲霉菌和青霉菌含黄曲霉毒素,这些真菌主要寄生于花生、玉米、大米、小麦等谷物及油料,急性中毒主要产生肝、肾损害,食欲低下,黄疸,1周左右死亡。慢性中毒动物试验可致成肝癌、肾癌。
2、黄变米中毒 主要见于大米,也可发生在小麦和玉米,特点是米变黄色,由青霉菌(毒青霉、桔青霉、岛青霉等菌)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神经麻痹、呼吸障碍、惊厥等症状,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慢性中毒发生溶血性贫血,并可致癌。
3、灰变米中毒 米外观为灰褐色,是由半裸镰刀霉菌引起。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4、赤霉毒素中毒 小麦变红色,急性中毒潜伏期10分钟~36小时,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消失亦快。
5、霉变苕渣粉中毒 由黄曲霉菌、桔青霉菌、黑曲霉菌、毛曲霉菌引起,表现为恶心、吐、不思食,面潮红,皮肤出血点,低热,腹胀、不泻,头昏,无力,反射消失等症状。最后瞳孔散大,心率减慢,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6、臭米面中毒 发生在我国东北各省(霉玉米粉中毒发生在我国西北),是有毒真菌(镰刀霉菌和青霉菌属)污染所致,中毒症状是:吐、泻、腹痛、头晕、头痛、精神不振,吐物多为咖啡色,粪便为粘液或血便,病后2~3日出现肝大、黄疸和蛋白尿,重者狂躁,抽搐,昏迷,黄疸加重,全身出血,血压下降,肝、肾功能衰竭而死。
7、霉玉米中毒 为镰刀霉菌及青霉菌属引起,主要见胃肠道症状。
8、食物中毒白细胞缺乏症 首见于前苏联,由镰刀霉菌引起,表现恶心、呕吐,呼吸加快,重者痉挛或心衰死亡,轻者经3~8天静止期后进入恶化期,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9、黑色葡萄穗状霉菌中毒 中毒后先有流涎、粘膜充血,而后进入静止期,白细胞下降,再后体温上升,见腹泻、脱水、粘膜坏死和出血。重症很快出现神经系症状,可于72小时内死亡。
10、霉变甘蔗中毒 检出病原主要为串珠镰刀霉菌和节菱孢霉菌,其所产生的毒素可以刺激胃肠道粘膜,损害颅脑神经。潜伏期15分钟~7小时,多数在食后2~5小时内发病。首发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继而出现头痛、头晕、狂躁、惊厥、昏迷、谵妄、失语等。主要体征有眼球震颤、双眼向上凝视、颈抵抗、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无异常。急性期后少数患儿留有后遗症,以椎体外系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
检查化验
从被污染的食物中检出致病性真菌,并可从动物实验中证实其毒性。
并发疾病
急救
方法一: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10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方法二: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方法三: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疾病治疗
1、尽快尽早洗胃、洗肠并服泻剂,洗胃可用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若病人已发生呕血、便血,则洗胃、洗肠都应特别小心)。
2、服生大蒜50克。
4、狂躁、惊厥、抽搐均属重症,应给甘露醇等脱水剂及镇静剂,对于霉变甘蔗中毒,更应及早应用脱水剂治疗脑水肿,加强脑血液循环,对促进病症恢复和预防后遗症均有良好功效。用高压氧以提高霉变甘蔗中毒患儿的血氧含量,治疗重症脑水肿,效果甚好。一般用2.5绝对压,面罩吸纯氧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7、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加强护理,维持营养。
预防保健
1、冷藏食品应保质、保鲜,动物食品食前应彻底加热煮透,隔餐剩莱食前也应充分加热。
2、腌腊罐头食品,食前应煮沸6~10分钟。
3、控制真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8℃,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断氧、不重复被污染,其冷藏效果更好。
4、高温杀菌。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其效果与温度高低、加热时间、细菌种类、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状等因素有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首先应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特别加强对屠宰厂宰前、宰后的检验和管理。禁止使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变质肉类。醉虾、腌蟹等最好不吃。食品加工、销售部门及食品饮食行业、集体食堂的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制作冷荤熟肉时更应该严格注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