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真菌中毒症

真菌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分布广泛,粮食、食品、饲料等常被污染,其中有些菌株能产生真菌毒素(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很多种毒素具有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毒性。摄入后可起人或家畜的急性或慢性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很早就对真菌中毒症有一定的认识。毒蘑菇在我国许多古书中早有详细记载。我国乌苏里江地区农民,很早就发现赤霉病麦,进食后昏迷,而称为"迷麦"。1882年......
目录

发病病因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很早就对真菌中毒症有一定的认识。毒蘑菇在我国许多古书中早有详细记载。我国乌苏里江地区农民,很早就发现赤霉病麦,进食后昏迷,而称为"迷麦"。1882年苏联远东地区有"醉谷病"的记载,就是由于食用霉变的谷物而起的一种真菌中毒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发生因食用越冬小麦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日本发生了黄变米中毒。我国也报道了东北几省的臭米面中毒,南甘蔗中毒等。现已明确,上述都由真菌毒素所起,但已往未起重视。自从1960年英国发生了因黄霉毒素而起的约10万头鸡急性中毒死亡,并在第2年实其有强烈致癌性以后,震惊了世界,才起广泛的注意和高度重视。近30多年来,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很快,迄今已发现百余种真菌毒素,大多为霉属、青霉菌属及镰刀菌属中约30种真菌的产毒菌株所产生。食品中的几种要真菌毒素及其毒性见表。

食物中真菌毒素及产毒真菌
毒 素产毒真菌侵染食物要毒性
霉属真菌毒素
霉毒素(aflatoxin)寄生生米生油玉米鼠肝毒并致肝癌
杂色霉毒素(sterigmatocgstin)杂色霉构巢谷物种子鼠肝毒并致肝癌
霉毒素(ochretoxin)谷物种子咖啡鼠肾
青霉菌属真菌毒素
青霉素(palulin)展青霉菌苹果制品水肿
黄米毒素(luteoskyrin)岛青霉菌大米鼠肝
镰刀菌毒素赤霉烯酮(zearalenone)玉米赤霉菌玉米元麦小麦大麦猪及实验动物激素亢进
"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孢镰刀菌拟孢镰刀菌小米及其他谷物骨髓损伤性白细胞缺乏症在流时(人)死亡率 达60%
1213-环氧单端孢真菌毒素(1213eperytri cothecones)禾谷镰刀菌单端孢霉菌等玉米小麦元麦大麦心血管萎缩凝时间增加白细胞缺乏症(可能包括在ATA

通过30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许多真菌毒素可促发某些肿,最突出的是肝癌;此外与管、食管、肠、等脏器的肿及皮下肉瘤等的发生和发展亦有重要联系。据近20余年来肝癌高发地区的流调查,似乎支持黄霉毒素的致癌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在动物实验中,某些真菌毒素还可起急性呕吐脏、硬化多发性神经炎、激素亢进症、毛、骨髓抑制(贫血及白细胞缺乏症)等,有的还有致畸胎作用。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多种真菌所产生的各种毒素的总称,其结构均较简单,分子量很小,故对热稳定,一般烹调和食品加工如、熏等,对食品中真菌毒素往往不能破坏或破坏甚少。油能破坏一些,高压消毒也仅能破坏一半左右。毒素含量愈多,毒性就愈强,出现中毒症状亦较快。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致癌或促癌的真菌毒素要有黄霉毒素(B1、B2、G1、G2、M1等)、杂色霉毒素、黄米毒素(黄天)、环氯素、皱褶霉素、展青霉素、青霉酸、念珠菌毒素、灰黄霉素、麦角等。

真菌毒素一般其产生菌而分为霉毒素类、青霉菌毒素类、镰刀菌毒素类等。现就具有代表性的黄霉毒素作一介绍。

霉毒素(aflatoxin)是霉毒素类的一种,1960年英国某地区的农场,从春到夏4个月,相继死亡了约10万头鸡。症状食欲减退,羽翼下垂,然后进入昏睡状态,约1周左右死亡。病理检查见细胞退性变,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被明是食用从巴西进的发霉生饼粉所致,并从中分离出产毒的黄霉株和黄霉毒素。1961年用含20%上述污染了黄霉毒素的生饼饲养大,30周后发生了原发细胞癌,才起普遍重视。

产生黄霉毒素的真菌,有黄霉及寄生霉两种,但并非所有黄霉都能产毒,一般认为有毒菌株仅占20%~30%。黄霉的菌丝和孢子都可产毒,一般菌丝产毒多,孢子含毒量较少。孢子和菌丝都可从或呼吸道进入,而不从皮肤进入。烧伤病房,真菌实验室等工作者以及从事此项科研的人员,如不注意防护,可招致霉感染或中毒

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化物质,都有一个糠酸呋喃结构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结构;前者与毒性和致癌性有,后者加强了前者的毒性和致癌性。前已分离到的黄霉毒素及其衍生物已有20多种,其中10余种的化结构已明确,并给以下命:黄霉毒素B1、B2、G1、G2、B2a、M1、M2、寄生霉醇(B3)、BM1、GM1、GM2、黄霉毒醇(RO)、P1、Q1等,前4种是通常共存的,而以B1的致癌性最强,其次为G1、B2、M1。

动物摄入黄霉毒素B1后,毒素可进入尿、大便、乳汁、液及组织中。人摄入黄霉毒素B1后,24小时约有1%~4%从尿中以黄霉毒素M1式排出体外。当24小时霉毒素摄入量达15μg时,在摄入后24~28小时,尿中M1检出率较高,故尿中M1含量可作为摄入黄霉毒素量的指标。

霉毒素对实验动物的毒性要是肝脏毒,且可发生癌变。有报告猴子因摄入黄霉毒素而发生肝癌者。此外尚可使其他脏器或腺体发生癌变,如腺癌、皮肤肉瘤等。给大喂饲黄霉毒素,如饲料中含0.5ppm,肝癌发生率为100%;当饲料中含0.1ppm,则仅50%发生肝癌

儿童误食被黄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可起急性中毒。在疑有黄霉毒素中毒的人群中,在食用可疑食物后2年检查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氢酶,其活力均见升高,肝脏也肿大。

因此,黄霉毒素对各种动物的毒性很高,是当前化致癌物中致癌力最强的一种,毒性级分类,应列为超剧毒级。有人比较化致癌物的致癌性,黄霉毒素B1摄入的致肝癌量为10μg/d,二甲基硝胺为750μg/d,奶油黄则为9000μg/d。

症状体征

  发现许多真菌毒素可促发某些肿,最突出的是肝癌;此外与管、食管、肠、等脏器的肿及皮下肉瘤等的发生和发展亦有重要联系。据近20余年来肝癌高发地区的流调查,似乎支持黄霉毒素的致癌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在动物实验中,某些真菌毒素还可起急性呕吐脏病变、硬化多发性神经炎、激素亢进症、毛、骨髓抑制(贫血及白细胞缺乏症)等,有的还有致畸胎作用。

并发病症

真菌中毒症复杂多变,可出现各个系统的并发症。

检查化验

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要与细菌中毒症、病毒中毒症相鉴,病原体培养可资鉴

治疗用药

由于此类中毒损害身体各种器官,治疗上必须全面考虑,才不致顾此失彼。

1、尽快尽早洗、洗肠并服泻,洗可用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若病人已发生呕血便血,则洗、洗肠都应特小心)。

2、服生大蒜一头或50g。

3、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治疗休克,但要注意功能。

4、狂躁、惊厥抽搐均属重症,应给醇等脱水及镇静,对于霉变甘蔗中毒,更应及早应用脱水治疗水肿,加强环,对促进病症恢复和预防后遗症均有良好功效。近有用高压氧以提高霉变甘蔗中毒患儿的氧含量,治疗重症水肿,效果甚好。一般用2.5绝对压,面罩吸纯氧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对症治疗,如强、止、保护等均应注意实施。

6、对食入未杀死真菌的食物应给予抗真菌药物。

7、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8、加强护理,维持养。

疾病预防

食用的粮食、食品常被真菌甚至真菌毒素污染,因此,必须加强粮食作物的防霉除毒措施,改良食品的保管条件和法,改变吃霉变食物,包括腌菜、酸菜等习惯。提倡多吃新鲜疏菜。在各种预防措施中,最键的是防霉与除毒,防霉尤为重要。

防霉

粮食中真菌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要是适宜的温度与水分。如能将粮食贮存于10℃以下,水分保持在10%以下,就能有效地防霉。

环氧乙烷防霉的效果较好,用100~200g/m2封数日后,可使米粒的霉菌减少90%以上,并可维持4个月之久。封第5日即测不出残留药物量。环氧乙烷对人体有毒,故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除毒

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渗透至种子部各层及部,毒素含量以中层最高,故不能用清洗种子表面的办法来达到去毒的的。以生仁为例,可用手挑法,拣出霉、皱、变色的生仁而达到去毒的的。

霉毒素对热很稳定,一般烹、法仅能破坏少量毒素,紫外线照射也不能破坏食物中的毒素。物理法中以高温处理破坏毒素较多,但仍不能完全破坏;如油炸或砂生仁,温度达205℃以上时,黄霉毒素B1仅减少65%~69%。

除毒法以氧化法和加碱法较为有效,氧化法中有加Cl2、ClO2、SO2、SO3、NO3或5%次氯酸钠(NaOCl)等。以5%NaOCl处理时,黄霉毒素于数秒钟即被破坏,故是常用的消毒。加碱法有加NaOH、NH3、甲基氨等,市场供食用生油,均加碱处理而去毒。

也有应用生物法解毒的报道,如黄杆菌可将生、玉米、奶油、饮料等食品中的黄霉毒素全部破坏,并生物鉴定实有效。生物法成本低,收效大,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除毒措施。

防护

烧伤病室、真菌实验室,以及从事真菌毒素科研的人员,必须注意防护,如穿戴隔离衣帽,在进真菌分离培养工作时,应戴罩,并尽量防止孢子扬。操作台面如有漏溅,应立即用新配的5%次氯酸钠消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狐狸尾

下一篇 狐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