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真菌过敏性哮喘

真菌过敏性哮喘又称真菌变应性哮喘,是气管哮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要是特应性素质患者由于吸入或食入真菌变应原后道高反应性和道变应性炎症而导致的广泛的可逆性呼吸道堵塞综征。由于这种真菌的侵入是非感染性的,真菌在的逗留时间较短且可被的巨噬细胞等所吞噬,故症状往往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但由此可以触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如迟发相哮喘反应中的道变应性炎症等。基本知识医保疾病:是。患......
目录

疾病常识

简介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气胸纵隔不张。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科 呼吸变态反应科。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3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养沙美特罗替卡松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

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子等清热之物。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真菌分类及其特征

真菌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自然界中约有10万余种,受到地理,候等因素的影响,大气中真菌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很大,受到生活条件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室真菌的浓度也有很大的差异,致敏性强且空中飘数量大的真菌种类有数百种,起人体致敏的要是室真菌,尽管空中真菌的数量极大,态各异,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具有丝状体的分枝状的结构,有细胞核细胞壁,不含绿素,是典型地进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有机体,含有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据现代分类法,真菌门下分为5个纲,与变态反应有的共有4个纲。

(1)接菌纲:本纲是较低等的一类真菌,也是数量最少的一个纲,其中毛霉科是该纲中最大的一个科,这个科中的毛霉,霉,头霉,共头霉等,既是条件致病菌,也是变态反应的重要致敏真菌。

①菌丝多为管状,通常无横隔,有分枝,菌丝直径较大。

无性繁殖时,在孢子囊中产生孢子

孢子囊通常生在养菌丝的端或是生在被称为孢囊梗的特殊繁殖菌丝的端,在孢子囊的幼期,其中充满着多核的原生质,当发育时,整个原生质割裂成许多小块,每个小块发育成为一个孢囊孢子,孢囊孢子要靠力传播,在适当的条件下,孢子萌发管,进而发育成新的菌丝体。

有性繁殖时,为配子配子囊交配,然后休眠孢子,接孢子

(2)子囊菌纲:是真菌中比较大的一个纲,从它们的复杂结构看,较接菌进化得多,而且很可能是从接菌演变而来,如空中常见的毛壳菌,蛹孢假壳菌,荚孢腔菌等。

①大多数种产生的子实体都含有子囊,子囊多为细长的棍棒的袋状结构,少数为球卵形或长,通常子囊为一个腔,里面成子囊孢子,也有的为分隔子囊。

②子囊具有一定数量的孢子,通常为8个,但因菌种的不同,孢子的数多少不完全一样,孢子的大小,状,色及其他特征变化很大,一般以子囊孢子的特征作为子囊菌分属的依据。

无性繁殖可通过分裂,殖,断裂,粉孢子,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等进

有性繁殖是将两性的核结起来,聚在一个细胞成配偶,称双核期,过连续的双核并裂产生许多双核细胞,双倍体的核在将要发育成子囊的子囊母细胞中结后,立即进减数分裂,产生8个核,从而成典型的8个子囊孢子

⑤许多子囊菌,每年只出现1次有性阶段,常遇到的是分生孢子阶段。

(3)担子菌纲:这是真菌各纲中最高级的一个纲,如蘑菇木耳灵芝以及空中极常见的黑粉菌,锈菌等都属于本纲。

①有特殊的产孢体,称担子,担子上有4个担孢子,担孢子的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发生在担子,担孢子可以是,狭长或腊肠,无色素或有色素,色浅淡,当孢子成团堆积时方可识

②无明显的生殖器官,两性的结是由未分化的菌丝的结孢子的结,结时只质配,不核配,结果有一个双核细胞期,并以特殊的锁状联成新的双核细胞,两性细胞核孢子之前才核配,随之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担孢子

无性繁殖借助于殖,菌丝体的裂殖或产生分生孢子和粉孢子,黑粉菌常产生分生孢子,它的分生孢子是从担孢子和菌丝体两者殖而成的,锈菌产生夏孢子,它在起源上和功能上是分生孢子,许多其他的担子菌也产生分生孢子,有些担子菌的菌丝体通常裂成单细胞段,这些菌丝体的碎即粉孢子

有性繁殖是以体细胞配作用来实现的,在产生细胞的种,2个单核细胞菌丝互相接触,接触点的胞壁溶化,一个细胞的核穿孔而进入另一个细胞,使之成为双核,这个双核细胞连续分裂产生二生的双核菌丝体,在产生粉孢子的担子菌的种,质配作用常在粉孢子养菌丝的联时发生,总之,担子,双核菌丝体和锁状联成,是担子菌的3个典型特征。

(4)半知菌纲:这一纲是尚未发现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及少数担子菌的分生孢子阶段的类群,它还包括一些在有性阶段发现前已描述及定的已知子囊菌及担子菌的无性阶段,如霉,青霉,菌,交链孢霉,木霉等。

①它们仅靠分生孢子或菌丝的碎繁殖,分生孢子通常产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的态不一,它们的产生可以从普通的养菌丝而来,无任何明显的器官,或者可以组成一定的子实体,最普通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盘。

②在它们的生活史中,仅发现了无性阶段,所以称之为半知菌。

③菌丝都有分隔,很多为腐生菌,但有许多对人类极为重要,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病害的寄生菌。

2、空中气传真菌调查

中真菌的调查是探明各地空中常见真菌种类,数量,季分布情况的一种重要法,这对于筛选致敏真菌,指导真菌变态反应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制备真菌变应原的菌种的选择,就是据空中的调查资料配真菌的致敏性来确定的,把空中最常见,孢子数量最大和致敏性最强的真菌进分离和筛选,保留纯菌种,进实验室培养,可制备成各种真菌变应原浸液供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

一般认为,真菌调查由曝和曝皿同步进,由于曝调查对某些较小的真菌孢子难以观察和分辨,所以曝皿调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调查应至少持续1年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该地区要致敏真菌。

(1)空中曝及镜检计数法:

①曝法:于空中暴涂有软凡士林黏附的载玻(25mm×75mm),将涂有黏附的载玻放于取样器,每天定时取放,该在空中暴24h,在取回的载玻上放一块甘油染色,微溶后盖22mm×22mm的干净盖玻,一般于次日进镜检。

(1)空中曝及镜检计数法:

①曝法:于空中暴涂有软凡士林黏附的载玻(25mm×75mm),将涂有黏附的载玻放于取样器,每天定时取放,该在空中暴24h,在取回的载玻上放一块甘油染色,微溶后盖22mm×22mm的干净盖玻,一般于次日进镜检。

②镜检计数法:镜检时,将载玻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自左至右,慢慢移动推,到头后推轻轻上移,将载玻推上一个新的镜检部分,再从右往左移动推,以此类推,顺序把盖玻覆盖范围全部看完,详细记录真菌的种类与数量,某医院于1989-08-01~1990-07-31每天上午10点暴涂有凡士林黏附的载玻一张,24h取回,加1滴中性树,盖22mm×22mm盖玻,全盖玻镜检,记录真菌孢子,菌丝体数量,全年曝365张,共收集真菌孢子10、1112万个,菌丝体2367个,已鉴定真菌孢子10、1089万个,共37个种属。

(2)空中曝皿及镜检计数法:

①曝皿法:将带有消毒培养基的平皿(直径10cm)在空中暴3~5min,暴地点可据需要而定,暴完毕,将平皿放置在室温下或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记录生长的菌落及鉴定其称,平皿应放置在固定地点,观察时要轻轻取放,防止真菌孢子被震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而影响调查计数的准确性,一般以每周或每月曝皿一次,时间应与曝一致,至少以1年为限。

②镜检计数法:为了防止因某些真菌生长迅速,很快长满培养皿,影响其他真菌生长孢子一旦生成,应马上进分离鉴定并记录,一个菌落即作为一种真菌记录,统计时,菌落与真菌种类要分计算,我院应用11cm培养皿,马铃薯葡萄糖,蔡氏,沙氏三种琼脂培养基在曝处,医院门前广场和病区设置3个固定点曝皿,每点三皿,半月一次,每天上午10点曝皿3min,25℃生化培养箱培养,每天观察,记录菌落数,直到无新菌落出现为止,挑取菌落用直接压或载玻培养法于镜下鉴定,对已鉴定的真菌进显微照相,并转入试管琼脂斜面培养和保存,全年曝皿24次,共216个琼脂平皿,收集菌落3012个。

3、真菌的变应原性研究

真菌和真菌孢子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它在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比较低,可能由于真菌和真菌孢子不产生外毒素,亦无表面抗原存在;或认为真菌孢子的细胞膜上有一层化稳定的物质,使细胞的抗原成分不易释放,故激发抗体产生的功能较低,在临床上,真菌抗原浸液皮肤试验的强度与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花粉抗原浸液。

真菌诱发变态反应的过程与对结核菌诱发变态反应的过程相似,故采用真菌抗原浸液进皮肤试验时,既可以出现速发相皮肤反应,又可以出现迟发相皮肤反应,有时为双相反应,我们曾对75例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病例的皮肤试验结果进了观察,真菌迟发相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速发反应。

所谓致敏真菌,要是一些植物病原菌和腐生菌,过去多数人认为真菌的要抗原有效成分存在于真菌孢子中,后来有人发现,菌丝和孢子中都有致敏原,国外许多实验室对数种真菌的变应原成分进过研究,包括抗原的纯化,免疫检测分析等,Gravesen于1979年通过交叉放射免疫电泳分析,发现交链孢霉含有10种以上抗原成分,1980年Yunginger等对交链孢霉进了生化分析,发现一种抗原性较强的糖蛋白,称之为Alt-1,其分子量在25000~50000之间,Aukrust等于1979年对霉的抗原性作了分析,发现含有60多种蛋白成分,其中有4种属于要的抗原决定簇,其余部分为次要抗原决定簇,对其中2种抗原决定簇进提纯,分子量为13000和25000,对10种不同种系的霉进抗原性比较,发现不同种系中要抗原决定簇的含量差极大,1980年Kauffman等对烟霉的抗原成分进分析,发现培养时间长的菌群比培养时间短的菌群抗原性高,1969年Pepys发现烟霉致敏后,发现其不但可以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IgE,还可以产生特异性IgG,成为烟霉可以诱发变态反应性气管菌病发病的重要依据,北京地区某医院曾于1984年始对青霉,交链孢霉,霉等进免疫电泳及琼脂扩测定,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区带,1986年对产黄青霉抗原进了初步分离提纯,1986年北京医科大对交链孢霉变应原进了初步活性鉴定,发现了一种抗原性较强的成分,1987年Reed发现烟霉与土霉(A、Terreus),棒霉(A、clavatus),黑霉(A、niger),黄霉(A、flavus)之间均有很高的抗原交叉性。

总之,传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诱发气管哮喘的重要变应原之一,据报道美国现已进入市场的商品真菌变应原浸液制多达280余种,而我国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真菌抗原仅有20~30种,因此深入展变应原分离提纯是今后我国真菌变态反应研究的重要任务。

(二)发病机

真菌孢子进入正常人的道后,完整道黏膜上皮的屏障作用对吸入的真菌孢子起着重要的防御功能,将真菌孢子拒之体外,同时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在清除吸入的真菌及其孢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真菌很少能够成为病原体,由于道黏膜上皮的屏障作用有效地限制了真菌抗原与道相淋巴组织接触,因此,环中针对真菌的特异性IgE水平通常较低,用双向免疫扩法及ELISA-IgG滴定法测定沉淀素均阴性,而对于特应性素质的病人来说,当道反复不断地接触真菌孢子或菌丝体抗原时,在道巨噬细胞吞噬真菌的同时,的免疫系统还将其作为外来抗原进提呈处理,由此可以产生针对真菌的特异性IgE而导致道的致敏,诱发呼吸道的变态反应致使哮喘发作,霉,青霉,菌,交链孢霉,木霉,毛霉,霉,头霉,共头霉,担子菌及念珠菌等真菌孢子均可作为抗原而产生特异性IgE,并可道变应性炎症。

真菌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情况

1、发病概况

由于实验技术上的限制和无相应的诊断标准,前国外对真菌变应性哮喘的发病率尚未提出一种确切的数据,由于真菌过敏的临床表现比花粉过敏复杂得多,它不一定有明显季性,各种真菌间的交叉反应又很高,其发病率统计,各地差异较大,北京地区医院通过真菌皮肤试验阳性率21%,国有人报告真菌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率高达70%,近年来各种职业性真菌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高,据美国人统计局统计,美国农业人总数在800万以上,其中1/4常接触谷物,有1/2~3/4的病人在谷尘中暴,由于存放过久的谷尘中含有较多的真菌,许多由此起真菌性哮喘,急性或慢性农民等,我国农业人数十倍于美国,且以手工操作为,真菌变态反应必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今后随着农业,畜牧饲养业,酿造及发酵业,食品加工,蘑菇种植,制药业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中空调器的使用,密式建筑物的增多,均可能进一步导致真菌变态反应的增加。

Jimenez Diaz及Sanchez Cuenca发现西班对室尘土过敏的病人中,实际上大多是对尘土中的真菌过敏,1939年Wittich发现谷尘中的锈菌及黑粉菌孢子是明尼苏达州哮喘病人的要致敏病原,Bruce发现对交链孢霉过敏的24个病人中,有15例发病与空中交链孢霉的计数高峰期相,70年代以来,Reed及Salvaggio等就致敏真菌的抗原分离提纯做了大量工作,对多种真菌职业变态反应作了深入研究,1983年Crook就念珠菌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念珠菌过敏问题作了多面的探讨,1957年北京地区医院始进真菌变态反应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30多年来,通过数以万计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实验室空中真菌曝,曝皿培养等调查,对我国致敏真菌的种类,飘规律,检验法,抗原制备,真菌鉴定,菌种保存,抗原提纯等做了大量工作,对于真菌所致的气管哮喘,过敏肺炎炎,变应性气管菌病取得了一些实践验,为今后真菌变态反应的综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年龄与真菌过敏发病率的

研究发现对真菌过敏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系,通过对将10年作为一个年龄段的调查实,10岁以下年龄段的真菌过敏发病率最高,通常年龄越小,对真菌的过敏的发生率就越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真菌的敏感性可迅速下降,这种现象与花粉过敏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低龄组的各种真菌皮试阳性率通常与本地区空中真菌孢子的种类和含量较为一致,提示了当地空中真菌的调查结果可以作为低龄组儿童进真菌皮试的参考,Koivikko等实了哮喘儿童对真菌的过敏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该结果也与儿童清中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的特异性IgE滴度相对较高是一致的,真菌性抗原有时可对严重哮喘患者构成严重威胁,是一种重要的哮喘诱发因素,严重时可导致儿童及青年的哮喘猝死,Beaumont等对成人哮喘患者的真菌变应原提取液进皮试调查,其阳性率小于5%,而且往往发生在对其他空中的变应原也过敏的哮喘患者。

低龄组患儿对真菌过敏的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真菌广泛存在于空中(特是室的流通性较差的空)有,而且各种真菌之间有着较高的抗原交叉性,因此从新生儿起就随时有真菌致敏的机会,同时由于婴幼儿室活动较多,致敏的机会就更大于花粉,一旦随着年龄增长,对真菌敏感性迅速下降,这可以部分解释世界各地有真菌过敏发生率的较大差异,免疫记忆细胞可使道产生针对真菌的特异性抗体如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使机体对真菌的敏感性迅速下降,道中真菌孢子的及时清除,减少了这些抗原暴气管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使免疫反应减轻。

预防

1、尽量保持居室或工作环境,洁净,阳光及通良好,必要时可应用空过滤器,使空常处于环过滤的状态下,前常用的过滤法,一为高效粒子空过滤系统(High-efficiency partculate air filter system,HEPE),为一种微孔机械过滤装置,采用活性炭微孔滤膜,将悬浮于空中大于2μm的微粒清除99、97%以上(空中真菌孢子直径大多在2μm以上),活性炭滤膜不但可以滤除真菌孢子和微粒,而且可将空中的真菌霉味分子吸收,另一种为静电吸附过滤法,利用静电发生装置将空中悬浮的微粒通过静电吸附。

2、真菌变应性哮喘病人的居室陈设应尽量简单,墙壁,地面宜用瓷砖铺砌,卧室宜选择在楼上,卧床采用较高的床架,床下不宜堆放杂物。

3、对于严重过敏患者应考虑易地治疗,已经证实是职业性真菌变态反应者,应及早离工作环境。

4、真菌变应性哮喘患者应避免到阴暗潮湿的环境如地窖,粮仓,沼泽地及柴草堆积或霉烂的地

5、尽量避免发酵食物及食用真菌的摄入。

并发症

严重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肿,不张,晚期可并发源性心脏病。

诊断方法

症状

1、真菌变应性哮喘的临床症状

真菌变应性哮喘是气管哮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要是特应性素质患者由于吸入或食入真菌变应原后道高反应性和道变应性炎症而导致的广泛的可逆性呼吸道堵塞综征,由于这种真菌的侵入是非感染性的,真菌在的逗留时间较短且可被的巨噬细胞等所吞噬,故症状往往是一过性和可逆性的,但由此可以触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如迟发相哮喘反应中的道变应性炎症等。

真菌性哮喘的发病有一定的季性,但不像花粉过敏性哮喘那样明显,病人一般在接触真菌变应原后突然发病,前驱症状可有鼻痒,喷嚏,清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气管堵塞加重而出现哮喘发作,哮喘轻度发作时,患者志清楚,可以平卧,无发绀,活动轻度受限;中度发作时,患者稍事活动即可气短,不能平卧,常有助呼吸,呼吸频率增加,可有轻度发绀出现;重度发作时,患者被迫端座位,两手前撑耸肩,冷汗或大汗淋漓,发绀,哮喘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伴有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常为突出症状,咳脓痰或白,有时伴体温升高,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慢性阵发性咳嗽,无典型哮喘发作,前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哮喘缓解期或非典型的哮喘患者,可无明显体征,在发作时,胸廓饱满,呈吸状,叩诊为过清音,浊音界缩小,呼时可闻及哮鸣音,如果哮喘发作严重,呼吸困难加剧,而哮鸣音反而减少,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h以上称哮喘持续状态,患者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发绀,可发展到压下降,志不清或昏迷呼吸衰竭,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者可并发慢性气管炎,肿等,严重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肿,不张,晚期可并发源性心脏病。

2、其他真菌性变应性呼吸道疾病

真菌除可以诱发变应性哮喘外,还可诱发其他肺实质的真菌性气管的变应性疾病,如真菌诱发的变应性肺炎(又称真菌性外源性变应性炎)等,这是一组非IgE介导的真菌变态反应在部的表现,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均与气管哮喘有较大区,作为哮喘防治工作者对这疾病也应有所了解,以便于临床工作中鉴诊断和治疗。

这些病人常由于吸入生活或职业环境中的各种真菌孢子而致病,有些非真菌性的无机或有机粉尘,化或药物等颗粒,吸入后也可致病,但真菌为其要的病原。

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速发型,称急性过敏肺炎症状为在大量吸入致敏真菌后4~8h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痰,喘憋,乏力,头痛底有湿啰音,末梢白细胞增高等,重者可有组织浸润性病变,功能可出现通气功能不足,二类为隐匿型,亦称亚急性或慢性过敏肺炎,是由于长期吸入某种真菌孢子,短期不出现症状,日久逐渐出现咳嗽促,乏力,消瘦,活动后气喘明显,湿啰音,可有杵状指,胸部X线出现纹理增多,晚期广泛纤维化,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不足,组织出现不可逆病变,预后不好。

检查

1、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

将真菌变应原吸附在固相支持物上,加入病人清,如病人含有对该真菌的特异性IgE抗体,则两相结不能洗,当再加入用同位素标记的马抗人IgE清时,则三者结成一带有放射性的复物,可以在γ计数器上测出具体的放射量,放射量与病人特异性IgE的量成正比,可据以判断病人是否对真菌变态反应及其过敏的程度。

2、酶联变应原吸附试验(ELISA)

其原理为先用真菌变应原吸附在聚苯乙烯塑料孔上,然后加入待测病人清,再加入羊抗人酶标IgE抗体,再加入该酶的底物,中止反应,利用其显色反应,在酶标比色仪上测定OD值,以判断病人对真菌的敏感性及敏感程度。

3、嗜碱粒细胞颗粒试验

取病人静抗凝处理后,离层析提取嗜碱粒细胞,将病人嗜碱粒细胞移入两个试管,分加入真菌变应原及空白变应原溶媒,在37℃孵育30min后,用阿利新兰(Alcian blue)染色,在细胞计数器下分计数嗜碱粒细胞数,如果与真菌变应原共孵的样本所计嗜碱粒细胞,少于与空白变应原溶媒共孵的样本30%以上,说明由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导致30%以上的嗜碱粒细胞颗粒不能在显微镜下检出,即属阳性反应,颗粒的百分比越高,显示过敏程度越重。

4、组胺释放试验

此试验的原理在于将病人的细胞,与真菌变应原作用后,检测其组胺释放的量,病人对真菌的敏感性越高,组胺释放的量越高,由此测定病人对真菌的致敏程度。

5、真菌培养

真菌抗原抗体的琼脂扩试验,此试验可对真菌过敏肺炎炎或过敏气管菌病患者进特异性诊断,一般采用琼脂双扩法,将病人清与不同浓度的真菌变应原进试验,以观察沉淀线的出现,此法在国对烟霉及青霉等抗原均已获得阳性结果,对明确病人致病菌种是较好的客观依据。

6、病人液或气管分泌物的真菌直接涂检查

从病人由深部咳出的新鲜液中挑取少许黏稠呈灰褐色的部分,在玻上薄薄摊,不等干,即以0、05%乳酸棉蓝1滴,5min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浅蓝染色的真菌孢子或菌丝体,若多次检查阳性,可作为诊断真菌变态反应的参考性依据。

7、抗原皮试验

这是在真菌变应性哮喘的特异性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常规检测法,一般用1∶100真菌抗原浸液,采用1ml注射器,配用4号注射针头,在病人上外侧皮轻轻注入0、01~0、02ml,15~20min观察皮肤反应,真菌变应原皮肤试验除出现速发相反应,还常出现迟发相反应,应予注意。

8、气管激发试验

结果准确可靠,由于采用真菌变应原制吸入激发试验时可诱发症状,应在严密观察下进,因常出现迟发相反应,在试验后的6~24h可再度出现哮喘反应,应予注意,详细试验法可参见道反应性测定一章。

9、功能检查

在临床缓解期的部分哮喘患者中,可有容量(CV)/活量(VC)%,量(CC)/TLC%,中期流速(MMEF)和Vma×50%的异常,哮喘发作时,则有流速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如第1秒用力呼容量(FEV1),FEVl/用力活量 (FVC)%,MMEF均减少,由于体阻塞和过度膨胀,结果残量(RV),功能残量(FRC)及RV/TCL比值增大,当吸入1%异丙基上腺素或0、2%沙丁胺醇雾化液后,上述指标可有改善,如果FEV1增加15%以上,则有助于气管哮喘的诊断,中度或重度哮喘,吸入体在分布不均,通气/流比率失调,生理死腔和生理静-动脉分流增加,导致PaO2降低,但PaCO2正常或稍减低,当严重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PaO2进一步下降,由于呼吸疲劳,PaCO2可增加,并发呼吸性酸中毒,预示病情严重。

10、道反应性测定

吸入组胺,碱,二氧化硫,前列腺素F2α,服用β阻滞,运动负荷等,均可诱发哮喘,可通过测定FEVl,最大呼流速,道阻力等检测,在吸入激发后,立即并每隔15~30min复查1次,一般采用碱,因其反应快,作用时间短,从0、05mg/L始,逐渐增量,至吸入后FEV1减低超过20%,或道传导率下降大于35%,称为该药的阈值,哮喘患者吸入道痉挛的敏感性较正常人高100~1000倍,激发药物量-反应线的斜率称为反应性,哮喘患者反应性增高,吸烟者也较非吸烟者升高,诱发的道阻塞15~30min可自然消失,但在发作期的患者可起严重哮喘,甚至导致窒息,故需严格掌握适应,并准备好气管扩张,抗休克药物和其他抢救措施,近年来采用道反应测定仪,连续记录道阻力,当其上升2倍,或持续升高2min时的药物累积量作为敏感性指标,吸入生理盐水时的道阻力,称为起始阻力;道阻力上升时吸入药物的最小累积量,称为反应阈值;单位碱累积量的道阻力上升值,称为阻力上升度;每毫升含1mg药物,吸入1min为1个单位,反应阈低于3个单位为敏感性增高,哮喘患者均值为1、08单位;阻力上升度大于每单位每秒0、5cmH20/L为反应性增高,故哮喘患者的敏感性及反应性均增高,道反应性测定对隐匿型哮喘的诊断很有价值,在患者平静呼吸的情况下可作出诊断。

诊断鉴

诊断

1、病史采集

真菌变应性哮喘患者的病史采集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哮喘的诊断,而且也有助于找致敏真菌,因此,除一般病史采集中的项外,特应询问患者的发病与职业,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系,可疑的诱发因素,前驱症状,病程过和既往发病及诊治情况等,个人和家族过敏史也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临床检查

典型的气管哮喘表现为广泛的气管病变,发作时,患者呈呼呼吸困难部可闻及呼哮鸣音,病程较长者可桶状胸,婴幼儿可有鸡胸,早期患者在缓解期可无任何体征。

3、真菌抗原的体试验

(1)皮肤试验:这是在真菌变应性哮喘的特异性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常规检测法,一般用1∶100真菌抗原浸液,采用1ml注射器,配用4号注射针头,在病人上外侧皮轻轻注入0、01~0、02ml,15~20min观察皮肤反应,真菌变应原皮肤试验除出现速发相反应,还常出现迟发相反应,应予注意。

(2)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由于采用真菌变应原制吸入激发试验时可诱发症状,应在严密观察下进,因常出现迟发相反应,在试验后的6~24h可再度出现哮喘反应,应予注意。

4、真菌变态反应的体外诊断

(1)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将真菌变应原吸附在固相支持物上,加入病人清,如病人含有对该真菌的特异性IgE抗体,则两相结不能洗,当再加入用同位素标记的马抗人IgE清时,则三者结成一带有放射性的复物,可以在γ计数器上测出具体的放射量,放射量与病人特异性IgE 的量成正比,可据以判断病人是否对真菌变态反应及其过敏的程度。

(2)酶联变应原吸附试验(ELISA):其原理为先用真菌变应原吸附在聚苯乙烯塑料孔上,然后加入待测病人清,再加入羊抗人酶标IgE抗体,再加入该酶的底物,中止反应,利用其显色反应,在酶标比色仪上测定OD值,以判断病人对真菌的敏感性及敏感程度。

(3)嗜碱粒细胞颗粒试验:取病人静抗凝处理后,离层析提取嗜碱粒细胞,将病人嗜碱粒细胞移入两个试管,分加入真菌变应原及空白变应原溶媒,在37℃孵育30min后,用阿利新兰(Alcian blue)染色,在细胞计数器下分计数嗜碱粒细胞数,如果与真菌变应原共孵的样本所计嗜碱粒细胞,少于与空白变应原溶媒共孵的样本30%以上,说明由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导致30%以上的嗜碱粒细胞颗粒不能在显微镜下检出,即属阳性反应,颗粒的百分比越高,显示过敏程度越重。

(4)组胺释放试验:此试验的原理在于将病人的细胞,与真菌变应原作用后,检测其组胺释放的量,病人对真菌的敏感性越高,组胺释放的量越高,由此测定病人对真菌的致敏程度。

(5)真菌抗原抗体的琼脂扩试验:此试验可对真菌过敏肺炎炎或过敏气管菌病患者进特异性诊断,一般采用琼脂双扩法,将病人清与不同浓度的真菌变应原进试验,以观察沉淀线的出现,此法在国对烟霉及青霉等抗原均已获得阳性结果,对明确病人致病菌种是较好的客观依据。

(6)病人液或气管分泌物的真菌直接涂检查:从病人由深部咳出的新鲜液中挑取少许黏稠呈灰褐色的部分,在玻上薄薄摊,不等干,即以 0、05%乳酸棉蓝1滴,5min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浅蓝染色的真菌孢子或菌丝体,若多次检查阳性,可作为诊断真菌变态反应的参考性依据。

对于真菌变态反应的诊断,除上述各种体外试验外,对于病人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的实地调查,亦有重要意义,调查中应着重注意患者居住或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情况,卫生状况,室外及附近有无明显的真菌滋生源,并应在现场进真菌曝采样及曝皿培养,以实地估测环境中真菌的含量与种类。

5、功能检查

在临床缓解期的部分哮喘患者中,可有容量(CV)/活量(VC)%,量(CC)/TLC%,中期流速(MMEF)和Vma×50%的异常,哮喘发作时,则有流速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如第1秒用力呼容量(FEV1),FEVl/用力活量 (FVC)%,MMEF均减少,由于体阻塞和过度膨胀,结果残量(RV),功能残量(FRC)及RV/TCL比值增大,当吸入1%异丙基上腺素或0、2%沙丁胺醇雾化液后,上述指标可有改善,如果FEV1增加15%以上,则有助于气管哮喘的诊断,中度或重度哮喘,吸入体在分布不均,通气/流比率失调,生理死腔和生理静-动脉分流增加,导致Pa02降低,但PaC02正常或稍减低,当严重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Pa02进一步下降,由于呼吸疲劳,PaC02可增加,并发呼吸性酸中毒,预示病情严重。

6、道反应性测定

吸入组胺,碱,二氧化硫,前列腺素F2α,服用β阻滞,运动负荷等,均可诱发哮喘,可通过测定FEVl,最大呼流速,道阻力等检测,在吸入激发后,立即并每隔15~30min复查1次,一般采用碱,因其反应快,作用时间短,从0、05mg/L始,逐渐增量,至吸入后FEV1减低超过 20%,或道传导率下降大于35%,称为该药的阈值,哮喘患者吸入道痉挛的敏感性较正常人高100~1000倍,激发药物量-反应线的斜率称为反应性,哮喘患者反应性增高,吸烟者也较非吸烟者升高,诱发的道阻塞15~30min可自然消失,但在发作期的患者可起严重哮喘,甚至导致窒息,故需严格掌握适应,并准备好气管扩张,抗休克药物和其他抢救措施,近年来采用道反应测定仪,连续记录道阻力,当其上升2倍,或持续升高2min时的药物累积量作为敏感性指标,吸入生理盐水时的道阻力,称为起始阻力;道阻力上升时吸入药物的最小累积量,称为反应阈值;单位碱累积量的道阻力上升值,称为阻力上升度;每毫升含1mg药物,吸入1min为1个单位,反应阈低于3单位为敏感性增高,哮喘患者均值为1、08单位;阻力上升度大于每单位每秒0、5cmH20/L为反应性增高,故哮喘患者的敏感性及反应性均增高,道反应性测定对隐匿型哮喘的诊断很有价值,在患者平静呼吸的情况下可作出诊断。

诊断

临床上已知与生活或工作环境中真菌或放线菌有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要有以下几种相鉴

1、空调器性变应性肺炎(air conditioner allergic penumonia) :由于长期吸入生活环境中空调器上大量生长的嗜热性放线菌所起。

2、湿化器性变应性肺炎(humidifier allergic pneumonitis) :由于吸入来自家,办公室或车间所用的湿化器上繁殖的大量真菌孢子起,有时一些非真菌性的喜湿菌如枯草杆菌等也可致病。

3、农民:由于大量吸入发霉的农作物,干草,粮食或饲料上各种真菌孢子而发病,致病的菌种为干草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 faeni)。

4、蘑菇:由于在人工栽培吸入大量成熟的蘑菇发出的担孢子(basidiospore)或吸入栽培蘑菇用的肥料中嗜热性放线菌所起。

5、蔗屑沉积:发病于榨糖厂工作人员,由于吸入发酵的甘蔗嗜热性放线菌或干草小多孢菌所起。

6、发酵工人(或称啤工人) :要发生于酿造工人,多数是在酿造车间中吸入霉(aspergillus clavatus)孢子而发病。

7、制工人:见于制厂工人,由于工作中吸入青霉(Penicillium caseii)而起。

8、洗涤:由于在洗涤生产过程中为加强洗净度,需要加一种洁净酶,多为枯草杆菌酶(bacillus subtilis enzymo),是由枯草杆菌所产生,洗涤生产者在工作中吸入枯草杆菌酶或枯草杆菌,日久可起洗涤

9、磨房:发生于各种食物加工中的磨房工人,由于工作中吸入一种为食谷菌 (sitophilus granarius)的真菌起。

10、伐木工:多见于伐木工人,由于吸入树皮腐败时发的交链孢霉,树皮酵母菌(cryptostroma corticale)等真菌而起的。

11、红杉锯末病: 发生于锯木工人,吸入发霉锯屑中生长的茁霉属(pullularia)孢子起。

12、软木尘:发生在软木制作工人中,由于长期吸入发霉软木尘屑中的真菌孢子起,其中吸入的真菌孢子以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最要。

13、其他 :纸浆工,饲鸽者等的发病也可能与真菌有

治疗方案

治疗

1、一般治疗  

(1)拟上腺素类药物:β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有极强的气管扩张作用。该类药物要通过兴奋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环磷腺苷(CAMP)的成,提高细胞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扩张气管平滑,稳定肥大细胞膜。由于麻黄碱、上腺素、异丙上腺素等对α、β1、β2受体有多种效应,故逐渐被β2受体兴奋替代,后者可选择性地舒张气管平滑,大大减少了对心血管的副作用。前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氯丙那林、双氯醇氨、丙卡特罗等。多采用服和吸入给药式,吸入又分、雾化溶液和干粉等,具有用量少、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剂型有缓释和控释制,可延长并较好维持有效药浓度。在用β2受体兴奋时,某些病例可率加快、手抖等,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2)茶碱类药物:茶碱解除气管痉挛的作用已为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所实。研究表明,茶碱有抗炎作用,能稳定和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拮抗腺苷起的气管痉挛,能刺激上腺质和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健康的或疲劳膈肌对低频刺激的收缩力。   

(3)抗碱能类药物:可用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吸入,一次20~80μg,3~4次/d。局部用药,无全身副作用,并具有较持久的解痉效果。  

(4)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预防和抑制道炎症反应,降低道反应性和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其机理是抑制磷脂酶A2,阻止LTs、PGs、TXs和PAF的成;抑制组胺酸羧酶,减少组胺的成;增加β-受体和PGE受体的数量;减少浆素原激活的释放及弹性蛋白酶和原酶的分泌;抑制气管腺体中酸性黏多糖的成;促使小管收缩,增高其皮的紧张度,从而减少渗出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总之,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疗效是综作用的结果,也是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因长期应用可能产生众多的副作用,不应滥用。前一般张尽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干粉吸入治疗,每天量为400~800μg。其最大优点是在气管发挥特有的治疗作用,又避免了全身副反应。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要用于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或者呈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为了避免或减轻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应将维持量的泼尼松在每天或隔天晨间一次顿服。   

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1)冻干组胺丙种球蛋白(组胺丙种球蛋白):又组球蛋白(histaglobin),可用于治疗气管哮喘。组球蛋白的治疗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不是单纯人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的免疫功效,因为组球蛋白中的人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含量甚微。Shiffarth的试验明,单独用人丙种球蛋白注射不能使豚产生对抗组胺的保护作用,而同等量的组球蛋白则有效。大多数人认为组球蛋白是一种综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组胺的抗体,从而消除源性组胺的致病作用。也有人认为组球蛋白附于肥大细胞表面,在其周围成组胺的高浓度状态,抑制肥大细胞的颗粒过程。一般用法为每周皮下注射1~2次,每次1ml,10次左右出现疗效,以后改为每月1次。不良反应有轻度头晕头痛、皮疹。这些反应均在用药最初4针时发生,注射后20min左右,可自缓解。   

(2)冻干卡介苗(卡介苗素,BCG-E):是卡介菌的菌体热酚乙醇提取物,要为冻干卡介苗(BCG)多糖核酸等10多种成分,前制规格为每支1ml,含冻干卡介苗(卡提素)0、5mg,是一种较好的纯生物制和较理想的免疫增强动物药理实验,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能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平喘、抗变态反应、增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和活力,并能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冻干卡介苗(卡提素)注射液1ml~2ml,注射,隔天1次,30次为1疗程。副作用少见,可有发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注射局部硬结等。   

3、特异性免疫治疗

最简单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避免接触真菌变应原。但完全避免真菌的接触是不可能的,所以常用的治疗法就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即敏治疗)。敏治疗一般在3个月左右,封抗体水平上升时才始见效,此后抗体水平不断上升,效果也比较巩固。一般要求敏治疗时间2~3年,有些患者需要更长时间。在敏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哮喘发作,可照常应用对症治疗药物。轻度发作者,敏治疗可继续进,重度发作时应暂停敏治疗。敏治疗一般是安全的,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局部红肿反应在24h消退的,可继续治疗,但应密切注意发展情况;如局部成硬结,48h以上不消退甚至成无菌性坏死,考虑发生Ⅲ型变态反应,应中止敏治疗,改用其他疗法。全身性反应多由量过大起,应适当降低注射量,以不起反应为止。  

4、预防治疗   

(1)色甘酸(色甘酸钠):有稳定肥大细胞,阻止其颗粒和释放介质的作用,可以降低道高反应性和双相抑制速发相哮喘反应和迟发相哮喘反应。宜在好发季前2周始用药,每次吸入20mg,3~4次/d。一般对真菌过敏性哮喘效果较好。对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应用本品可望减少激素用量。   

(2)酮替芬:能抑制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组胺和慢反应物质,对抗组胺、缓激肽、5-HT、PAF和白三烯等物质的致炎作用,降低道高反应性,增强β受体激动扩张道的作用,预防和逆转β受体激动的快速耐受性,对速发相哮喘反应和迟发相哮喘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一般在发作前2周始应用,2次/d,1mg/次。要副作用为嗜睡、倦怠。

护理

1、可多进食萝卜、丝瓜、薏苡仁、、银杏等化痰湿之品。

2、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子等清热之物。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

3、过敏性哮喘患者不宜食用猪肉肉或肥甘油腻之品,因其可助湿。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

饮食健康

据医生的建议理饮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猴头菇

下一篇 椎间隙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