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医源性胆管损伤

医源性管损伤是指外科手术时意外的造成管损伤,通常是管的损伤。要见于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大部切除术、破裂修补术、切除术时也可发生,移植术后管狭窄的发生亦时有报告。医源性管损伤是指外科手术时意外造成的管损伤,通常是管的损伤。要见于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大部切除术、破裂修补术、切除术时也可发生,移植术后管狭窄的发生亦时有报告。1.解剖因素......
目录

概述

医源性管损伤是指外科手术时意外造成的管损伤,通常是管的损伤。要见于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大部切除术、破裂修补术、切除术时也可发生,移植术后管狭窄的发生亦时有报告。

病因

1.解剖因素

胆囊三角变异非常多见,要有右侧副管的出现,胆囊管与管结部位的异常等。若结石嵌顿更增加了解剖的复杂性。除了管的变异以外,动脉及门静都存在着走分支异常。术中辨认不清容易导致出

2.病理因素

如发生急性化脓性管炎、坏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Mirizzi综征时,胆囊及周围组织水肿、充、炎症、瘘使正常的解剖系难以辨认,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发生意外的可能。此外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由于周围组织炎症粘连,十二指肠解剖变异,管与溃疡离缩短,大部切除术时可能损伤管,甚至损伤门静

3.技术因素

手术者的验以及认真态度是胆囊切除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术中麻醉情况、术中照明、暴情况、病人肥胖与否都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

LC时导致管损伤除了以上的原因,腔镜仪器本身的技术条件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先手术医师受二维摄像系统图像、视野欠清晰的影响。其次手术操作仅靠器械完成,不能用手触摸,缺乏体会。此外光源及镜头自下而上,当向头侧偏右牵胆囊时,胆囊颈部将Calot三角区遮挡,使胆囊管与总管夹角变小,易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结扎胆囊管粗短或与总管并时更易于发生。另外LC术后发生的延迟性高位管狭窄也很常见,与电刀、电凝的使用造成管的电热力损伤有

临床表现

1.早期管损伤

(1)多见于总管、管、总管部分或完全被切断,或是发生总管残端漏的患者。由于术中麻醉、手术创伤打击,患者的胆汁分泌往往受到抑制,故切漏少时往往不易被术者发现,丧失了术中修复的机会。术后患者出现胆汁腹水流管有胆汁样液体流出。若并感染表现为胆汁腹膜炎。流管流出胆汁,需与来自胆囊床上的小的副管损伤鉴。小的副管损伤一般漏3~5天即可自停止,而管损伤的胆汁流量大,持续时间长。若流管放置不当,流失败,患者多出现腹膜炎、麻痹,重者出现脓肿

(2)阻塞性黄疸早期出现的进性加重的黄疸多见于总管或总管的部分或完全的结扎或缝扎。患者常感到上部不适,小便呈深黄色。

(3)总管十二指肠一般在术后第7天从T流出大量的发臭液体,棕黄色浑浊絮状物,有时甚至出现食物残渣。T流量多达1000~1500毫升。患者常常出现寒战高热,但一般不出现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

(4)感染管出现梗阻,胆汁流不畅,胆汁淤积,细菌繁殖诱发道急性感染。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症状漏患者继发感染后也起弥漫性腹膜炎、脓肿盆腔脓肿等,并可出现麻痹中毒症状

2.晚期管狭窄

症状往往出现于首次手术后的3个月到1年。常被误认为残余结石炎、毛细管炎等。临床上有以下几种征象。

(1)反复发作的道感染晚期管狭窄的病理基础是渐进性的管狭窄,从而造成流不畅和胆汁残留,这可诱发道感染,严重时出现血症,甚至Charcot五联症。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但由于基本病变基础仍存在,常复发。许多患者被误诊为残余结石

(2)阻塞性黄疸管狭窄是一渐进持续性的病变,在早期一般无黄疸。但随着狭窄的进一步缩窄,随之出现阻塞性黄疸,并渐进性加重。伴发结石、感染时症状更加明显。

(3)胆汁硬化由于长时间的流不畅、胆汁淤积,患者因压力过高,小管破裂后胆汁漏入细胞造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组织的变性坏死,最后导致胆汁硬化门静高压症。临床上出现肿大、腹水黄疸功能损害、凝机制障碍及养不良等。有时患者尚可出现因食管张而起的上消化道大出

(4)结石管狭窄造成的胆汁淤积,反复发作的道感染都是诱发结石成的高危因素。而已成的结石又常起梗阻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成恶性环,导致结石的反复发作。

检查

道狭窄的患者,其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往往升高,红素随症状波动,但通常保持在10mg/dl以下。急性管炎发作时,培养常呈阳性结果。

对可疑病例,均应必要的助检查,影像检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术后可疑的患者应BUS、CT、穿刺管造影术(PTC)、镜逆管造影(ERCP)、磁共振管造影(MRCP)、T道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BUS、CT为无创检查手段,可了解肝脏态,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有无结石的征象。但当门部以上管周围有瘢痕成时应用受限。ERCP是一种损伤较小的造影法。PTC是适用于管损伤的最佳放射检查,可将狭窄管及狭窄以上的管完全显示,充分的了解梗阻以上的管情况,但急性管炎者忌应用,而且可胆汁漏、出管细小者穿刺不易成功。MRCP,即磁共振管造影是一种新型的检查,可显示管狭窄的部位、管扩张的程度及是否结石,由于操作简便、无创性有替代PTC、ERCP的倾向。T管造影利用前次手术留下的T管或壁窦道道造影,能显示管病变但对管显示不充分。对于管狭窄再手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了解供,能提高再手术的成功率。

诊断

1.最好在术中立即诊断、及时处理管损伤

手术中胆囊标本切除后应常规做到:①复查总管,胆囊管,总管三管的系;②检查是否有胆汁外渗;③解剖胆囊标本,以此来确定是否有管损伤;对术中可疑的患者,应及时行术中道造影或术中BUS以协助诊断。虽然术中道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可明显降低管损伤的发生率;LC患者应及时中转手术,切不可存有任何侥幸理。

2.有管损伤可能的情况

(1)术中发现十二指肠韧带处黄染,或在胆囊切除术后用干净纱布擦拭道见有黄染者;

(2)上部手术后出现阻塞性黄疸者;

(3)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黄疸管炎症状,排除结石和其他原因者;

(4)胆囊切除术后24~48h出现黄疸,或有大量胆汁外渗持续1周以上者;

(5)道手术后患者,反复出现道感染或阻塞性黄疸,随着病程的延长又出现胆汁硬化门静高压者;

(6)LC术中检查切除的胆囊标本有双管结构

并发症

假如漏未能控制,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可胆汁腹膜炎和脓肿,由狭窄所致的持续的管炎,可发展成为多发性脓肿血症

治疗

处理管损伤的原则及术式要视损伤时的时间、部位、类型而定。

1.术中诊断的管损伤

术中及时发现并处理最为理想,同时避免了再次手术时的困难、被动及危险性。

(1)误扎管而未切断者一般只需拆除结扎线即可。但如果结扎过紧过久,或松解后不能确信管通畅,则应考虑切置入T管流,以防止坏死或狭窄。管壁已有运障碍坏死时,可切除该段管,端端术。

(2)管切断伤切断伤应端端术,)总管侧壁切置入T管流,同时游离十二指肠外侧腹膜以减低的张力。若管损伤位置高,端端有困难,或总管切除段过长,游离十二指肠外侧腹膜后张力仍大,则应肠Roux-en-Y术或十二指肠术。

(3)管撕裂伤术中因暴力牵拉所致的多为纵裂伤,如果裂不宽或损伤的管小于管径的50%,应横损伤的管管壁,并放置T管外流。放置时应在损伤处的上部或下部重做切,将T管长置于缝处做支撑。若缺损较大但管尚有部分连接者,可采用带运的胆囊壁、空肠壁、回肠壁、浆膜,脐静韧带组织修复,并加用支撑流术。

(4)总管下段损伤发现应视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①假道细小,无明显的出,仅置T管流和流;②假道较大,将十二指肠向左侧翻转,探查假道。

2.术后早期诊断的管损伤

术后早期发现有管损伤时,要请原手术者回忆手术过程,并腔穿刺、BUS等助检查协助诊断。道梗阻性损伤多为管误结扎,应尽早再次手术早期修复或松解。对漏为要表现者,视流情况而定。若漏量不多且无腹膜症状,可保守观察。若流不佳或已出现胆汁腹膜炎,应积极手术探查。对于损伤72小时以、全身情况好者,再次手术可一期修复。对于损伤72小时以上者,因往往继发感染,局部组织炎症水肿明显,一般先道引流做过渡治疗,2~3个月后再做彻底性治疗。或在最恰当的位置置一有效的双腔流管,附加一个灌洗管,进24小时连续灌洗,负压吸促使炎症早日消退。此时勉强彻底性手术是危险的,违反这一原则往往会起严重的并发症。

3.晚期管狭窄

管狭窄发生在术后的数月、数年,患者在症状出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不能确诊。由于病程长,患者往往都有功能的损害,全身情况比较差。因此晚期管狭窄的治疗比较复杂。除了手术治疗外,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准备的完善、术后处理都十分重要。

(1)术前准备应详尽了解以前的手术情况,必要的助检查,尽可能的获得全面、清晰的X线道资料。

(2)手术基本原则手术操作步骤应规范化,力争一次成功。

(3)手术式的选择管端端术,保留了管的括约功能,符合生理要求,从理论上讲最理想。但对晚期管狭窄的患者应用少,仅适用于环状狭窄者。②十二指肠术,符正常生理途径。有两种术式:侧侧及端侧术。侧侧术操作简便,但术后常并发逆感染,尽量少采用;端侧术虽可减少这些并发症,但因离远,多困难,操作复杂,术后发生漏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往往十二指肠瘘,危害极大,此手术现较少采用,仅对年龄较大者采用侧侧术。③空肠Roux-en-Y术,适于任何困难的肠重建。应用最多,效果较好。再狭窄时,再手术也较便。④间置空肠十二指肠术,使消化道保持正常的酸碱度,符正常生理。但该术式操作复杂、难度大,尚难以推广。⑤管修复术,的是保存胆汁的自然通道和Oddi括约的功能,虽然例数不多,但都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一般仅适用于不全阻塞的管狭窄。

(4)支撑流管高位困难的肠重建,有时需要置入支撑管,一般保留6个月以上。以保纤维化过程在支架上成熟定型,其对防止再狭窄、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为保手术治疗的成功,防止狭窄的复发应长期留置支撑流管。有一种exo-endoprothesis的法,即将流管埋于皮下,另一端通过留于肠腔,需要冲洗造影时可从埋于皮下的一端操作。此术式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高,患者易于接受。

(5)影响预后的因素在手术操作面影响疗效的因素有:①修复技术不当,未做到黏膜对黏膜,有张力;②支撑管放置位置不当,放置后无胆汁流;③流管拔除时间过早,支撑时间不够;④过小;⑤再手术时未能找到梗阻以上的管;⑥手术时未注意管纵轴3、9点的轴性供。

此外狭窄的类型亦能影响疗效:①损伤部位高,修复的困难就大,失败的机会越多;②修复重建次数越多,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越大;③梗阻时间长,伴有硬化门静高压者,术后免疫力低下,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再狭窄的机会多。

(6)非手术治疗T管窦道管狭窄扩张术,适应于狭窄、狭窄、手术损伤继发性狭窄、管下端炎性狭窄。总之只要狭窄的范围局限,T管窦道插管可及者均可实施此术。②穿刺气囊扩张,要用于管较短的良性狭窄,对大的管狭窄也可应用,但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首先PTC,在透视下PTC流管将气囊导管送至狭窄部,囊注入造影,进一步核实并调整气囊导管的位置。③镜下括约术(EST),仅适应于总管末端狭窄者,而且狭窄部位应小于3厘米。④道镜治疗管狭窄,对手术、外伤起的绝对狭窄可用特制的导管扩张留置,也可用尼龙气囊导管扩张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甘露消毒丸

下一篇 獾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