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又West综征,点头样癫痫阵挛大发作、大摺刀型惊厥。本病征的同义甚多,有称敬礼样惊厥(salaam convulsion)、敬礼样痉挛(spasm salutation)、敬礼样抽搐(tic salutation),点头痉挛(eclampsia nutation)、电击-点头-敬礼样惊厥(blitz-nick-salaam convulsion......
目录

病因

①产伤是婴幼儿症状癫痫的常见原因,造成产伤的原因有产钳助产、胎头吸器吸、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过大、产程过长、初产妇年龄过大等。②先天性疾病积水、染色体异常等。③发育不全、发育迟缓、脑萎缩等。④羊水吸入胎儿窒息脐带绕颈、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剖产等,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⑤各种炎、膜炎、脓肿病儿 愈后部分病人可有婴儿痉挛症后遗症。⑥吸虫、囊虫病婴儿痉挛症,较少见。⑦小儿肿,较少见。⑧管病小儿管畸产生婴儿痉挛症,较少见。⑨中毒、农药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脑病急进性肾炎、尿毒症等均可婴儿痉挛症发作。⑩养代谢性疾病糖、糖尿昏迷维生素B6缺乏、甲亢等均可婴儿痉挛症发作。⑪外伤包括放性外伤外伤。⑫先天性因素指胎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受到的损害,它可造成大脑发育异常,生后出现婴儿痉挛症发作。如孕妇部受伤、子宫、紫外线照射、服用对胎儿有害药物,各种微生物感染,尤其是风疹麻疹病毒感染等。⑬遗传癫痫病人的子女有1/500发生婴儿痉挛症。⑭免疫力低下有些婴幼儿常感冒发热是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临床表现

1.鞠躬样痉挛

突然发生短暂的全身肉痉挛,躯干和腿弯,双向前向外急伸。

2.点头样痉挛

肉痉挛局限于头颈部,出现点头样发作,前、面部易出现碰伤。

3.闪电样痉挛

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当发作时碰巧注视着患儿才能察觉。不典型的发作式有不对称的痉挛。头向一侧旋转或一侧肢体抽搐,伸性痉挛,头向后仰,眼向上翻,伸腿、呈角弓反张

孩子长到几个月时,如果出现点头弯样的抽筋,这种情可能就是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除全身抽筋外,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起小孩智力障碍。一旦确诊就应立即治疗。治疗始的时间越早,病儿损害的程度就可能越轻。前用于治疗婴儿痉挛症要药物是硝基安定和激素,如果两者联使用,药效就更好。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有规律地给孩子服药,以保持必需的有效浓度。

为了防止婴儿痉挛症的复发和转变成癫痫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即使在发作完全停止以后,药物量仍不要减少,而应继续服药2~4年,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地、逐渐地减药直至停药。此外,家长要特重视的是,在孩子始服药时,应每2~3周去医院随访一次,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性表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功能和常规,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检查

隐源性婴儿痉挛症有以下特点:①起病前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及神经影像正常;②对称性痉挛发作,无其他类型发作;③电图(EEG)景为典型的双侧高峰律紊乱,在成的痉挛发作中,各次痉挛之间的EEG可恢复高峰律紊乱图;④EEG无限局性异常的据。症状婴儿痉挛症起病前即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神经系统检查及神经影像可有异常发现。

1.EEG特征

婴儿痉挛症发作时期EEG的特征为高峰律紊乱。典型的高峰律紊乱表现为区杂乱的极高波幅慢波与棘波组成的混波型,两侧不对称,不同步,棘波出现的部位及波幅变化毫无规律,或呈多灶性,棘波与慢波之间没有固定的系。

高峰律紊乱在睡眠期更明显。正常睡眠尖波、睡眠纺锤、K-综波常消失。有研究显示清醒时高峰律紊乱的出现率为64%,NREM睡眠I期为86%,Ⅱ期~Ⅳ期为99%。1岁以后高峰律紊乱在清醒时逐渐减少,但睡眠中依然存在,深睡期高峰律紊乱逐渐表现出周期样发放的特点,且两侧不对称可更加明显。

在婴儿痉挛发作时,高峰律紊乱消失,EEG可表现为高波幅慢波或棘慢波爆发,和(或)广泛性低电压快波。有时可显示为假性正常化,为持续10秒左右的低至中波幅快波或快慢混波,貌似正常景活动。

2.其他助检查

神经影像检查如CT、MRI、PET、SPECT可协助发现结构性或功能性病变。SPECT研究显示,流低灌注区与婴儿痉挛症的皮质损害(常在枕区)有,高灌注区(常在区)与癫痫的持续存在有,类似痉挛的发作终止则高灌注区减少。MRI可发现CT难以发现的结构异常。皮肤紫外线检查可发现结硬化的皮肤色素失斑。各种代谢性试验、酶分析、染色体检查等均可帮助病因。EEG监测下静注射维生素B6,可除外吡哆醇依赖症

诊断

典型病例据起病年龄、临床痉挛发作特点、精神运动发育迟滞、EEG高峰律紊乱等特征,一般不难做出婴儿痉挛症的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尽量找有病因。本病早期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EEG尚未出现典型的高峰律紊乱,此时诊断比较困难,应密切追踪临床及EEG变化。一般在发病1~2个月即出现典型的临床和EEG特征。

鉴别诊断

1.婴儿良性阵挛

类似痉挛的发作亦可成出现,常在进食时发生。生后数周至数月时明显,通常在3个月后自消失。症状出现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EEG及神经影像正常。本症为小婴儿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无需治疗。

2.婴儿早期癫痫脑病

又称大田原综征,起病年龄较婴儿痉挛症更早,在生后数日至3个月起病。发作式为单次或成的痉挛发作,EEG表现为爆发-抑制图。多有严重的损伤或结构性异常。治疗困难,预后很差。部分患儿在4~6个月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也有人认为大田原综征是婴儿痉挛症的一种变异型。

3.婴儿良性阵挛癫痫

临床少见。1/3的患儿有癫痫家族史。4个月~2岁起病,发作式为全身性阵挛发作。婴儿期无其他类型发作,青春期可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病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发作间期EEG正常,发作期为全导慢波、多棘慢波爆发。丙戊酸对控制发作效果良好。

4.婴儿严重阵挛癫痫

特点为出生正常的婴儿在惊厥起病后神经系统状况进性恶化,出现慢性严重损害。25%的患儿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多为热性惊厥,持续时间长,为全身或局部阵挛发作。以后可有癫痫持续状态。1岁以后出现全身阵挛发作,并有复杂部分性发作,可全身泛化。阵挛出现的同时发育减缓,并出现共济失调反射亢进等神经系统异常。发作间期EEG病初正常,以后出现阵发3Hz以上广泛慢波或多慢波发放。闪光、困倦及睡眠可诱发异常放电。治疗困难。卡马西平可增加发作频率,丙戊酸或苯二氮革类药物有效。

5.早发型Lennox~Gastaut综

约不到半数的Lennox~Gastaut综征患儿在2岁以前起病。20%有婴儿痉挛症病史。多数发病前即有神经系统异常。临床表现为三联症:癫痫发作(不典型失神、失张力、阵挛、强直发作等),EEG为广泛性慢波,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治疗

1.药物治疗

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度放电;二是提高正常组织的兴奋阈值,减弱病灶兴奋的扩,防止癫痫复发。

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前广泛应用的一线癫痫药。但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癫痫药。新的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前比较新的是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

2.手术治疗

皮质病灶切除术;②前颞切除术;③大脑半球皮质切除术;④大脑切断术;⑤癫痫的立体定位手术治疗;⑥癫痫小脑电刺激疗法。过各种治疗无效患者还可接受微创分离型起搏器植入术,效果显著。

预后

症状婴儿痉挛症多数预后不良,要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惊厥难以控制或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痉挛性发作持续3~30个月,一般1岁后减少,3岁后痉挛发作趋于消失。约半数患儿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多为全身性发作,包括不典型失神、强直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失张力发作等,也可有部分性发作。部分婴儿痉挛症发展为Lennox~Gastaut综征。大多数患儿遗留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胰腺脑病综合征

下一篇 环草石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