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疾病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 (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是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数天或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或者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突然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功能障碍。一般发生在急性中毒后的两月个月内。
病因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比重0.967,在自然界极稳定,不易自行分解,也不易被氧化,对神经系统有剧毒作用。
引起CO中毒的病因非常明确,是由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CO被人体吸入所致,散发的患者最常见于室内点燃煤炉或煤气燃气热水器,而门窗密闭通风不良,或阴天下雨气压低,大风吹进烟囱,CO气体逆流于室内,造成室内浓度升高,引起中毒,近十几年来,CO中毒的散发病例由以前的城市多发,而转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坯房改建成砖瓦房或别墅楼,而供热设施相对滞后,仍以煤炉取暖为主或安装土暖气,由于不注意通风,造成的CO中毒患者逐年增多,使用煤气热水器不当,引起中毒者也非鲜见。
发病机制
CO一旦进入体内,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300倍,但解离速度却比氧慢3600倍,极易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另外,CO还可以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2价铁结合,更加重了组织缺氧,由于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差,最先受累的是脑组织,其次是心脏。
急性CO中毒24h死亡者,血液和内脏呈樱桃红色,组织器官充血,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灶,脑组织缺氧后,最先受累的是脑内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发生脑组织水肿,以细胞水肿为主,脑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又可引起间质性脑水肿,重症患者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小血管血栓形成,脑皮质可出现与表面平行的带状坏死如白线状,称之为分层坏死,有时呈弥漫性或局域性,有时可见苍白球坏死或形成囊腔。
镜下可见,大脑皮质有弥漫性神经细胞局部缺血性改变,常在第3层明显,更为典型的改变为分层状神经细胞消失,低倍镜下可见较长的白色带状病灶,有时肉眼仔细观察同样可以见到,称为假性分层坏死(pseudo laminarnecrosis),大脑深部白质纤维为脱髓鞘改变,可聚成片,髓鞘肿胀断裂呈球状,轴突亦有弯曲,断裂和破坏等,一般认为,额叶,颞叶受损相对较重,其次是基底核,苍白球,纹状体,小脑齿状核及丘脑,迟发性脑病时,以脑白质广泛脱髓鞘病变为主,髓鞘肿胀,断裂或消失,轴突弯曲,断裂破坏,引起此种改变的机制多为缺氧的直接作用及由于神经细胞变性而引起的继发性变性,小血管尤以小静脉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引起血流迟缓或血栓形成,也是引起髓鞘脱失的病理基础。
国外病理学研究证实,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脑白质的广泛髓鞘脱失,与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相似,但后者较重,国内病理报告较常见的是两侧苍白球对称性软化灶,其次是大脑皮质第2,3层及表层白质发生灶性或板层状变性坏死,大脑白质可见广泛脱髓鞘变性,以额叶或顶叶最显著,病程长时可见脑萎缩。
临床表现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急性CO中毒在病情好转数天或数周后部分患者可再次出现病情加重,表现为精神症状,反应迟钝,智能低下四肢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DEACMP好发于中老年人,国外报道为2.8%~11.8%国内报道的30例中50岁以上老人占66.6%,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几乎不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
病理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脑白质的广泛髓鞘脱失与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相似,但后者较重。国内病理报告较常见的是两侧苍白球对称性软化灶其次是大脑皮质第2、3层及表层白质发生灶性或板层状变性坏死,大脑白质可见广泛脱髓鞘变性以额叶或顶叶最显著,病程长时可见脑萎缩。
临床诊断
对于急性CO中毒的患者,临床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清醒期再出现精神异常、智能改变肌张力增高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为主的神经机能障碍时,应考虑发生了迟发性脑病,结合头颅CT或MRI有广泛性脑白质损害可以确诊此病。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可增高。
2.血液中可查到碳氧血红蛋白有两种简易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法,供参考:
①加碱法:取患者血液1~2滴,用蒸馏水3~4ml稀释后,加10%氢氧化钠1~2滴混匀,正常血液呈绿色,当血中有碳氧血红蛋白时,血液保持红色不变。
②煮沸法:取适量血于小试管中,置火煮沸后,若为砖红色,提示CO中毒,正常为灰褐色。
3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α波抑制或消失,对称性弥漫性高幅慢波等。
5.头颅CT和MRI 急性CO中毒轻度和中度的患者,头颅CT可表现正常,重度患者的CT可表现为脑水肿,一侧或双基底核区缺血性低密度改变。
迟发性脑病可表现为脑白质疏松症,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和双侧半卵圆中心对称性融合病灶,在T1加权相呈低信号,而T2加权相高信号,病灶可波及皮质下,内囊,外囊,基底核可有缺血坏死表现,病情严重时,在T1加权相上可见到假性分层坏死。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