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因大多数膜动静是自发的,所以早期认为是先天性。Vidyasagar则认为硬膜窦先有成,以后导致横窦、乙状窦或海绵窦动静。Houser报告的病例中,80%有静窦狭窄或梗阻,并实2例先有阻塞,几年后再出现膜动静。因大多数膜动静是自发的,所以早期认为是先天性。Vidyasagar则认为硬膜窦先有成,以后导致横窦、乙状窦或海绵窦动静。House......
目录

简介

因大多数膜动静是自发的,所以早期认为是先天性。Vidyasagar则认为硬膜窦先有成,以后导致横窦、乙状窦或海绵窦动静。Houser报告的病例中,80%有静窦狭窄或梗阻,并实2例先有阻塞,几年后再出现膜动静外伤可致窦成,以后发展成膜动静,或损伤静窦附近的动脉及静,造成动静瘘。Claudhary报告4例头部外伤后发生动静,其中,2例被实动静发生前有横窦及乙状窦梗阻。

Aminoff将膜动静为两组:

①前下组:静流至基底窦,如海绵窦、窦、蝶窦。

②后上组:静流至硬膜窦如矢状窦、横窦或乙状窦。

症状体征

由于膜动静位于外,除非膜动静回流入静窦后伴入窦皮质静逆流、膜动静直接回流入皮质静膜动静伴大静池者,很少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膜动静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

1.颅管杂音这是膜动静最常见的临床表现,67%~79%的病人有观或客观的管杂音。杂音表现为与搏一致,呈轰鸣音,持续性,成为病人最不堪忍受的症状。颅管杂音的程度与硬膜的流量及部位有,若椎动脉未参与供,压迫患侧颈动脉杂音可减弱或消失。

2.头痛许多膜动静的病人都有头痛,其可能的原因有:

(1)膜动静“盗”严重,致使硬膜缺

(2)压增高。

(3)

(4)扩张的畸管对膜的刺激。

(5)持续性颅管杂音可造成病人精神紧张及休息不好,亦可出现头痛

3.压增高膜动静压增高的因素有:

(1)流量和硬膜窦压力增高,伴随液吸收减少和液压力增高。

(2)颅动脉直接与静窦沟通,大量动脉直接入窦,使静窦压力增高,由于静窦压力增高,使皮质回流障碍、

(3)膜动静直接回流入皮质静

(4)继发性静成。

(5)巨大硬膜下静起的占位效应,或颅后窝动静的占位效应环障碍,成阻塞性积水。

4.膜动静的另一常见临床表现,有相当部分的病人以网膜下腔出为首发症状要为皮质流静破裂,这是由于膜动静缺乏毛细管,动脉压力直接传入硬膜的流静,当压力超过静壁所承受的负荷时,即破裂出。文献报道85%的病人畸管的静端存在膨大的静张静,这才是出源。不同部位的膜动静的发生率亦不同。颅前窝膜动静常发生网膜下腔出,这是因为颅前窝膜动静有一个独特的静回流式,即液先回流到前的软膜静,再由这些静流入上矢状窦或海绵窦。流静为皮质静膜动静,发生的机会分为20%和42%,畸位于要静窦附近的出发生率为7.5%,位于远离要静窦出的发生率为51%。

5.其他少数可发生癫痫耳鸣、轻偏瘫、失语、一过性黑矇等。海绵窦膜动静可出现眶或球后疼痛、突眼、视力下降、复视、眼球运动神经障碍等。

疾病病因

对其发生机制尚无统一认识,归纳起来可分为先天性因素与后天性因素两类。有人认为硬膜动静与先天性小动静回路扩张有。Robinson认为颅窦的滋养管均从颈外动脉系统衍化而来,如有发育异常,易颈外动脉-海绵窦瘘;而在胚胎早期,横窦与颈外动脉系密切,故膜动静多发生在横窦区。另外,也有人认为膜动静与静窦炎有外伤、手术等任何外界因素均可造成硬膜动静与静窦之间的网状交通放,动静瘘。多数者强调膜动静和静窦炎系密切,是由于静窦栓塞后新生成所致。

病理生理

本病的自然病程变化较大,难以预测。部分病变为偶然发现,可维持多年不变;部分病人有明确症状(如耳鸣或颅杂音),但病变不进性发展,甚至成的栓可自然缓解,特是海绵窦DAVM,常发生自塞。但另有部分病灶进性扩大、破裂,起颅致命出神经功能损害。各种因素起DAVM成,由此起一系列颅流动力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表现

膜动静流至皮层,则出现局灶性神经障碍,随部位而异,如失语、肢体力弱、一过性缺发作、癫痫等。这些症状与长期被动性充,逆的静压增高影响到正常组织的静流。前颅凹及小脑幕的动静总是流至硬膜下的静,常发生出,有网膜下腔出、硬膜下出,甚至肿。至于膜动静流至横窦或中颅凹的则不出,除非有皮层流。出可致头痛,即便是轻微出。出症状可被忽略,因而低估了出次数。

病人可有搏动性耳鸣流累及硬膜窦并直接与椎体(PetrOUSpyramid)接触的容易出现搏动性耳鸣。走短路的流越多,耳鸣越响。有搏动性耳鸣的病人中,40%可查到杂音。儿童病人常见,可能由于高流量病变多见于儿童。有的儿童生后即有这种耳鸣而不以为异常,只是检查发现杂音。儿童的高流量病变可造成心脏并发症,以至死亡。

诊断检查

诊断: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特管造影的表现,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

其他助检查:

1.管造影是DAVM诊断和分型的最重要手段,可以清楚地显示畸管自动脉期至静期各阶段表现,有利于病变的分型和了解管造影改变与临床表现和预后间的系,特是观察累及的静窦有无栓塞和静回流的向,对治疗案的设计具有决定作用。管造影的注意事项:

(1)应做六管造影,即双侧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

(2)病变在枕大孔区者,应加做动脉弓造影。

(3)摄应放在动脉早期即始,并适当维持到静期。

(4)应采用数减影技术和超选择插管技术以增加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2.磁共振动脉造影/静造影(MRA/MRV)能无创显示硬膜动静的解剖结构。但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仅作为筛选和随访DAVM的手段之一。

3.CT扫描CT扫描有助于发现病变和膜动静的CT表现可为以下几种异常改变:①蠕虫状或斑状的对比增强;②局部占位效应;③大静窦的扩张;④脑室扩大,要为液吸收不良或颅后窝膜动静积水所致;⑤白质密度明显减低,要为回流障碍所致实质静性梗死、水肿等原因;⑥颅骨出现管压迹扩大;⑦有者可见蛛网膜下腔或高密度影。三维计算机体层扫描管重建(3D-CTA)采用螺旋CT获得增强颅管信息,重建管类型,能清楚地显示畸管的三维空间结构,对治疗案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4.磁共振成像(MRI)可作为DAVM筛选和鉴诊断的手段。在MRI上多数呈无信号的迂成团的管影,呈葡萄状或蜂窝状的黑色影,并能清楚地显示其供动脉流静。可显示病变处硬膜厚度以及静栓,但前此类检查不能显示DAVM中流的动态变化,对治疗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帮助不大。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动静相鉴。年龄在40岁以下的突发网膜下腔出,出前有癫痫史或轻偏瘫、失语、头痛史,而无明显压增高者,应高度怀疑动静。但明确的鉴诊断有赖于管造影,CT及MRI检查。

治疗方案

据病人过去的临床表现、前的临床状况和管造影表现,分选择和制订治疗案。

1.科治疗

(1)指征:①症状轻微,或偶然发现;②管造影检查没有皮质静流。

(2)法:①由于DAVM破裂出机会较小,个病人甚至可自愈,因此只需随访观察,每年作头颅MRI检查,除外皮质流静出现。怀疑出现皮质流静或临床症状改变时可在数年复查管造影。

②疼痛和颅杂音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症状。轻微时可给予对症处理,如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卡马西平或短期激素治疗,对缓解疼痛和搏动性杂音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疼痛,不能采用皮穿刺毁损神经法,以免刺破畸管,起大出

2.非科治疗包括动脉治疗及外科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

(1)指征:①单皮质流静,特流静已有迂,呈动脉样扩张,需立即治疗,防止破裂出;②有史;③压增高,视盘水肿,影响视力者;④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进性加重;⑤影响生活的头痛和颅杂音。

(2)法:

①外科手术:外科治疗仍是前治疗DAVM的最有效的法。适用于有皮质流静或近期出现进神经功能障碍的病变。手术的的是孤立、电凝、切除DAVM累及的硬膜瓣和邻近静窦,切断动脉化的皮质流静的通路。如受累静窦已动脉化或侧支环已建立,切除静窦不致起静梗死。由于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中止较困难,据统计横窦乙状窦区DAVM的手术死亡率和严重病残率约为15%。因此术前要进详尽的管造影检查和周到的术前准备。如以介入法栓塞供应动脉,以减少术中出,术中降温和降压麻醉以及严格止等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键。单纯结扎供应动脉,治疗DAVM的成功率仅为8%。因为不可能阻断所有供应动脉。一般病灶在术后数月或数年复发。此法现已少用。

介入治疗:

A.动脉栓塞治疗:曾一度广泛应用,希望减少或消除动静间瘘,但是大多数AVM有较多动静沟通,不可能栓塞所有的供应动脉或瘘,而且动脉栓塞不全者往往复发。因此,本法前只适用于:

a.手术忌、不愿手术病人。

b.术前或放射治疗前减少畸流量。

c.横乙状窦区和海绵窦区DAVM,但不适用于天幕DAVM。此类DAVM常有许多细小供应动脉导管技术无法到达。

B.栓塞治疗:近来临床逐渐广泛应用。其治疗的是促使畸管的静成。适用范围:

a.累及的静窦已丧失正常组织回流的功能。

b.累及海绵窦、横窦乙状窦区的DAVM。对仍与正常静结构相通的静窦进栓塞时,应在栓塞前球囊阻断试验,暂时阻断静窦,观察动脉和椎动脉期表现,了解静窦阻断后正常组织回流有无影响、改道。治疗时可直接穿刺病灶邻近静窦或通过扩张流静逆向进入,采用金属丝、弹簧圈、明胶或球囊栓塞瘘。本法临床效果满意,但病残率仍较高。海绵窦区DAVM栓塞后临床治愈率为81%,约5%的病人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累及横窦乙状窦区的DAVM栓塞后临床治愈或改善率为35%~90%,约15%病人出现暂时神经功能障碍,5%的病人有永久性并发症。临床并发症来自于静成或栓塞材料对周围结构的压迫作用。静回流改道引起周围正常静压力增高,有破裂出险。

③放射外科:近年来,放射外科如γ-刀、直线加速器等始应用于某些类型硬膜AVM的治疗。如近期无出的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和中颅底处的DAVM,或其他治疗险较大的病变。有者报道硬膜管可于2年塞,但前对照射量和治疗适应没有定论。治疗后需密切随访,防止塞前发生出

④其他治疗法:压增高和交通性积水者,可网膜下腔腔分流术。脑室腔分流术有可能误伤动脉化的皮质静或室管膜静起出。对不能手术的DAVM伴进视盘水肿而视力下降者,可神经减压术。

3.不同病变部位的治疗策略

(1)前颅底DAVM:供应动脉通常来自于眼动脉的分支筛前动脉或筛后动脉。因顾及视觉功能,常不采用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手段。文献报道约95.5%的前颅底DAVM能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除非病灶巨大,一般无须术前做栓塞治疗。

(2)累及横窦乙状窦区的DAVM:可采用手术法、介入治疗或手术与介入联治疗。手术时,如静窦已塞,可将畸管团并静窦一起切除;如静窦仍通畅,需仔细分离,孤立并保持静放。当DAVM的回流静可反向流至软膜静时,采用手术法可安全塞静窦。如果栓塞治疗或手术法可以阻 塞静窦时,不必勉强切除畸管团。前以联治疗的效果最佳。在较大样本回顾性分析中,有68%的病人畸管可完全塞。单纯栓塞治疗的完全塞率为41%,手术治疗的完全塞率为33%,而结扎供应动脉的成功率为8%。

(3)累及天幕切迹的DAVM:此处DAVM常流至软膜静,自发性的概率较高,并以网膜下腔出要临床表现。如果管造影提示有动脉样静扩张并流至Galen静,预后更差。因部位深在,全切除病灶较困难,联治疗(手术加介入治疗)是最佳和最安全的治疗法。手术的在于阻断皮质流静,防止出。联治疗的治愈率为89%,单纯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78%,但单纯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只有25%,供应动脉结扎只能使约11%的病灶塞。

(4)累及海绵窦的DAVM:要由颈外动脉分支供,并向下窦和眼静回流,但很少向皮质回流。该区的DAVM少有自发出据供应动脉的来源,又可分为4种类型:A型:动脉和海绵窦之间的直接沟通;B型:由动脉膜支供;C型:由颈外动脉膜支供;D型:由颈颈外动脉膜支供介入治疗是本病治疗的最佳法。B型DAVM可动脉栓塞供应动脉前趋向于栓塞,减少因动脉栓塞损害。C型DAVM可栓塞供应动脉而达到治愈的。对于D型DAVM因兼有颈外和动脉分支供,完全塞畸管常有困难。

(5)累及大脑凸面和上矢状窦的DAVM:此处DAVM少见。手术切除与介入治疗疗效相仿。可管的解剖部位和对治疗手段的熟练程度决定。但如静流以皮质流静时,可首先考虑手术切除。

并发症

部分混膜动静病人可出现头皮管怒张、扭,甚至管团。颅后窝膜动静脊髓流时,可起椎管高压,导致脊髓,出现脊髓损害表现。高流者还可伴有心脏扩大,功能衰竭。

预防

和进神经功能障碍是影响DAVM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一旦出现,预后较差。约30%的病人在第一次出时死亡或出现严重病残。对正在进抗凝治疗的病人,预后更差。病灶静回流类型决定了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对病人的预后有预测作用。Davies采用Borden分型对102例DAVM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进统计分析,认为Ⅰ型(正常硬膜静通路回流)预后较好,极少出现神经功能障碍(2%);Ⅱ型(仍向静窦回流,但出现粗大反流的皮质静):38%~40%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Ⅲ型(近静窦处有畸管团,完全皮质静回流):出机会极大(79%~100%),预后不良。

预防:无特殊。

流行病学

膜动静占颅管畸的5%~20%,以横窦、乙状窦区最为常见,幕上的膜动静比较少见,典型的膜动静35%发生在幕下,而幕上仅占6%。发病年龄多在32~65岁,平均50岁。偶见于儿童或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检出率增加而使发生率有所增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柴胡汤丸

下一篇 银杏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