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有机氯杀虫剂中毒

与有机磷农药相同。有机氯杀虫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要由脏排泄,粪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于其为脂溶性物质,故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且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有机氯杀虫(organicchlorine insecticide)一般分为以苯为成原料的氯化苯类和不以苯为原料的氯化甲撑萘制二大类。有机氯杀虫(organicchlorine insecticide)一般分为以苯......
目录

基本说明

  有机氯杀虫(organicchlorine insecticide)一般分为以苯为成原料的氯化苯类和不以苯为原料的氯化甲撑萘制二大类。前者有二二三(滴滴涕)、六氯化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等;后者有氯、七氯化茚、狄氏、异狄氏、艾氏、异艾氏、毒杀芬、碳氯特灵等。其毒性以大服半数致死量(mg/kg)作比较如下:滴滴涕为150~800mg;丙体六六六为125mg;工业品六六六为1250mg;氯为200~750mg;七氯化茚为90~135mg;狄氏为34~100mg;艾氏为10~60mg;异狄氏为10~35mg;异艾氏为10~12mg;毒杀芬为40~69mg;碳氯特灵(工业品)为5~7mg。日常最多用的有机氯杀虫是六六六和二二三(DDT)。六六六的中毒量为30~40mg/kg,二二三的中毒量为10mg/kg。

发病机制

  有机氯杀虫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要由脏排泄,粪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于其为脂溶性物质,故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且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本类杀虫中毒机理一般认为系进入环中有机氯分子(氯化烃)与基质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发生去氯的链式反应,产生不稳定的含氧化物,后者缓慢分解,成新的活化中,强烈作用于周围组织起严重的病理变化。要受累者为神经系统、心脏。其对神经系统毒害作用的要部位为大脑运动中枢及小脑,使其兴奋性增高,同时伴有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可累及脊髓神经。对心脏器官,则可促使发生养不良性病变。对皮肤及粘膜也有刺激作用。二二三(滴滴涕)具有轻度激素样反应,并有抗类固醇作用。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发生的时间和严重度,据毒物的种类、剂型、量和进入途径不同而异,一般在30分钟到数小时发病。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易激动,偶有肉不自抽动等;较重中毒有多汗、流涎震颤抽搐反射亢进、动过速、紫绀、体温升高等;重症中毒可呈癫痫样发作或出现阵挛性、强直性抽搐,偶有在剧烈和反复发作后陷于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反复抽搐后可有精神改变(如健忘、失去定向力)或共济失调等。严重病人并可发生压下降、搏频数、律失常甚至室颤动;或有损害。

  某些制如六六六等中毒时,可有糖升高及钙减少。

  由呼吸道吸入中毒患者并有眼、刺激症状部不适,痉挛,气管气管炎,肺炎等;重症发生剧烈咳嗽、吐、咳呼吸困难湿罗音等水肿征象;或有鼻衄

  皮肤接触六六六或滴滴涕等可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皮炎,有时发生结膜炎气管哮喘。

  对可疑患者应收集呕吐物或容物、接触物、尿液等作毒物分析。

相关治疗

  尚无特效解毒药物,要是积极采取综措施急救。首先清除毒物,中毒者在催吐后用1%~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洗硫酸钠(镁)导泻(勿用油脂性泻),静滴注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以保护肝脏,促进排毒。有烦躁惊厥时,选用镇静如巴比妥类、水氯醛、副醛、安定等;如有钙降低,可由静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每4~6小时1次;持续而严重的抽搐,可能与水肿,如有水肿症状和体征时,加用脱水醇等静注射可以减低压,有助于制止抽搐,并有加速排毒的作用。气管哮喘患者一般对症治疗,勿用上腺素注射,因在有机氯作用下的心脏,对上腺素敏感,易致室颤动。用油脂性食物、牛奶及烟类。吸入中毒时,立即将患者撤离中毒场所,移至空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吸入并作其他综措施。皮肤沾染时,速用肥皂水、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后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发生皮炎时,可用1%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并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或强的松软膏等涂。眼睛沾染或出现结膜炎时,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冲洗;疼痛时可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点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瓠子子

下一篇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