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草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甘、淡,凉。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相关配伍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画眉草,一年生草本,或斜上升,高20-60cm,通常具4节,光滑。叶鞘稍压扁,鞘口常具长柔毛;叶舌退化为1圈纤毛;叶片线形,长6-20cm,宽2-3mm,扁平或内卷,背面光滑;表面粗糙。圆锥花序较开展,长15-25cm,分枝腋间具长柔毛,小穗成熟后,暗绿色或带紫黑色,长3-10mm,有4-14朵小花;颖披针形,先端钝或第2颖稍尖,第1颖长约1mm,常无脉,第2颖长1-1.5mm,有1脉;外稃侧脉不明显,第1外稃广卵形,长1.5-2mm,先端尖,具3脉,内稃作弓形弯曲,长约1.5mm,脊上有纤毛,迟落或宿存;雄蕊3,花药长约0.3mm。颖果长圆形,长约0.8mm。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荒芜田野草地上。分布几遍全国。
相关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