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硬脑膜下脓肿

膜下脓肿是指颅发生化脓性感染后脓液聚积于硬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腔,由于硬膜下腔缺乏任何间隔的解剖特点,致使一旦发生膜下脓肿脓肿的扩展范围常比较广泛,脓液不仅沿一侧大脑表面扩展,有时还可通过大脑脚下缘蔓延到对侧,甚至侵犯到底面,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值得起高度重视。膜下脓肿是指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腔化脓性感染,很少见。常见病因中耳炎、乳突炎额窦炎、颅骨......
目录

概述

膜下脓肿是指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膜下腔化脓性感染,很少见。常见病因中耳炎、乳突炎额窦炎、颅骨骨髓炎和损伤继发感染所致。可同时并发化脓性膜炎,脓肿膜外脓肿,由于硬膜下腔间隙大,因此,一旦发生膜下脓肿,其积脓量可达数十到数百毫升不等,临床症状也较重。多数病人有中毒症状寒战高热,颈强直,并迅速发展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治疗要钻孔流,全身使用抗菌素,如及时治疗,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症状,起病重,病人有头痛寒战发热全身乏力、嗜睡困倦等表现。 2.压增高症状明显,头痛呕吐、有或无视乳头水肿搏缓慢,压升高,压增高,呼吸变慢,严重者昏迷。 3.膜刺激征阳性。 4.局部受压症状,位于优势半球者出现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

诊断依据

1.有颅骨骨髓炎、中耳炎、鼻窦炎及化脓性膜炎史。 2.有全身感染症状。 3.有压增高症状。 4.有局部受压症状。 5.有膜刺激征。 6.管造影、CT扫描及MRI检查显示病变。 7.颅骨钻孔探查或穿刺硬膜下抽出脓液。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3.全身应用抗菌素。

用药原则

1.依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基本药物中一种或两种以上联应用。 2.严重感染、首选抗菌谱广的药物,如头孢类药物。 3.混有厌氧菌感染,加用灭滴灵。 4.颅压高者,使用脱水药降颅压,可适当使用地塞米松。 5.必要时可考虑鞘注入抗生素。 6.身体状况差者,适当输全,使用人体清白蛋白。

辅助检查

1.疑本病检查专案以基本检查为,其中头颅CT检查可确诊。 2.如无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超声或管造影检查。 3.明确邻近原发感染源者,该部位X线摄。 4.必要时行头颅MRS检查。 5.为选择抗菌素治疗,应做脓液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疗效评价

1.治愈:脓肿已消除,颅压转为正常,无颅炎症征象。 2.好转:脓肿已消除,颅压好转,颅炎症征象好转。 3.未愈:脓肿症状加重,压增高明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