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病因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一般在38~40℃,恶寒,喉痛,颈前甲状腺可有肿块。红,肿,热,可为一叶或两叶,多侵袭左叶。当头后仰或转动以及吞咽时,均可使疼痛加剧,可放射至耳后、枕部,有时可影响呼吸,若为脓肿,则触之有波动感;当甲状腺处于坏死阶段,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同时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及触痛。
检查
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增快。
2.甲状腺功能检查
4.甲状腺B超和扫描检查
显示甲状腺肿大,炎性改变。放射性核素显像若提示甲状腺实质损害,尤见左叶受累。
5.食管吞钡检查
对所有患儿应做食管吞钡检查,仔细观察有否LPSF瘘管存在。因急性期局部水肿,常不易发现该瘘管,建议起病8周后,做该检查。
诊断
治疗
1.病因治疗
选用有效抗生素。在没有细菌培养和药敏条件缺乏下,可先用青霉素,红霉素,必要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急性期应予抗菌治疗,因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可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宜采用抑制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
2.局部处理
3.外科处理
若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甲状腺化脓宜采用切开引流术。一般术后2~4周可痊愈。病变侵袭一叶,可考虑手术治疗。急性期后,对证实有LPSF瘘管者,必须做瘘管根除术,防止复发。手术应将瘘管、周围粘连组织及部分受累甲状腺一并切除。也有学者发现切除瘘管后仅见纤维化或肉芽组织,加之有不少拒绝做瘘管切除的患儿,仍未见复发,提示某些患儿其瘘管有自然愈合的可能。因此,对瘘管非常细的患儿,可在内科治疗下随访观察而不作切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