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肠扭转

肠扭转是指小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顺时针或逆时针向扭转超过180°,使扭转肠袢的两端及肠系膜管均受压,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塞和运障碍,从而袢性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是指小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顺时针或逆时针向扭转超过180°,使扭转肠袢的两端及肠系膜管均受压,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塞和运障碍,从而袢性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是造成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在我国占第3位,约占肠梗阻......
目录

疾病概述

肠扭转是指小肠袢沿其肠系膜纵轴顺时针或逆时针向扭转超过180°,使扭转肠袢的两端及肠系膜管均受压,肠管发生完全的或部分的塞和运障碍,从而袢性绞窄性肠梗阻

流行病学

肠扭转是造成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在我国占第3位,约占肠梗阻的14%肠扭转的发病与地区有,在东欧、俄国中亚和非洲较多见,有的竟占肠梗阻的一半以上且以肠扭转为常见。西欧和美国的肠扭转相对较少,不及肠梗阻鶒的10%。我国的肠扭转小肠多于结肠肠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于青壮年多见鶒。

疾病病因

肠扭转的发生常与下列因素有

1.解剖因素小肠系膜较长而其附着点相对较窄,致使小肠轴相对鶒不稳定;中肠旋转不良时,小肠系膜未与后壁固定而较游离地悬挂于肠系膜易发生肠扭转

2.物理因素即存在促使扭转发生的外因如饱餐后剧烈的运动,体位突然发生改变等,容易发生肠扭转

3.肠道功能紊乱尤其是剧烈的反常肠蠕动,也是导致肠扭转的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肠梗阻的儿童患者多为肠道发育所致;成年患者多继发于一定的病理基础之上,如手术后局部的粘连、肠系膜、系膜过长等,肠扭转多为顺时针向,通常超过270°。肠扭转发生后是否有肠梗阻的表现还与发生扭转的肠袢长短和扭转的度数有一定的系。一般而言。扭转的肠袢短小时更容易出现梗阻,而肠袢较长时,一般需要扭转180°~360°以上时才会造成梗阻。肠扭转发生后其系膜也随之发生扭转,肠系膜管被扭压迫,影响肠袢的运,容易发生肠穿孔腹膜炎。

扭转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后者有时可自回复,也可能发展为完全性。扭转可涉及部分小肠或全部小肠,也常见于乙状结肠。扭转使系膜绞窄,先压迫静,回流受阻,组织水肿;继而发生动脉障碍。肠管早期肿胀,呈紫红色,色逐渐转暗,最后成为黑色,失去弹性和光泽,并有性渗出及臭味。肠腔有较多性液。肠系膜水肿增厚,可有出

临床表现

肠扭转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鶒。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有。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部绞痛,多在脐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卧喜取胸膝位或蜷侧卧位;呕吐频繁,早期腹胀不明显,压痛较轻,无明显紧张和反跳痛;可以没有高亢的肠鸣音随时间的推移腹胀明显并逐渐加剧,有时呈不对称性腹胀部压痛和紧张。部有时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 并发症: 病程稍晚,可发生休克。 诊断: 本病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特点,于体位改变后出现突发性剧烈部绞痛可伴牵涉痛;随时间的推移,腹胀明显并逐渐加剧,有时呈不对称性腹胀部压痛和紧张,强迫体位。部X线检查符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可见空肠回肠换位,或排列成多种态的小跨度蜷肠袢等征象超声和CT检查可见“漩涡征” 鉴诊断: 前没有相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15×109/L)可于早期出现,这可能是肠缺痉挛起的一种应激反应。 其它助检查:

1.部X线平可见小肠普遍胀和多个液平面(图2),有时可见假肿征、车轮状或花瓣小肠影或出现空、回肠换位征但如果全肠扭转,则可能仅见十二指肠小肠不明显,或仅偶见小液平面(图3)

2.超声检查肠扭转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特征性表现:①小肠十二指肠扩张,充满液体或以液体为容物;②肠系膜管位置移动,表现为静“包绕”肠系膜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表现为顺时针向的“漩涡征”(图4);③肠蠕动减弱或静止不动;④出现游离液体暗区或原有液体暗区迅速增多;⑤肠壁流信号减少,尤其是动脉信号消失

3.选择性肠系膜管造影肠扭转诊断一般不用管造影,偶尔因其它原因进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如该动脉或梗阻无痉挛,可见动脉随系膜扭转成圈(图5)。

4.CT扫描典型者显示袢型肠梗阻肠管扩张、充明显,有液平面,肠粘连态,可判断空肠回肠位置发生了置换。在不同层面可出现“C”肠袢或“咖啡豆”征,肠积液多也可出现“假肿”征。扩大肠袢壁薄,皱襞细少,呈绞窄缺改变,增强后袢肠管如绞窄重往往肠壁强化不足或不强化。肠系膜水肿肠系膜回流受阻而扩张,并可见肠系膜连同其管纠集、扭成旋涡状称“旋涡”征(图6)。由于肠系膜回流少,肠腔渗液多,故下腔静肠系膜上静可能略显萎陷,管径小,增强的密度小。

疾病治疗

在病程的早期可先试非手术疗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病情较重或有腹膜刺激征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1)适应:①全身情况好压、搏基本正常的早期扭转;②无腹膜刺激征或初步非手术疗法明显好转者;③X线上无肠穿孔坏死征象者。对年老体弱不宜接受手术无绞窄的扭转也可以试用。

(2)法:除常规进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等基本治疗外,还可选用以下法。

①颠簸疗法:病人取膝肘(掌)位,加大膝肘间的离,充分暴。术者立于病床一侧,或将担架放在地上,虚骑于病人之上,两手抱病人下,然后抬起部突然放松,逐渐加大颠簸幅度如果腹胀明显,可将部左右摇晃,上下反复颠簸重点在脐部和脐下部。一般一次连续施3~5min后休息刻,至少要连续施3~4次。通常在1~2次颠簸后即有轻松感,症状可减轻。如颠簸后无便意,可给少量肥皂水灌肠,以刺激肠蠕动。

推拿疗法:病人取仰卧位。先在部涂以滑石粉,再以轻柔手法由剑突向右下向抚摸2~3min。然后进推拿,但一定要与扭转相反否则可使扭转加重鶒。手法可由轻逐渐加重但不可过大有效时部的抵抗感减轻乃至柔软,此时常可听到肠鸣音亢进,也有明显的过水音推拿时可据需要改变病人体位,重点推拿有触胀感的部位。如壁张力过大,可取胸肘(掌)体位以使之放松。推拿10~20min如无便意,可让病人起床活动,间隔1~2h,再推拿1次若有效鶒,则有大量稀便排出,部体征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重,已有腹膜刺激征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在积极的术前准备后早期手术。金凌应等研究了107例肠扭转发病时间与病死率的系,发现肠扭转2h手术者,病死率0%;扭转6h以上施手术者,病死率约35%;随着时间的推延,病死率逐渐升高。手术进后首先将因扭转而膨胀的肠袢挽出切外,仔细检查其系膜扭转的向和扭转程度,并判断肠袢的生机,再依据其肠管的生机决定手术式。有两种基本术式:

(1)肠扭转复位术:复位前先减压,一面可避免膨胀的肠袢在复位时发生破裂,另一面可以减少肠容物中毒素吸收。复位时将扭转的肠袢相反向回转复位。复位后如肠管运恢复,无坏死则需进一步解决复发的问题;如移动性盲肠可固定于侧壁鶒乙状结肠过长部分折叠固定于降结肠

(2)肠切除术:确定肠袢已坏死无疑,应先阻断已坏死肠管的管,再复位切除以阻止肠腔内毒性物质吸收。肠切除术后所留小肠过短时将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短肠综征。因此,需要作小肠广泛切除时应持特慎重的态度尽可能多地保留哪怕1cm的小肠。如病人情况尚好,可做一期肠切除鶒。

预后预防

预后:肠扭转是各类肠梗阻中较严重的一种,病死率可高达15%~20%以上。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

预防: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告诫人们避免饱餐后立即进体力劳动,有习惯性便秘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鶒,应设法通便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肠蛔虫症、巨结肠症等应予以早期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碘苯酯

下一篇 硫酸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