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小儿球细胞白质养不良所属疾病之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β-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减低所致脂质沉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因β-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减低所致的脂质沉积病。患儿初生时正常,约4个月始起病。早期有张力减低,易激惹。病情进性加重时,出现张力增高、四肢伸直、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智力很快减退,常有癫痫发作,呈阵挛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神经萎缩、眼球震颤和不......
目录

病因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因β-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减低所致的脂质沉积病。

临床表现

患儿初生时正常,约4个月始起病。早期有张力减低,易激惹。病情进性加重时,出现张力增高、四肢伸直、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智力很快减退,常有癫痫发作,呈阵挛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神经萎缩、眼球震颤和不规则高热是本病两个特点。病程进展较快,最后呈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完全消失,常在2岁以死亡。

有些病例发病较晚,病程较长。于2~5岁起病,3~8岁间死亡。症状偏瘫共济失调视力障碍。以后出现痴呆癫痫发作。电图可见广泛慢波,电图示神经传导延长,液常有蛋白增高

检查

液蛋白正常或增高,电泳可见白蛋白和α2-球蛋白增高,β1-和γ-球蛋白降低,但β-球蛋白显著减少。

电图可见广泛慢波,电图示神经传导延长,头部CT或MRI检查可见的对称性白质病变,晚期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

诊断

据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测定可以确诊,出现明显的体温调障碍,进性的智能减退,锥体束症状和体征及视力障碍等,应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本病征与异染性白质养不良相似,临床上均有精神运动发育倒退,明显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体征,病初反射消失为突出表现,与嗜苏丹白质养不良的鉴,在于后者没有末梢神经的受累,通常发病较晚,未找到特异的生化异常。

并发症

智力减退,出现痴呆,常有癫痫发作,神经萎缩,不规则高热,最后呈大脑强直状态,偏瘫共济失调,多在3~12岁死亡。

治疗

酶的补充是可能的,但酶如何通过屏障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有待解决,才能获得疗效。要是支持疗法和抗惊厥

预后

多数病例预后较差,常在1~2年死亡。多死于延髓麻痹大脑强直及其他的并发症等。

预防

合子的检查可用3H标记的半乳糖苷脂做基质,以测定清中酶活性。遗传咨询很重要,产前诊断已有可能,通过测定羊水细胞酶活性可进产前诊断,也可用绒毛进产前诊断。据此可做好遗传病预防工作,必要时终止妊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衣原体肺炎

下一篇 红旱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