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曲

红曲 红曲(拉丁:Monascus purpureus Went),又称红曲霉、红糟,是一种草药,分布于中国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红曲籼米为原料,将霉科真菌红曲霉的菌丝体寄生粳米上而成,初期无色,渐变为红色,老后紫红色,是一种纯天然、安全性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具有健脾消食、活化瘀之功效,常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恶不尽、跌打损伤。其制作法包括浸米、饭、晾饭、接......
目录

发展历程

出处:《饮膳正要》

拼音:HónɡQū

:赤(《摘元》),红米(《药材资料汇编》),福(《上海市饮炮制规范》)。

性状:为不规则的颗粒,状如碎米;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红色,微有酸,味淡,以红透质,陈久为佳。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台湾福建广东等地。

炮制:筛净灰屑,拣去杂质。红曲炭:将净红曲,使外部呈黑色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

来源:为霉科真菌紫色红曲寄生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

功能治:活化瘀;健脾消食。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不尽;跌打损伤。

注意

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

①《本草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无瘀血使。

②《本草从新》:忌同神曲脾阴盛者勿用。能损胎。

用法用量:服:汤,2~4钱;或研末入。外用:捣

摘录:《*辞典》

种类区分

药物性味

甘,温。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②《纲》:甘,温,无毒

③《本逢源》:甘微苦辛,平。

药物归经

红曲大肠

①《本草解》:入足厥阴肝经太阴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分。

③《要药分》:入大肠

原始形态

菌丝体大量分枝,初期无色,渐变为红色,老后紫红色;菌丝有横隔,多核,含橙红色颗粒。成熟时在分枝端产生单个或成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μm×(7-10)μm。在另外菌丝端还产生橙红色单个球子囊壳(囊壳);囊壳橙红色,近球,直径25-75μm,含多个子囊。子囊球,含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μm×(3.5-5)μm。

研究历史

红曲最早发现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应用历史,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特有的大米发酵传统产品。红曲古代称,既是中药,又是食品,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发酵制备而成的。作为传统中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评价它说:“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在许多古代中药典集中岭载该品具有活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用于治疗食积饱胀、产后恶不净、痕滞腹痛和跌打损伤等症。红曲在中国的食品中有其妙用。旧时在北京,有一道家喻户晓的味小吃叫灌肠。灌肠其实不是肠,而是用团粉和红曲做成的像腊肠样的东西,切成薄,放在平底锅里用猪油焦,吃时加蒜汁盐水,色味两绝。这其中红曲起到了特重要的作用。不止是灌肠,许多驰中外的味食品如无、苹果肚、樱桃肉、玫瑰鸳鸯枣、寿馒头、马蹄糕、琉璃珠矶中都有红曲红曲还可用于酿造黄,制做腐乳、食酯、食品色素等等。红曲的问世,给中国和世界食品微生物发酵史写下了一页光辉篇章。

红曲是一种红色霉菌,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它的食用价值。红曲用途极广,如古代未发明油专用酱色(焦糖)之前,红曲是红烧肉和其他红色食品的要食用色素。红曲还是一种出色的食品工业原料。如中国闽台两省利用红曲生产的红色米酒(红)在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市场上知度较高,颇受消费者欢迎,被公认为有舒筋活强身功效。日本民族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他们也很喜欢红曲。如日本乡村在腌制猪肉时就加入适量红曲,在红曲霉蛋白酚的作用下,腌猪肉肉质细嫩,外观呈深红色,令人

到了现代,红曲的研究得到了世界的注。北京的生物家从众多红曲菌种中筛选出一株红曲菌,在它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降低固醇的天然他汀类物质。过了大量的工作将野生菌种变异为生产菌种,使之能产生高含量、稳定的、适制药的人体固醇键酶(HMG——CoA还原酶)特异性抑制一天然他汀类物质,同时还能产生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必需氨基酸、不饱脂肪酸等等。这时的红曲与一般仅作为色素的红曲已有很大的区,因此称为特制红曲。特制红曲现在已用于制药,大量研究发现它具有非常强大的降低总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固醇、降低甘油三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固醇的显著综疗效且服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并能有效的治疗冠病、管疾病及与脂相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征及脂肪

红曲,古为今用,已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与活力。老药换新,它将为人类的健康升腾新的希望。

原料简介

籼米系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称为籼米。米粒粒呈细长或长,长者长度在7毫米以上,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加工时易破碎,横断面呈扁白色透明的较多,也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据稻谷收获季,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早籼米米粒宽厚而较短,呈粉白色白大,粉质多,质地脆弱易碎,粘性小于晚籼米,质量较差。晚籼米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组织细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白较小,硬质粒多,油性较大,质量较好。在国际市场上,有籼米米粒的长度分为长粒米和中粒米者。长粒米粒细长,长与宽之比一般大于3,一般为蜡白色透明或半透明。性脆,油性大,后软韧有劲而不粘,食味细腻可,是籼米中质量最优者。中国广东省生产的齐眉、丝苗和美国的蓝冠等均属长粒米。

中粒米粒、较之长粒米稍肥厚,长宽比在2~3之间,一般为半透明,白多,粉质较多,后松,食味较粗糙。质量不如长粒米。中国两湖、两广、江西四川等省所产的大米多属中粒米。美国的齐奈斯也属中粒米。

药用价值

近年来药理家发现,红曲入药,是一种出色的降脂、降压天然药物。在李时珍编的巨著《本草纲红曲霉菌》一书中即收载有若干个含有红曲成分的治病良。中国中科院研究人员发的以红曲为原料的降脂新药“乐脂平”,疗效可与美国公司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媲美,国外称之为“中国他汀”。此外,红曲霉衍生物还有很强抗氧化兼抗癌作用。随着科家对红曲霉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古老的红曲有望成为重要的新药来源。

古方制法

选择土壤红色的地,挖一深坑,在坑之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入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3~4年后,米粒外皮呈紫红色,亦为红色,若有白点,表示尚未熟透,品质较差。《纲》:“红曲本草不载,法出近世,亦奇术也。其法用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饭,分作十五处,入母三斤,搓揉令匀。并作一处,以帛密覆,热即去帛摊,觉温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过一时,分作五堆,再一时,作一堆,又过一时,分作十五堆,稍温又作一堆,如此数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箩盛,作五、六分蘸湿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尽浮则成矣,取出,日干收之。其米过者,谓之生黄,入及酢醢中,鲜红可爱,未过者不甚佳。入药以陈久者良。”

红曲之乡

稽亭制作红曲的历史已无从查考,但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以前制做红曲大多都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才有。每当祠堂或厅堂里飘来浓郁的芳香时,就已知谁家在做红曲了。此段时间,稽亭塘中的池水就会因为洗涤红曲而变红。为了秘传,做红曲只是男人的专利,只传儿不传女。师傅在制作红曲键时刻,嘴巴也是得紧紧的。普通的村民受济条件、场地的限制,也就谈不上做红曲了。因此解放前,稽亭村制红曲的只有十来户人家,且数量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始摸索着制红曲,从两三斤到二三十斤……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做红曲的农户数已大量增加,无论是大姑娘还是媳妇,都已掌握制红曲的传统技术,但产量并不多。传统的红曲制作技巧渐渐地被村民们所接受。据丁林钱老人介绍,制作红曲一般都要过浸、、氧化(发酵)、洗、晒五个过程。做红曲的原料大多是早釉米。以前早釉米大多从佛堂购进,后来因需要量增加,就整车整车地从江西安徽湖南等地买进。稽亭到佛堂约有1.5公里路程,为了运输便,稽亭村从江西进了“羊角车”。“羊角车”的车身全为木料做成,车架略呈前窄后宽,八型,两直车架,前端尖而翘起,极象羊角。“羊角车”的车底装木制无辐小轮,轮边裹以皮,走时车声辘辘。每逢佛堂集市,稽亭“羊角车”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就飘荡在那弯弯的小路上。这其中很多车是为村民制作红曲运送大米,运走红曲的。稽亭成为当时佛堂古镇推挽车辆最多、最早的一个村,与当时村子里做红曲的村民的增多是密不可分的。

有了大米,村民们就把米浸在水中约三至四个小时,然后放在锅灶上熟。当饭的温度降至30℃左右时和以菌种。以前的菌种大多由自己培养。由于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红曲制作的速度和质量的好坏,因此,菌种后来大多从福建江西等省进。菌种可分饭糕、酯糕、水糕三类。在稽亭,村民选用的菌种多以酯糕为。把饭和菌种用双手和匀之后,把饭堆成一堆,密封进发酵。约20个小时之后,屋子里就已浓香四溢。说明“米”已发酵好。此时把发酵好的“米”摊,隔十个小时左右对“米”进冲洗。没有自来水的时候,稽亭塘就成为村中最热闹的地。对红曲的冲洗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半夜三更,做红曲的村民都挑着“米”,到塘里去冲洗。伴随着哗哗的水声,红曲色就在一遍遍的冲洗中越变越红。过四至六遍的冲洗,就可以晾晒了。传统的红曲制作法不仅受天的影响,也受环境场地的限制。把握不好温度和湿度,红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质量上乘的红曲色很纯正,且米粒松,大约一市斤大米能制作六两四的红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稽亭村的红曲就已被邻近的县市知晓。到稽亭来收购红曲的“商人”日益增多,最早的有嗓县、新昌、东阳等地。稽亭的丁予章乘着改革放的春,抓住了机遇,在村子里率先创办了红曲厂。由于当时厂子规模小,无法生产大量的红曲,丁予章就提供技术和原材料,作为一条致富路发动村民家家户户加工红曲。当时稽亭村有400多户村民从5月初到11月,天天加工红曲,最多的时候一年加工大米2万担(即100吨)。1985年稽亭成为金华地区红曲米专业村,稽亭的红曲享誉江浙一带,天台、武义、龙游、龙泉……的“商人”纷至沓来。然而费时费力费场地的传统红曲制作技巧,越来越让丁予章感到难以施展拳脚。要让红曲从小村走向都市,走向世界,就必需拓宽原有的思路。1988年丁予章始研究红曲红色素,天然色素有限公司应运而生。1995年他对传统的红曲米加工进了技术改造,成功地发明了超厚层发酵,设立了中国红米发酵一流的工艺和设备,省劳动力80%,卫生指标明显提高,场地利用率增加了五倍。每道生产程序几乎都让机器取代了,古老的红曲作坊变得生机勃勃。据不完全统计,金华地区五分之三的早粕米都成为加工红曲的原材料。去年天然色素有限公司产值3800多万,98%出创汇,销往日、韩、欧盟等29个国家。

稽亭村的丁予章以他的高科技产品走出了村庄,走向了世界。然而稽亭村的大部分村民仍困守在红曲的传统制作坊里。丁林钱说,制作红曲是门“烫人”手艺活,在炎热的季与滚烫的饭打交道,太辛苦。因此如今稽亭村已有一部分人出去做生意,只有一半的农户在家做红曲。加工大米少的约有2500公斤,最多的约为10000公斤。村民收入以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尽管收入与付出无法成正比,然而以农业为的村民们已满足了。

红曲的传统制作犹如老人,慢慢地到了垂暮之年。但愿随着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丁予章似的人物给红曲制作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个红曲飘香的地永留芬芳。

药理作用

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各家论述

⒈《饮膳正要》:健脾,益,温中。2.《本草衍义补遗》:活消食,健脾,赤白痢下水谷。3.《纲》:治女人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饮之良。

⒋《本草备要》:入而破消食,活。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⒌《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⒍《本草疏》:红曲,消食健脾神曲相同,而活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痢尤为要药。得降香通草、鲮鲤甲、没药,治上部内伤,胸作痛,或怒伤吐血,和童便服有效;同黄连扁豆、莲肉、黄芩白芍升麻、干葛、乌梅甘草滑石橘红治滞下;同续断、番降香延胡索当归通草红花牛膝没药乳香内伤瘀血作痛;同泽兰牛膝地黄续断蒲黄赤芍药治产后恶不尽中痛。

⒎《本草求原》:粳米饭加窨造,变为真红,能走营气以活消食。凡七情六欲之病于以致涩者,皆宜之。故治冷滞赤白痢、跌打损伤、、产后恶血

古籍附方

⒈治作痛:赤香附乳香等分。为末,服。(《摘元》)

⒉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红曲之。(《百一选》)

妇人产后瘀血不下、腹痛红曲3一12克,加黄汁,趁温服下。

温热泄痢(急性肠炎):红曲15克,研细末,六一滑石6份、生甘草1份组成)等分,每服2~9克,米汤送服,一日3次。

⒌小儿头疮、黄水疮:红曲研细末,麻油患部,一日2次

药材鉴别

性状鉴红曲呈长卵形、类椭或不规则,略扁,长5-8mm,宽2-3.5mm,厚1.5-3mm。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凹凸不平,有的具浅纵、横纹理。质脆,易沿横纹理断,断面平齐,边缘红色暗红色,中部略凹,白色至浅红色特异,味淡、微甘,以红透质、陈久为佳。显微鉴:粉末特征:淡红色。菌丝有隔、多核,有分枝紫红色。端可见单个或成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9-11)μm×(6-9)μm。端还可见单个类球的橙红色子囊壳(囊壳),有多数子囊,子囊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或近球,光滑,无色或淡红色,(5-6.5)μm×(3。5-5)μm。

烹饪指导

⒈在烹饪中,红曲米的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烧菜染色,如江苏樱桃肉、无的制作;

⒉可用于烧腊、卤食品,如广东叉烧和某些卤水的制作;

⒊可用于红肠一类的灌肠上色,以及配制糖、西汁等复味时调色;

⒋粥饭、面食、腐乳、糕点、糖果、蜜饯等在制作中也常用到红曲米。

临床作用

众所周知,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的第一杀手,而患脂和高固醇症又是病因之一。

人体积累固醇要通过两大途径,外源性,指来自饮食,占1/4;源性指自身成占3/4,比例较大。

代谢途径表明,人体自身固醇需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其中键就是羟甲基戍二酰辅酶A(HMG-CoA)在其还原酶(HMG-CoA-R)的作用下生成甲羟戊酸,再进一步固醇。而红曲中有效成份正是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从而就阻断了固醇的通路,起到治疗与预防管疾病的作用。

需要人群

固醇者、脂者、压者、喜食肉类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卡巴胆碱

下一篇 小儿室间隔缺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