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石症
病因
尿石由尿液中所含的晶体与胶体沉积、集聚而成。结石形成的因素可能是综合性的,不同成分和不同部位结石的形成原因显然不尽相同。有些与外界环境有关,有些则与患儿内在因素有关,如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地理环境、饮食习惯、遗传趋向、代谢改变和尿路局部改变,均为重要因素。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与尿石形成的关系已完全肯定。虽然部分肾结石有明确的原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海绵肾、痛风、异物、长期卧床、梗阻和感染等,但大多数含钙结石的形成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临床表现
血尿是肾结石的主要症状,多于剧烈活动后出现,有时血尿较轻,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多数红细胞。腰或腹股沟疼痛是肾结石的重要表现,在乳幼儿不会申诉时,则可哭闹,甚至呕吐、颜面苍白,并出冷汗。部分病例以全身症状就诊,如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生长发育迟滞等。偶见肾结石以急性无尿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肾-肾反射所致。
症状与肾结石基本相同,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排尿困难和疼痛时轻时重,痛重时患儿异常痛苦,以手牵拉或揉摩阴茎和会阴部。有时有尿中断现象,改变体位后才能继续排尿。患儿可有慢性尿潴留,尿滴沥以及排尿极度困难,以致脱肛。由于患儿牵拉阴茎使其经常处于半勃起状态,故常比同年龄患儿阴茎大。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检查
1.尿液检查
有镜下血尿,并发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脓细胞,有晶体。测定24小时尿钙、尿酸、肌酐、草酸含量,以了解代谢状态,有无内分泌紊乱;尚应做尿液细菌培养。患儿有反复肉眼血尿时须检查尿钙量。正常的最高限度是4mg/(kg·24h)或尿钙/肌酐比值大于0.25。
2.血液检查
可有贫血,有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双侧积水致肾功能受损,出现尿毒症,血肌酐增高。应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药敏试验等。
3.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平片95%以上的肾、输尿管结石能在X线平片上显影。而上尿路结石一般位于椎体前缘之后。结石过小或钙化不足常给诊断带来困难。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U)可了解结石、尿路管腔形态和肾功能,有无引起结石形成的局部因素。
(3)膀胱镜检查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必要时行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能窥视嵌顿在输尿管口的结石。逆行输尿管肾盂插管造影适用于IVU后仍诊断不明的病例,以了解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性质。
(4)B型超声检查肾结石的典型声像学表现是肾内见强回声光团,其后伴有声影。但也可因结石的大小、成分、形态等不同,其声像学表现也有所不同。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阴性结石,了解肾的形态和肾积水的情况。对一些不适宜作IVU的病例,如孕妇、对造影剂过敏者、无尿或慢性肾衰竭者等,可作为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的手段。
治疗
1.大量饮水
最简单而有效的是大量饮水,稀释尿液可延缓尿石生长及防止尿石再发,有感染时大量饮水多可促进引流。
2.碱化尿液
改变尿pH也可防止结石复发,胱胺酸更易溶于pH在7.5以上的尿液中,苏打及枸橼酸钠可碱化尿液。减少尿酸及2,8-双羟腺嘌呤的产生,故对控制该类结石复发有效。
3.手术
手术适应证为:
(1)结石过大,估计不能从尿路排出者。
(5)经长期施用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在梗阻或感染较重的病例以及结石较大,用上法不能排出结石时,仍应考虑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4.其他
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