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参苓白术散

目录

《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

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100g 山药100g 扁豆)75g 莲子50g 薏苡仁()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香,味甜。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治:补脾,益。用于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密,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深黄色),各一斤。扁豆(姜汁浸.去皮.微)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治:冶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噎,气喘呕吐泄泻伤寒咳噫。

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醒脾悦色,顺正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

: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深黄色)各500克 扁豆(姜汁浸,去皮,微)750克 白茯苓 人参(去芦)甘草白术 山药各1千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治:健脾,和湿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细缓。现用于慢性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养不良性水肿慢性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气管炎、结核等脾虚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酌减。

备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用以载药上。诸药用,共成健脾,和湿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三

《片玉痘疹》卷五: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去油)、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陈皮桔梗木香壳()。

功能治:痘疮胃气弱不能消食。

用法用量:上用水一盏,砂仁1个(捶碎),为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卷五

《镐京直指》:参苓白术散

:东洋参2钱(米),白茯苓3钱,肉果1钱5分,薏苡5钱,车前3钱,仙居术2钱(),山药3钱,冬瓜子3钱,桔梗1钱,谷芽5钱。

制法:上为末服。

功能治:久泻伤气虚弱,饮食不化。

摘录:《镐京直指》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参苓白术散

白术调元、参术饮、白术

莲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缩砂仁1斤,桔梗深黄色)1斤,扁豆(姜汁浸,去皮,微)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参(去芦)2斤,甘草)2斤,白术2斤,山药2斤。

制法:上为细末。

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25):白术液小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作用,大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另一面亦有拮抗拟碱药的作用。

功能治:健脾,和湿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细缓或虚缓。

临床应用:1.脾虚泄泻:某女,48岁,有腹泻史,腹痛肠鸣。近数月来每日均拉稀便二、三次,纳不佳,饮食乏味,疲,舌质淡苔白,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湿,拟白术之。处:西党参三钱、焦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山药四钱,扁豆三钱、薏苡仁四钱、苦桔梗一钱、缩砂仁(杵冲)八分、莲肉三钱、炙甘草一钱。三后,腹泻停止,再服七纳增加,大便正常。

2.胃虚嘈杂:某女,28岁,近来脘中嘈杂,得食稍舒,淡乏味,食后即觉胀闷,大便不实。淡苔白,脉象虚细。此属胃虚腐熟转输功能减弱,治宜健脾,宗白术意。处: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焦白术三钱,山药四钱,扁豆三钱,姜半夏一钱半,陈会皮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服上即愈。

3.慢性痢疾:某女,35岁,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解便,每天4-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沉濡弱。脾虚下痢,处党参五钱、白术四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苡米五钱、莲子肉三钱、木香二钱(后下)、黄连二钱、桔梗二钱、扁豆三钱、砂仁一钱五分(打、后下鱼腥草五钱、甘草二钱。服药四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共服十剂,疗效巩固。

4.慢性肾炎:用本桔梗,加虎杖治疗慢性小球肾炎13例。尿蛋白在(+++)-(++++)之间,用本治疗,最短一月,最长半年均获显效。其中8例临床治愈,出院时尿蛋白稳定在(-)-(±)之间;5例有效,尿蛋白控制在(+)-(++)之间,其它临床症状消失。笔者运用白术,减去苦辛载药上浮之桔梗,加入清热利水之虎杖,以达到治本为标本兼顾之的。如阳虚重,水湿不化,浮肿严重者,先用真武汤之类,温阳利水,待水肿消退后,再用本调治。若属气虚者,重用党参或酌加黄耆杜仲菟丝子等益

5.泄泻:某女,35岁,近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即发泄泻腹胀微痛,精神困倦,饮食少进,头眩晕,月经或多或少,色淡,舌质淡红,脉象濡缓无力。症参,良由胃虚弱,湿聚中焦所致。治宜运脾湿理气。处: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山药四钱、薏苡仁四钱、扁豆三钱、莲肉三钱、缩砂仁(杵冲)八分、陈皮八分、生白芍三钱、制香附一钱半、粉葛根一钱半、炙甘草一钱。上加减连服四,诸恙悉除,随访观察四月来未见复发。

用法用量:白术调元(《痘疹全集》卷十三)、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白术(《全国中药成药处集》)。本改为参苓白术”(见《医林大全》;改为膏“参苓白术膏”(见《杂病源流犀烛》)。

各家论述:1.《医考》:喜甘而恶秽,喜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者也;砂仁辛香而,可以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于地道矣。

2.《冯氏锦囊·杂症》: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故用白术茯苓喜香,故用砂仁;,故用莲肉益;土恶水,故用山药桔梗,能升能降。所以通天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摘录:《局》卷三(绍兴续添

《婴童百问》卷二:参苓白术散

和中

扁豆)2钱,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土)2钱,甘草)2钱,山药2钱,米仁1钱,砂仁1钱,莲肉1钱,桔梗1钱,天麻5分,藿香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急惊下后和

用法用量:每服2钱,枣汤送下。

摘录:《婴童百问》卷二

《幼科指南》卷下:参苓白术散

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扁豆(姜汁)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

功能治:小儿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高,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翻食吐虫,烦渴呕曰哺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幼科指南》卷下

《回春》卷三: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山药)、砂仁(研)、藿香陈皮干姜)、莲肉(去心皮)、诃子)、肉蔻(去油)、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1

功能治:气虚泄泻

用法用量:本,《东医宝鉴·景篇》作“参苓莲术”。

恶心,加半夏乌梅;元气虚,昏倦,加黄耆升麻少许,去砂仁、藿香;饱闷,加厚朴,去肉蔻、诃子;小水短涩,加木通车前,去干姜;泻甚不止,加苍术乌梅、熟附子少许。

摘录:《回春》卷三

《医学心悟》卷六:参苓白术散

人参1两,茯苓)2两,山药)2钱,苡仁()2钱,扁豆)2钱,莲肉(去)2钱,砂仁1两,神曲黑)5钱,甘草)5钱,白术4两(陈土),陈皮1两(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健脾脾虚者。

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送下。

摘录:《医悟》卷六

《己任编》卷三:参苓白术散

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实、砂仁、桔梗、川连、甘草(一葛根)。

功能治:小儿症,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摘录:《己任编》卷三

《诚书》卷八: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厚朴、肉桂泽泻诃子肉、扁豆)、肉豆蔻(面裹)。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惊。久吐、久泻、久痢、久热之后,陷无烦渴,,掌中热。

用法用量:米汤调服

摘录:《诚书》卷八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茯苓草、干葛、木香藿香麦冬

功能治:痘已靥未靥,身热不退,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种痘新书》有耆。

摘录:《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

《种痘新书》卷四:参苓白术散

白术1钱,人参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莲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诃子,用肉)4分,陈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草2分。

功能治:健脾去积。痘疮虚泄。小便清利,其粪或白或黑,或饮食不化,其腥,其泄则滑溜自下而无声者。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深黄色一斤(500克),扁豆姜汁浸去皮,微一斤半(750克),白茯苓二斤(1000克),人参二斤(1000克),甘草二斤(1000克),白术二斤(1000克),甘草二两(6克),山药二斤(10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水服,用量比例酌减。

功效:益健脾,渗湿止泻。

治:脾虚湿。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淡苔白腻,虚缓。

解:本是由脾虚不运,湿浊阻所致。脾虚不运,饮食不化;湿浊阻,气机不畅,清浊不分,故见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虚生化不足,肢体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淡,苔白腻,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兼以渗湿止泻。人参白术茯苓健脾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兼能止泻;并用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脾行气化滞,是为药。桔梗宣肺,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培土生金,为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得去,则诸症自除。本是在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均有益健脾之功,但君子汤以补,为治胃气虚的基础白术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之效,是治疗脾虚湿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古今医鉴》所载白术,较本陈皮一味,适用于胃气虚兼有湿气滞者。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是治疗脾虚湿泄泻的常用。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虚缓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常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贫血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清稀量多等病属脾虚湿盛者。

3.慢性腹泻: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PubMed等数据库中本慢性腹泻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严格评价及资料提取,对符质量标准的RCT进Meta分析。结果:本治疗慢性腹泻较常规西药更能有效减少大便量及大便次数,改善大便性状。(《肠病杂志》2014年第9期)

4.小儿秋季腹泻: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万等数据库,运用Met。分析法系统评价本助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本助西药的临床总有效率优势比(OR)、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年第10期)

5.功能性消化不良:本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31例(治疗组),对照组予西沙比利治疗。以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次症积分评价疗效,3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西沙比利,在改善临床症状面亦优于西沙比利。(《中医药导报》2012年第7期)

6-老年慢性气管炎:本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24例,以咳、、喘等症状变化,停药1年复发与否评价疗效,服药7~10日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随访1年。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19期)

7.肾病征:本加减治疗肾病征32例,以症状体征积分,要生化指标、液流变变化评价疗效,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为15.6%和81.3%,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尿蛋白量、浆白蛋白和三酰甘油明显改善,全黏度、浆黏度、沉、纤维蛋白原降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13期)

8.慢性鼻窦炎:本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治疗组),对照组予鼻窦服液。以局部症状鼻窦CT显示、全身症状积分变化评价疗效,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4%,治疗后全身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河北中医》2010年第5期)

现代研究:本能通过影响动物小肠的吸收、分泌功能及腺的分泌功能并修复损伤的小肠组织细胞;扶植厌氧菌和抑制需氧菌之调整功能,尤其是通过扶植健康因子双歧杆菌、强烈抑制要耐药性菌株肠球菌等,达成菌群调整。

延伸:本体现了“培土生金”的一种治法。即补脾法。金而致肺虚弱之为土金相生的母子系,盛衰取决于运的强弱,据“虚则补其母”之而达益的作用,即“培土生金”。

歌: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枣汤调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