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本词条由:北京世纪坛医院 儿科 支文靖 (任医师) 审核小儿病毒性炎,病毒侵犯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称为病毒性炎。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以龄前及龄儿童多见,好发于夏、秋季。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或表现为乏力、多汗、心悸胸闷等不适。重者很快出现力衰竭、源性休......
目录

病因

多种病毒都可以病毒性炎,以肠道病毒最常见。其他为柯萨奇病毒B(1-6型)、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及麻疹风疹和单纯庖疹病毒等。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腺病毒是病毒性炎的病因之一。

临床表现

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厌食胸闷恶心呕吐、上部不适;症状严重时可有水肿促、活动受限。突发力衰竭、水肿、严重律失常、源性休克征。

检查患儿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率增快或减慢、音减弱,第一音低钝,频发早博,甚至胎音或奔马律。个病例前区可听到Ⅰ-Ⅲ级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

检查

1.改变

(1)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炎早期升高

(2)乳酸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LDH2),病毒性炎是升高,尤其LDH1升高明显

(3)钙蛋白(cTn),是评价损害特异性、敏感性指标。

2.电图检查

急性期电图异常改变,常见ST-T改变,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期前收缩,常出现二联律、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异常Q波。

3.膜及活检

4.病毒检查

(1)病毒分离。

(2)检查:双份清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升高有意义。

诊断

病毒性炎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功能不全、源性休克征;②心脏扩大;③电图的改变;④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钙蛋白阳性。

2.病原诊断标准

①分离到病毒;②从患儿中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病毒抗体阳性。

3.确诊依据

(1)具有临床诊断依据2项,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者,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炎。

(2)有炎临床表现,同时具备病毒诊断依据之一,临床可以确诊。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的患儿,应给与必要的治疗和随诊,依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

4.临床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确诊为病毒性炎,病程在半年以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临床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半年以上。

(3)慢性期心脏扩大,反复力衰竭或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一年以上。

鉴别诊断

1.湿

多见于5岁以后龄前和龄期儿童,有前驱感染史,除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动过速,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抗链“O”增高,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沉增快,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β受体功能亢进症

多见于6~14岁龄女童,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如生气)和精神紧张(如考试前)有症状多样性,但都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体检音增强,电图有T波低平、倒置和S-T改变,普萘洛尔试验阳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动图试验心脏β受体功能亢进。

3.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多为三度阻滞,患儿病史中可有晕厥和阿-斯综征发作。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窄,房室传导阻滞无动态变化。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见全身型幼年型类湿关节炎和红斑狼疮。全身型幼年型湿关节要临床特点为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充性皮疹、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增多、贫血及相脏器的损害。累及心脏可有酶谱增高,电图异常。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激素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有效。红斑狼疮多见于龄女童,可有发热,皮疹,白细胞、红细胞和计数减低,中可查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

5.皮肤黏膜淋巴结

多见于2~4岁幼儿,发热,眼球结膜充口腔黏膜弥性充皲裂杨梅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水肿,超声动提示冠状动脉多有病变。需要注意的是,冠状动脉损害严重时,可出现冠状动脉梗死,此时电图可出现异常Q波,此时应据临床病情和超声动图进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养改善代谢

(1)大维生素C静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Q10服。

3.抗力衰竭治疗

必须及时控制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源性休克治疗。

5.抗律失常治疗

(1)室性动过速首选利多卡因,静注,有效后加葡萄糖100~200ml稀释后滴注维持。

(2)Ⅲ房室传导阻滞首先异丙上腺素葡萄糖滴注。出现阿-斯综征者需安装起搏器。

6.危重患儿可短期应用地塞米松后氢化考的松。

7.免疫调

注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

8.中西医结治疗。

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进预防注射,预防感染;注意防保暖: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防治交叉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木香

下一篇 托吡卡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