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赖氏综合征

赖氏综征(Rees synydrome,RS)是急性进脑病,又脑病脏脂肪变性、Reye综征、病毒感染性脑病征、巨块性脂肪变性-急性脑病征、呕吐病、肝脏脂质沉着症等。本综征是病因未明的一种以急性脑病肝脏脂肪变性为要临床特征的综征,由澳大利亚小儿病理家Reye等于1963年首先报道。Reye综征是一种危重疾患,常在前驱病毒感染后出现急性压增高、意识障碍惊厥......
目录

病因

感染 (25%):

病前常见病毒感染,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致病原可能是流感病毒,水痘,副流感,肠道病毒,E-B病毒等。

药物 (25%):

有较多的据(如流)认为,病儿在病毒感染时服用水杨酸盐(阿司匹林)者,以后发生本病的可能性大,现已实它对线粒体有多面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在英,美等国家减少或停止应用水杨酸以后,本病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此外,癫痫药物丙戊酸也可起与瑞氏综征相同的症状

最近有报道Reye综征通常在患流感或水痘之后发生,倘若服用阿司匹林则发病率明显增加,两者有显著的相性,美国亚特兰大流控制中已将与在水痘和流感时阿司匹林起的与Reye综征同样的表现称之为“阿司匹林征”,美国阿司匹林制药公司和阿司匹林基本会于1985年起已在阿司匹林药瓶上贴上了于患流感或水痘儿童服用前需医师同意的警告标签,并删去流感作为阿司匹林适应样。

毒素(30%):

霉素,有机磷与有机氧等杀虫,污垢等污染食物或与其接触后,可出现与本病相同症状

遗传代谢病 (15%):

一部分患儿有家族史,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可起瑞氏综征的表现,有时称为瑞氏样综征(Reye-like syndrome),例如全身性肉碱缺乏症,肝脏酶的功能损害与尿毒环中的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及氨甲酰磷酸成酶(CPS)缺乏起的高氨血症等,随着遗传技术的进步,将有更多的瑞氏综征得出遗传代谢病的特异性诊断。

上述各种原因还要通过身体在的易感性可发病,Lassick等认为,本病征是由肿坏死因子(TNF)的过度释放所起,现知TNF系由因病毒感染,内毒素及吞噬细胞增多所激活的巨噬细胞所释放,采用非激素性抗炎症药物可使巨噬细胞释放出过高浓度的TNF,动脉实验提示幼年动物对TNF显得更为敏感,由此起一种假说,即一些阿司匹林治疗的特定年幼病儿中可使TNF释放增加从而导致Reye综征的发生。

预防

遗传性疾病的预防要依靠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由于大部分本综征病例为发的,所以产前诊断的前并不普遍。

1.预防感染 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

2.慎用或停用某些药 病毒感染患儿应停服水杨酸盐,慎用癫痫药丙戊酸。

3.避免各种毒素。

4.做好遗传性疾病防治工作。

并发症

本病是多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样,如肝脏肿大,功能障碍,律失常,功能衰竭,少尿无尿等,晚期患者损害严重或导致脑疝成,可发生呼吸功能衰竭

常见症状

本病征的临床表现概括起来可谓“四高四低一正常”,四高:

1.明显的急性颅高压;

2.损害发生率高;

3.高氨血症;

4.病死率高,四低:

5.低年龄组;

6.黄疸发生率低;

7.去大脑皮质或大脑强直征象少;

8.糖,一正常是指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多次正常。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以4个月到5岁期间发病较多,亦可见于任何年龄,典型RS呈“双相期”疾病特征,患儿常先有前驱期感染,如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病毒感染症状,可伴低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腹泻等,接着出现性格的改变,但上述变化常被忽略,数天(有时此期极短)或2~3周后出现急性脑病功能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呕吐剧烈而频繁,尤以1岁以下的患儿更为突出,3~7天后突发高烧,频繁呕吐惊厥意识障碍(昏睡昏迷)等脑病症状,重症常有呼吸律不整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危重者可出现去皮质或大脑强直,常伴环紊乱,糖或腹泻症状,常伴肝脏肿大,质地韧或硬,一般不伴黄疸

临床表现多随年龄而异,年长儿及少年发病时多频繁呕吐而少发热,婴儿期以发热惊厥呼吸衰竭要特点,呕吐可持续数天,要是压增高时脑干受刺激,24~48h精神状态发生改变,出现嗜睡及谵妄,可出现去皮质强直或去强直。

呕吐物常为咖啡色,严重者可致脱水,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意识障碍的改变如嗜睡,定向障碍,记忆力丧失,甚至激动,幻觉谵妄木僵状态或昏迷,轻度或中度病例可以终止于此阶段而逐渐恢复,但大部分病例的病情更为恶化,出现压增高的表现(如饱满,呼吸快,深,过度换)及部的症状始时出现弥漫性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继而出现脑干功能障碍,一侧瞳孔扩大或两侧不对称,最后两侧瞳孔大,肢体呈去大脑样强直,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尚可有第Ⅲ,Ⅵ神经受损韵体征,进一步发展为四肢弛缓性瘫痪,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反射消失,率先加快,以后变慢,压降低,呼吸变慢,最终死亡。

瑞氏综征一般不伴有高热,神经系统局灶征和膜刺激征不明显,肝脏可有轻,中度肿大,但功能不全及黄疸均不明显,大部分病例在病程中可出现各种类型的抽搐,深度昏迷者均有肠道出,晚期病例视盘水肿,亦可因的传导系统受累而出现律失常或功能不全,病程中偶可并急性功能不全,急性腺炎时可伴有凝机制障碍。

各例的病情不一,轻重不等,轻症者或治疗及时者可在病的早期停止发展而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在数天甚至24h死亡。

2.分级 据病程进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82年将RS分为5级,见表1,一般于1~2天表情由Ⅰ级进展至Ⅴ级,危重者多于起病后数天死亡,重型RS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甚至在24h死亡,存活者于病情好转后多在2~3天恢复,特是婴儿存活病倒中,脑病后遗症可占1/3~2/3,一般无肝脏后遗症。

检查项目

1.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粒细胞占多数。

2.尿液检查 尿中可出现酮体,出现二羧酸。

3.液检查功能多异常,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磷酸激酶(CPK)值在病后明显上升,多于1周恢复正常,疾病早期氨明显增高,可升高达300µg/dl以上,亦于1周恢复至正常氨,酶原降低,其他代谢紊乱表现糖明显降低,固醇及总脂下降,而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婴幼儿常出现糖,可出现低肉碱血症,低固醇血症,低脂蛋白血症和二羧酸(尿)症,清中出现二羧酸,部分患儿乳酸,丙酮酸增高,线粒体酶复体活性减低。

4.液检查液压力多明显增高,液常规检查大多正常,细胞数及蛋白质正常,如无糖,糖量也正常,糖明显者糖含量相应降低,部分患儿液乳酸及丙酮酸水平增高,线粒体酶复体活性减低。

5.活体组织检查 可发现典型的RS肝脏改变。

6.电图检查 早期正常,2岁后均有异常,电图呈弥漫性脑病改变,见慢波增多,不规律的电活动等,也可有痫样放电(棘波),睡眠纺锤波消失等,景波呈广泛高幅慢活动,电图变化程度与临床表现并非完全一致。

7.CT,MRI检查 尚应做CT等检查,可发现水肿,中线移位等改变,示萎缩,胼胝发育不良,脑干变窄,脑室扩大。

诊断鉴别

诊断

据临床特点结检查和化验可以做出诊断,由于临床先出现症状肝脏肿大尚不明显,一般无黄疸,故易忽略。

1.凡符以下情况者可做诊断

(1)年龄在16岁以下,尤其是婴幼儿。

(2)病前有先驱感染病史或服用水杨酸盐药物史。

(3)突然起病,有水肿压增高的症状,但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其他正常。

(4)氨超过正常值1.5倍,清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倍,糖降低,酶原时间延长,红素不高。

(5)活检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artin在15年2300次活检电镜检查的验是本病征惟一特异性的诊断标志,要改变有平滑质网增殖,糖原缺失,过氧物酶体增殖及细胞线粒体的改变,前要迈过电镜确诊本病征还不现定,即使做了活检,还要有熟悉本病征电镜检查技术的病理医师,尚难做到。

2.CDC制定的诊断标准 前临床最常用的标准为美国疾病控制中(CDC)所制定的诊断标准,要包括:

(1)临床诊断的RS(CRS):

①急性非炎症性脑病意识障碍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余均正常,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组织实。

②实验室检查:一过性功能异常,即转氨酶,氨或酶原测值≥正常值×3,但要抓紧在发作时送检,否则发病后2~7天即恢复正常;氨增高,急性脂肪,可伴有乳酸,丙酮酸增高,酶原降低,CK升高,婴幼儿常出现糖。

③除外其他疾病:除外其他类似疾病,如急性中毒,遗传代谢病,急性重型炎等。

如符上述临床诊断标准而未做活体组织检查或尸检者称为临床诊断的RS(CRS)。

(2)确诊的RS(DRS):如果活体组织检查或尸检符RS诊断标准,则称之为确诊的RS(DRS)。

(3)除外一些疾病:RS的症状可发生于很多类似于RS的疾病,因此需鉴除外的疾病很多,如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脑病,遗传代谢病等。

由于上述RS诊断标准是非特异性的,甚至光镜呈“急性脂肪”也无特异性,因此应尽可能活体组织检查,电镜下观察细胞线粒体的改变以确定诊断,活体组织检查应争取在起病后4~5天,尸检标本不适于线粒体或有代谢的检查。

3.1988年国际Reye综征诊断标准 1988年国际Reye综征诊断标准制定小组提出新的诊断标准,有9条必需标准,8条支持标准,7条排除标准,如下:

(1)必需标准:

①出生前及围生期正常。

②生后6个月(可以到18个月)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③出生时头围正常。

④5个月至4岁,头生长减慢。

⑤6个月至30个月丧失已获得的有的的手的技能,社会交往能力下降。

⑥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严重受损,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⑦手的刻动作,如绞手,搓手,拍手,拍打,咬手,洗手等,在有的的手运动消失后出现。

⑧1~4岁出现共济失调步态及躯体的失用。

⑨直到2~5岁,才能做出尝试性的诊断。

(2)支持标准:

呼吸异常,清醒时间断地呼吸暂停,间断地过度换;屏,凝视;强迫性吐唾液,吹

电图异常,景波变慢或阵发性慢律;痫样放电,伴或不伴临床惊厥发作。

惊厥

肉挛缩,与肉废用和张力不全有

⑤周围管运动异常。

柱侧弯。

生长迟缓。

⑧萎缩性小足。

(3)排除标准:

①宫发育迟缓。

器官增大或其他蓄积性疾病体征。

网膜病变或神经萎缩。

出生时小头

⑤围生期获得性损伤。

⑥存在代谢性疾病或其他的进神经病变。

⑦严重的感染或头部外伤后遗症。

诊断

本病在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差很大,尤其是发病早期,体征较少,不典型;疾病晚期因严重的继发性挛缩而与其他疾病相似,易于造成误诊,本病征须与化脓性膜炎,病毒性炎,中毒脑病,传染病或预防接种后的脑病,无黄疸炎相鉴,此外,尚需与婴儿维生素B1缺乏(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体某些酶的缺乏以及全身性肉毒碱缺乏,最有鉴诊断意义的是“婴儿捂热症”。

1.与孤独症鉴 本病易与孤独症相混,两病要鉴要点。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瑞氏综征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炎,化脓性膜炎)的要区是后者液有炎症改变

3.与病毒性炎的症状的鉴 要区病毒性炎的症状黄疸和持续性功能损害。

4.急性中毒脑病 所谓“急性中毒脑病”是一组诊断标准不很明确的综征,其与瑞氏综征的共同点是常与全身性感染有,临床表现也是惊厥意识障碍压增高的症状病理也有水肿,没有炎症,所不同的是没有线粒体病变,不伴脏脂肪变性,如治疗及时,一般病情较瑞氏综征为轻。

5.与Leigh病及型婴儿脚病相鉴 此外尚须与Leigh病及型婴儿脚病相鉴,因二者均有类Reye综征特点。

治疗方案

(一)治疗  

迄今对RS的治疗尚乏特效疗法,应采取综措施,要靠加强护理和对症处理。本病征的治疗重点是抢救脑病功能衰竭,与一般降颅压、保治疗措施相同,但不能用尿素降颅压。以病情监护以及重点是纠正代谢紊乱,维持环境稳定、控制水肿和降颅压、控制惊厥、控制糖、凝障碍和加强护理等对症治疗为。补充左卡尼汀可能有一定益处。

1.纠正代谢紊乱 在一般支持疗法中,纠正养不良、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1)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防止低钙血症

(2)纠正糖:糖必须及时纠正,静补入10%~20%葡萄糖,每天入量约1200~1600ml/m2,使糖达200~300mg/dl。当糖达到稍高于正常水平时,可加用胰岛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于葡萄糖补液中加入胰岛素(每4克葡萄糖加1U胰岛素),因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蛋白解酯酶,阻止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

(3)应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和治疗低酶原。

维生素B6及镁制治疗效果不肯定,溴隐亭纳洛酮使部分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2.控制水肿、降低颅压、维持的灌注压

(1)降颅压:用渗透利尿醇静注,每次0.5~1.0mg/kg,始每4~6小时1次。地塞米松可同时应用。液渗透压应维持在315~320mOsm/L。

(2)维持正常压: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压正常。以保灌注压在6.6kPa(50mmHg)以上。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压,如果灌注压过低,则缺氧,加重水肿水肿时常须限制液体入量,但应适当,以免出现低容量性压。

(3)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避免加重水肿。使PaO2在12~16kPa(90~120mmHg),PaCO2在2.67~4kPa(20~30mmHg),pH在7.5~7.6。

(4)其他降颅法:其他降颅压的法亦可选择使用。如过度通气治疗,PaCO2降到4.67kPa(35mmHg)左右,使管收缩,容积减小。同时需有电图监测和人工呼吸设施。

有报道左卡尼汀可使患儿的某些症状得到改善,量100mg/(kg?d),可以试用。此药比较安全,少数患儿可有腹泻,减量可缓解,另外,由于本综征患儿便秘常见,该作用也可使便秘得以改善。

3.对症处理 控制惊厥,有惊厥发作的患儿,用止痉药物如地西泮(安定)等。癫痫者可用卡马西平控制发作。给予正规的癫痫药物治疗,可使部分患儿惊厥得到控制。

4.降低氨 常用新鲜液交换输腹膜透析治疗早期病例以降低死亡率。新霉素、静滴注氨酸可减少肠道产生更多的氨或降低氨。

5.护理 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法,要为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注意保持道通畅,保持适应的头高位但不可屈颈。正确记录出入量。体温应维持在37℃以下。气管的系带不可过紧以免阻碍的静还流。

患儿月经来潮与其他正常女童相同,期的卫生与护理给家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国外有给患儿注射甲羟孕酮(甲孕酮)或激光子宫膜切除术,以阻断月经,这些法必须在妇产科医师指导下进

治疗期间避免应用水杨酸盐、酚噻嗪类药物以免加剧功能的损害。

6.理疗,增加运动 通过理疗,肢体按摩,增加运动能力,锻炼防止无力萎缩,减少肉、关节的变、挛缩,协调平衡。部分患儿过理疗,重新获得走能力。听音乐、与患儿玩耍,可以增加患儿的注意力及交往能力。已有柱侧弯者,除物理矫正外,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使躯体重新获得平衡,阻止柱的继续变

(二)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早期认识轻症患儿并给予及时治疗是争取改善预后的键。一旦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则有很高的病死率,幸存者也往往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瑞氏综征的预后与病情轻重、进展速度以及治疗早晚有。年幼者预后差,反复出现抽搐氨、酸磷酸激酶明显升高者,空糖低,pH值低于7.2,酶原时间大于13s,压明显升高者均提示病情严重。凡有早期昏迷大脑强直、反复惊厥氨在176µmol/L(300µg/dl)以上、钾、空糖在2.2mmol/L(40mg/dl)以下者,预后不良。病死率为10%~40%,多在发病后3天死亡。治愈后仍有5%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存活者中可有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为异常。少数患儿可活到中年,但处于残废状态。

护理方法

1.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生活规律、注意养、锻炼身体以增强自身免疫机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溴莫尼定

下一篇 红果冬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