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单纯性血尿

凡尿中的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而无明确的全身性和泌尿系疾病及其症状(如水肿压,功能减退等)者,为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血尿是一症状性诊断,须在除外各种能血尿的疾患后,仅有病因尚不能明确的无症状,孤立性血尿(不伴蛋白尿)者,为“单纯性血尿”。在1979年我国儿科脏病科研协作组拟订的脏病分类草案中称为“无症状血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1981年又修订为“单纯性血尿......
目录

发病原因

血尿来源可分为小球和非小球性血尿(泌尿道)。

1.非小球性血尿尿道原因很多,常见有以下疾病。

(1)泌尿系畸:常见的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盂积液和多囊等。

(2)泌尿系肿:儿科最为常见的是(Wilm),当出现血尿时多数在部已可触及肿块,泌尿系肿易被影像检查发现。

(3)高钙尿:原发性高钙尿可占无症状血尿的1/3~1/5,诊断要靠测尿钙和酐(mg/dl)比值,由于特发性高钙尿症家族结石发病率相当高,可达30%~70%,故询问家族史有石者更应考虑高钙尿症的可能。

(4)胡夹现象:左动脉肠系膜动脉夹角,夹角过窄,可受压而发生血尿蛋白尿,伊滕提出的诊断标准为: ①一侧性, ②尿钙正常, ③尿红细胞为均一型, ④活检为微小变化, ⑤B超和CT见左扩张, ⑥左下腔静之间压力差在5cmH2O,国曾有认为B超或CT检查左远端管径大于近端3倍作为诊断标准,但嗣后发现正常儿童检出率可达10%,而小球疾病患儿检出率也高达30%,且多数报道不能提出血尿是否来自左输尿管,故单凭B超或CT发现左受压是难以作为血尿病因诊断的,前认为本症诊断的金指标是测定左下腔静压力差,左造影发现侧支静存在,由于超声检查虽能实左扩张,但是否确是原因未定,而其他脏疾病也可并此现象,故诊断应慎重以免耽误其他病的诊断, (5)结石盏和肾盂静止性结石可仅有血尿而无腹痛痛。

(6)运动性血尿:见于剧烈运动之后,休息后在48h消失。

(7)高草酸尿症:无论原发或继发性高草酸尿症均为少见,除血尿外,尚可并结石钙化功能不全等。

(8)其他:罕见的原因有破裂,肾盂-肾盂瘘和自发性(或穿刺所致)动-静瘘出血尿来自一侧,且相当严重,此外轻微挫裂伤和动,栓塞也可血尿,上述血尿诊断颇为困难,有时因血尿严重难以止切除才发现。

2.小球性血尿 在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早期肉眼血尿,用强利尿慢性肾衰竭时,可为非小球性,另有少数石病例可表现为小球性血尿,IgA肾病呈双相,多数为小球迁延性慢性疾病所致,包括急性肾炎恢复期,过敏紫癜肾炎恢复期,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征),家族性血尿和孤立性血尿(良性复发性血尿)等,前两者诊断要靠追询既往急性病史和典型紫癜性皮疹。

(1)遗传性肾炎:有血尿,少量蛋白尿,患者可伴神经耳聋眼病变,有家族史。

(2)家族性血尿血尿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之后,家族中存在同样性质血尿

(3)孤立性血尿:持续镜下间歇肉眼小球性血尿,在排除遗传性肾炎和家族性复发性血尿后,临床上可诊断为孤立性血尿,或称复发性血尿,临床上可分为两类: ①复发性肉眼血尿, ②持续镜下血尿

(4)球门管病:仅表现为血尿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各家报道不一,此或与其活检指征及检测手段不一有,Cubler和Habib报道245例组织所见,65%为IgA肾病;在电镜检查的85例中有37例为Alport综征,16例有弥漫性小球基膜变薄,32例小球正常或轻度非特异性改变,利S.Turi报道47例中系膜增生17例,Alport综征14例,局灶增生5例,膜增生肾炎3例,IgA肾病3例,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各2例,局灶硬化1例,我国上海市儿童医院50例活检结果,系膜增生性肾炎27例(54%),IgA肾病7例(14%),轻微病变7例(14%),局灶段性肾炎6例(12%),IgM肾病3例(6%),提示在我国单纯性血尿以系膜增生性病变为多见,家族性血尿小球病变是小球基底膜变薄(<250nm),因此有建议将此病称为薄基底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但近年来发现不少非家族性血尿和部分遗传肾炎患者的基底膜也显著变薄,球门管病:近年国外儿科报道在无症状血尿患儿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有部分病例在小球出入球小动脉壁有C3沉积,个还可有IgM和C4沉积,其病变类似于成人痛-血尿征(loin pain hematuria syndrome),小球系膜可轻度增生,局灶硬化,小动脉壁透明样变纤维膜增厚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有局部凝活性增加和活化,在成人可有肝素酶凝时间延长和中5-羟色胺(serotonin)增高,运动性血尿发生机制可能与膀胱后壁与底相互摩擦或流动力改变有,孤立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变性质的小球疾病而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活检小球病变类型有:正常,轻微改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段性或弥漫性),免疫荧光检查可阴性,少量免疫球蛋白和(或)C3沉积,IgA肾病和IgM肾病,偶尔表现为抗基底膜肾病

常见症状

腹痛血尿脓尿尿失尿痛尿蛋白蛋白尿尿急尿频

1.单纯性血尿

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式,即复发性及持续性,二者均无水肿压,功能不全等改变。

(1)复发性:复发性肉眼血尿两次发作间,尿常规检查正常或有镜下血尿血尿发作的诱因有呼吸道感染,剧烈体力活动等,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反复发作,每次血尿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5天;两次发作间隔数月或数年不等,发作间期尿常规检查正常或镜下血尿,通常肉眼血尿发作前1~3天多有感染或剧烈运动史,少数病儿肉眼血尿发作时,可伴有腹痛痛,盏和肾盂静止性结石可仅有血尿而无腹痛痛,一般X线部平和B型超声检查多能发现。

(2)持续性:持续镜下血尿多数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常规验尿时被发现,尿蛋白不超过1g/d,尿中红细胞数量多少可有波动,不伴其他症状或体征,因多系偶然发现,故难于确定起病日期和病程。

2.疾病特点

(1)遗传性肾炎:呈持续或复发性镜下或肉眼血尿,起病时血尿多为间歇性,伴微量蛋白尿,以后逐渐转为持续镜下血尿血尿上呼吸道感染时加重,出现肉眼血尿尿蛋白也可增加(一般不超过1g/24h),30%~40%患者伴神经耳聋,15%~20%有眼病变(内障晶体和眼底病变等),家族中可有慢性肾病耳聋眼病。

(2)家族性血尿:又称家族性良性血尿,临床表现为持续镜下血尿,间歇肉眼血尿,肉眼血尿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之后,压,功能正常,不伴蛋白尿,诊断要依据是家族中存在同样性质血尿,双亲之一有血尿对诊断帮助极大,检查家族成员血尿应多次验尿,至少3~4次,1次尿检不足以排除本病。

(3)球门管病:在临床上无成人的剧烈症状,仅表现为血尿,包括复发性肉眼血尿,复发性肉眼血尿伴持续镜下血尿

(4)高尿钙症:血尿是高尿钙症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无症状镜下血尿,也可有一过性肉眼血尿,偶可持续数天,个小儿于肉眼血尿时伴尿痛或耻上疼痛,血尿中红细胞态属非小球性,除血尿外,本症也可起多种泌尿系症状,如尿疼,尿频尿急,白天尿失遗尿,脓尿及反复泌尿道感染等。

(5)胡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又称左受压综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于青春期,身长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情况下,走动脉肠系膜动脉成的夹角(通常此夹角45°~60°) 变窄,其间的左受压,流动力变化,其重要后果之一即左(还可有流入左睾丸卵巢张),在血尿患者中由本征起者所占比例不详,但有人报道在31例非小球性血尿的患者中(以除外结石,高尿钙,肿,感染)有15例系由本症起,此类血尿之特点是一侧性(左侧),其尿中红细胞属非小球性,出程度不一,可为无症状血尿于尿筛查中检出,也可为明显肉眼血尿,且可反复发作,有时以运动为诱因,有些伴左部不适或腹痛,小儿可诉腹痛并常喜俯卧位。

检查项目

功能不全等改变,发作间期尿常规检查可正常或有镜下血尿, 尿中红细胞数量多少可有波动。

1.血尿(hematuria)

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样甚至有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中性或弱碱性尿鲜红或呈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样或烟灰水样,镜下血尿的检查法和诊断标准前尚未统一,常用标准有:

(1)离尿10ml中段新鲜尿,1500转/min离沉淀5min,取其沉渣一滴置载玻上,于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3个/Hp。

(2)尿沉渣红细胞计数>8×106/L,小球性血尿:指红细胞大小不均,态不一,多红细胞态有出状,面包圈状,靶,大细胞,破碎红细胞和胞质浅染等,有作者提出其中环和穿孔等3型(G1型)为小球性血尿特征性细胞态,临床上,当多红细胞占尿中红细胞总数30%以上,或G1型>5%,计数>8000ml,可诊断为小球性血尿

2.尿钙

尿草酸测定 高钙尿症诊断要靠测尿钙,尿中排出的钙量超过正常(正常上限为每天<4mg/kg),可见于多种情况,对于血尿患儿,当尿中红细胞态属非小球性时,应注意除外高尿钙之可能,此时可尿初筛检查,即以随机1次尿,尿钙/尿酐(mg/mg)测定,若餐后2h尿钙(mg/dl)和酐(mg/dl)比值≥0.2(<6个月婴儿为>0.8,6~12个月>0.6)时提示高尿钙,可诊断高钙尿症,高尿钙的确诊需2次或2次以上24h尿钙测定,如≥4mg/(kg·d)即可诊断,尚应参考病史,化验(如钙,磷,pH,甲状旁腺激素等)区为继发性或特发性,高草酸尿症诊断凭尿草酸测定,正常在10~50mg/d。

3.尿蛋白

伴微量蛋白尿尿蛋白增加一般不超过1g/24h。

4.活检

小球病变类型有正常,轻微改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段性或弥漫性),免疫荧光检查可阴性,少量免疫球蛋白和(或)C3沉积,IgA肾病和IgM肾病,偶尔表现为抗基底膜肾病,球门管病患儿活检病理检查可发现,在小球出入球小动脉壁有C3,IgM和C4沉积,小球系膜可轻度增生,局灶硬化,小动脉壁透明样变纤维膜增厚等, 做各种影像检查以明确血尿病因,一般X线部平和B型超声检查多能发现盏和肾盂静止性结石,泌尿系肿易被影像检查发现,非小球性血尿如泌尿系畸,常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致肾盂积液和多囊等,影像检查,如B型超声检查多数能做出诊断,胡夹现象:B超和CT可见左扩张,国曾有认为B超或CT检查左远端管径大于近端3倍作为诊断标准,但嗣后发现正常儿童检出率可达10%,而小球疾病患儿检出率也高达30%,且多数报告不能提出血尿是否来自左输尿管,故单凭B超或CT发现左受压是难以作为血尿病因诊断的,前认为本症诊断的金指标是测定左下腔静压力差,左造影发现侧支静存在,由于超声检查虽能实左扩张,但是否确是原因未定,而其他脏疾病也可并此现象,故诊断应慎重以免耽误其他病的诊断,此外轻微挫裂伤和动,栓塞血尿,诊断颇为困难,管造影可诊断。

诊断鉴别

诊断

单纯性血尿的诊断需首先除外各种能血尿的疾患,对无症状,孤立性血尿(不伴蛋白尿)者,可诊断为单纯性血尿,在非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当除外高尿钙,肿,感染,结石后即应想到本症的可能,可借助B型超声波,管造影及CT检查明确诊断,病史中应详尽询问患儿及家族中的脏病史,血尿史,结石史;对复发性者应注意发作的诱因,遗传性肾炎除临床血尿持续或复发性,伴神经耳聋,有眼病变,家族中可有慢性肾病耳聋眼病等特点外,尚有小球典型的病理改变,基底膜分层或疏松呈网篮样改变,此种改变具重要的诊断意义,家族性血尿诊断要依据是,家族中存在同样性质血尿,双亲之一有血尿对诊断帮助极大,检查家族成员血尿应多次验尿,至少3~4次,1次尿检不足以排除本病。

诊断

诊断小儿单纯性血尿时须鉴以下疾病。

1.IgA肾病

IgA肾病是以小球系膜区有显著IgA沉着为特点的小球疾病,多数患儿表现为复发性血尿,尿中红细胞除呈小球性严重变外,于发作期也可呈非小球性,部分小儿清IgA升高,确诊有赖于活检免疫荧光检查(详见IgA肾病)。

2.良性家族性血尿

有家族史,以良性过程的单纯性血尿为临床特点,病理电镜检查可见小球基膜菲薄(详见良性家族性血尿),亦称薄基底膜病。

3.Alport综

早期可仅见单纯性血尿,但据家族史,神经性高频耳聋,进功能减退等特点可以区前对X连锁遗传者,皮肤活检,检测Ⅳ型原α链有助诊断。

4.特发性高尿钙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

特发性高钙尿可占无症状血尿的1/3~1/5,是小儿单纯性血尿重要病因之一,在Stapleton报道的83例小儿孤立性血尿患者中,最后有23例(27.7%)明确为高尿钙症,高尿钙症在各地检出率不一,Moore报道美国儿童中发病率为2.9%~6.2%;北京协和医院检查638例健康小儿中发现高尿钙者11例(1.7%);此差异可能与地区,种族,年龄,饮食及维生素D摄入量有,诊断特发性高钙尿症需排除上腺皮质病,甲状旁腺病,小管性酸中毒,海绵和服用皮质激素等继发性高钙尿症,由于特发性高钙尿症家族结石发病率相当高,可达30%~70%,故询问家族史有石者更应考虑高钙尿症的可能,依是否伴有钙增高分为两类,一类伴有钙增高,要见于维生素D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婴儿特发性高钙血症等,另一类钙正常而尿钙增高,可见于范可尼综征,远端小管酸中毒,或继发于皮质激素利尿应用后,或因疾病,烧伤而长期制动的小儿,以及病因不明的特发性高尿钙症,起单纯性血尿要为特发性高尿钙症,此症病因不明,依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肠吸收钙增加,二是小管对钙吸收不足。

治疗概述

病因不同而不同,一般无需治疗,通常随小儿年龄增长或侧支环的建立,症状即可缓解,个严重者可管再植。特发性高尿钙症的及时治疗,不仅有助于缓 解和消除所起的症状,并可防止其后发生结石。此类患儿应给予足够的液量,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进食含草酸过多的果汁、巧克力等,以免尿中生成草酸钙结 晶。对有肉眼血尿、严重尿频尿急者适当限制钙的摄入。针对高尿钙可给予噻嗪类利尿,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1mg/(kg·d),疗程4~6周。对 磷低下者可服无机磷(钠或钾盐)1~3g/d也可用离子交换树脂磷酸纤维素钠以防肠钙吸收。   

预后

小球性血尿除遗传性肾炎外,预后多数良好。特发性高尿钙症的及时治疗,不仅有助于缓解和消除所起的症状,并可防止其后发生结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羟苄苯并咪唑

下一篇 碘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