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毛白榆落叶乔木,高10~15米。 树皮粗糙,嫩枝有薄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3~4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10~13对侧脉,主脉略偏斜。 果实倒卵形,先端有深凹口。
生长环境
生于山下、河边、土质肥沃的地方。生于海拔1200-2400m的坡地及山谷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主要价值
【采集】全年可采。 削除外皮,取第2层皮,晒干研粉用。
【性味归经】苦、涩,平。入肾经。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止痛。
【性味】苦;涩;性平【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主骨折;跌打伤痛;外伤出血;胃肠出血;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选方
①治外伤出血:红棉木粉末适量,敷于创面,加压后包扎。
②治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红梅木研粉,酒调为糊状,敷患处,三天换药一次。
③治跌打肿痛:红榔水粉末一至二钱酒冲服,日服二次。
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