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congenital pleuroperitoneal foramen hernia)是胚胎膈肌肋三角部发育异常,局部缺损或薄弱,腔脏器通过此缺损或薄弱区疝入胸腔而成的一种疝,又称先天性后外侧疝(congenital posterolateral diaphragmatic hernia)或Bochdalek裂孔疝,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膈疝。临床表现涉及呼吸、环和消化......
目录

病因

腹裂孔疝的发生与肋三角部发育延缓或融不全有,但其发育延缓或融不全的原因不明,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胸腹裂孔疝的疝环为膈肌发育延缓或融不全所膈肌缺损大多位于左后外侧,其缺损裂呈三角或裂隙裂隙的尖端指向中底边,在胸侧壁肋缘处,边缘光滑增厚,触之有光滑的棱状感。缺损范围(疝环)大小不一,小者仅有1cm,大者可占整个半侧膈肌,甚至一侧膈肌几乎完全缺,如只有胸肋部一些残存组织。多数病例缺损前侧的膈肌发育尚好而后侧发育不良,或因膈肌缺损过大后侧完全缺失缺损过大者手术修补膈肌非常困难,术后亦容易复发胸腹裂孔缺损(疝环)大者一般不发生嵌顿,疝环较小者则易发生嵌顿,致使进入胸腔的肠管膨胀扩大压迫心脏,影响呼吸和环。

腹裂孔疝10%~15%的病例有疝囊,无疝囊者占绝大多数(85%~90%)。

如在胚胎8周前胸腹裂孔尚未腔脏器已滑入胸腔者,或胸腹裂延迟甚至未者即无疝囊。膈肌成只有胸膜腹膜的胸腹膜皱褶而无层,腔脏器突向胸腔者即有疝囊疝囊由胸腹膜两层浆膜构成中间可见一些结缔组织或稀少的组织呈薄膜状,有疝囊的胸腹裂孔疝,由于受疝囊的限制进入胸腔的腔脏器多寡、体积相对较少,因而胸腔脏器受影响的程度也较轻;相反无疝囊者,大量肠管等腔脏器可进入患侧胸膜腔胸腔脏器受影响的程度也较重,此外,疝囊的有无亦与发育受影响的程度直接有,有疝囊者受影响相对较小,预后较好;反之,则影响大,预后差。

左侧胸腹裂孔疝的容物最常见的是小肠,其次是其它还有结肠脾脏等;由于膈肌发育和中肠的发育及旋转几乎同时发生,如在胚胎8周前胸腹裂孔尚未腔脏器已滑入胸腔,或在胚胎10~12周时因胸腹裂延迟而使中肠退回腔同时进入胸腔可导致中肠旋转不良,盲肠阑尾则进入胸腔;部分病人的疝容物仅为肝脏的鵻一部分,少数病人还可有腹膜后的脏、上腺进入胸腔右侧胸腹裂孔疝肝脏往往是疝入胸腔的惟一脏器少数有结肠小肠。与创伤膈疝不同的是先天性膈疝的疝容物很少与胸腔器官发生。

发育不良也是先天性膈疝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的正常发育始于胚胎第4周,组织态所见发育可分4期:胚胎期,从胚胎第4周始到第5周此期气管末端首先分叉成两侧;假腺体期,胚胎第5~17周不断分支气管树。动脉及其分支也伴各级气管分支发育气管树的连续分支在胚胎第16周基本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气管尚未向外界衬连续的上皮,周围为实质性间质罐网,故胚胎家称该期为假腺体期;小管期,胚胎第16~24周,毛细管向气管树终末盲端周围的上皮细胞间长入,使盲端的上皮被间断发育成呼吸性细气管和囊健康搜索气管始成为小管状,称为发育的小管期;终末囊胚胎第24周至出生后一段时期。胚胎第16周后非呼吸性气管分支不再增加,而始并继续分化发育直至生后8岁左右,其数量出生时约2000万出生后数量继续增加,至8岁其总数可达出生时的10倍气管树分支完成后其管道逐渐延长管径增大,周围的间质分化成各级气管壁中的软、平滑组织

胚胎第8~9周膈肌,肠襻进入胸腔压迫正在发育分支的气管动脉,则阻碍其正常发育所导致的病理改变与膈疝疝鵻的大小有,尸检出生后因膈疝死亡的新生儿发现双发育障碍气管分支数少,数量亦明显减少外观呈萎缩状体积小重量轻,部分病儿发育不全和不张同时存在有时对侧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患侧与10~12周胎龄的胚胎相当而对侧则仅与12~14周胎龄的胚胎相仿患侧段自门至远端胸膜气管的分支数仅为正常新生儿的一半,而对侧较正常的一半略多一点,数量仅为正常新生儿的1/3由于动脉分支的发育伴随气管分支同时进,因此两者发育可同受阻碍。动脉的数量、分支明显减少且较细长,层增厚;发育不全的左下体积及其动脉的管径均处于胎儿型,与胚胎第12~14周时的情况相当;囊前小动脉壁中的平滑层较正常刚出生的新生儿肥厚,且患侧的动脉层又较对侧肥厚。

此外,一些者通过动物及人体实验发现,本病患儿表面活性物质较正常新生儿少,可导致张力增高、顺应性降低和通气能力下降但亦有人对患儿是否缺少表面活性物质有异议。

有些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病儿可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Bollmann等通过对33例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患儿的观察发现,其中24例同时并1种或2种以上畸,包括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畸;其中6例染色体异常,如18三体综征。

发病机制

由于胚胎肠管等大量腔脏器进入胸腔健康搜索脏受压,发育受阻(气管分支数和数量大大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呼吸功能欠佳表现为呼吸困难。生后始呼吸,随着吞的空进人肠道,进一步加重了对的压迫阻碍体交换,出现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呼吸性酸中毒缺氧酸中毒管痉挛,导致动脉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和卵孔由右至左的分流量增加,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和酸血症并使之成恶性环。

胎儿室排出的液有85%未通过,而直接孔或动脉导管分流入动脉胎盘行气体交换。胎儿环的分流,是由于胚胎充满液体和动脉氧低而收缩使管阻力增高所导致的。新生儿出生后充满空液体被吸收、动脉因氧分压增高而扩张致使管阻力随即降低,加之断脐后体压升高环即转为成人型环,出生后有3种发育异常可管阻力增高并发生外右至左分流其一:管广泛细小使管的总容量减少;其二:动脉分支减少使单位组织管数减少;其三:动脉的平滑层增厚。

由于先天性膈疝伴发动脉发育不良管壁层肥厚,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非常敏感,更易发生管痉挛这是患儿动脉压和右至左分流的要原因。除了管痉挛因素外,发育不良管普遍细小动脉分支数量少等因素直接导致容量减少,也是管阻力增高、发生环右至左分流的重要原因。

疝环(膈肌缺损)过大者极少发生嵌顿小者则易发生嵌顿。当咳嗽、哭闹或用力排便时可使压升高,致使较多肠管进入胸腔由于疝环的卡压肠管排空障碍,严重者发生绞窄。随着肠壁水肿和肠腔膨胀扩大、对心脏的压迫加重,呼吸和环逐渐发生障碍。如果嵌顿的肠管发生环障碍出现绞窄坏死穿孔时,可导致严重的胸腔感染中毒休克

临床表现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新生儿期、婴幼儿及儿童期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尤其是新生儿期其病情进展迅速危险性大,病死率高。

1.新生儿期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要涉及呼吸、环和消化3个系统并且以呼吸和环障碍为肠道症状次之。

(1)呼吸和环障碍:

呼吸困难发绀:在胎儿期鵻室排出液的85%直接通过卵动脉导管流入动脉胎盘行气体交换,尽管胎儿受疝入胸腔的容物压迫而呈萎缩状态并不威胁胎儿生命,但出生后体的交换、液的氧则完全依靠患儿的来完成因患侧受压萎缩、发育不良并且纵隔向健侧移位压迫健侧使健侧亦有发育障碍出生后明显的换不足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在体潴留,并反射性的起呼吸频率增加以弥补换不足。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

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症状可在生后即出现或生后数小时出现,其严重程度与膈肌缺损大小腔脏器疝入胸腔的数量和体积、受压萎缩发育不良程度及健侧发育障碍的状况有呼吸困难发绀的程度和发作可呈阵发性改变。受影响轻者,患儿安静时可无明显症状,哭闹或喂奶时出现或加重;较重者安静时即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患侧卧位或半坐位症状缓解或减轻;严重者生后即有显著的呼吸困难、周身发绀呈进性加重或突然恶化随时有呼吸跳骤停或死亡的可能。有些患儿在剧烈哭闹后用力呼吸时可导致患侧胸腔负压显著增大甚至进一步将脏器吸纳入胸腔,造成患侧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加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致病儿迅速死亡。

②酸血症、低氧血症:临床上除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外,病儿很快出现酸中毒和低氧血症鵻起初为呼吸性酸中毒,以后则为代谢性或混性酸中毒。生理指标检测和分析检测显示,pH降低、PaCO2升高、PaO2明显下降。除呼吸困难、急促发绀、酸血症、低氧血症外还有体温低或不升、低钙低镁等一系列症状

动脉高压罐网:腔脏器进入胸腔,不但使双发育障碍,而且还使动脉动脉数量少、动脉壁增厚及管床横断面积减少等。酸血症、低氧血症动脉痉挛,导致动脉阻力增高而产生持续性动脉高压,结果产生右至左的分流加重低氧血症和酸血症并使之成恶性环,最终因缺氧而死亡。

(2)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在临床上较少见,表现为厌食呕吐等如果同时伴有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或疝入的腔脏器嵌顿时,可出现消化道症状或急性肠梗阻症状。若嵌顿肠管发生绞窄坏死可出现胸、腔感染或中毒休克表现。

(3)体征:

①胸部体征:患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弱饱满或隆起肋间隙较对侧增宽;纵隔移位、心脏受压时,尖搏动向健侧移位严重者须与右位相鉴。由于疝入胸腔脏器的性质或肠道充扩张程度不同,胸腔叩诊呈浊音或鼓音往往是浊鼓音相间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如闻及肠鸣音对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新生儿膈肌位置较低(可达第8~9胸椎水平),而且膈肌和胸壁比较薄弱,肠鸣音很容易传导至胸部查体时须反复仔细检查分析,以免误诊。

部体征:与腔脏器疝入胸腔的多寡有。若大量腔脏器疝入胸腔腔则空虚、凹陷呈舟状;若疝入脏器少则凹陷的不明显。

2.婴幼儿和儿童期

(1)呼吸道症状:由于多数婴幼儿和年长儿胸腹裂孔疝疝环(膈肌缺损)小、腔脏器疝入胸腔的体积和数量较少发育受影响的程度小,其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较晚程度也较轻,突然发生呼吸环障碍的可能性明显减少。多数病儿因患侧受压、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就诊,胸部X线检查时才发现,可有咳嗽气喘发热等表现,偶有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以患儿哭闹或剧烈活动时出现,安静后好转;卧位加重,站立位好转。

另外,有些病儿尤其是右侧的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由于肝脏堵塞疝环(膈肌缺损裂孔)肠道没有进入胸腔脏受压和发育受影响的程度较轻,平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在偶然体检透视或胸部X线摄时才得以发现。

(2)慢性消化道症状:年长儿童往往自诉胸痛腹痛或上部不适等慢性消化道症状,多在科治疗无明显疗效进一步钡餐透视检查时,才发现有胸腹裂孔疝。某些幼儿和儿童,有时在体位剧烈变动、剧烈哭闹饱食和激烈活动之后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伴有胸骨后疼痛和腹痛呕吐。疝容物发生嵌顿时,出现剧烈的部绞痛、呕吐物为咖啡样物、停止排排便。

(3)体征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侧胸腔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心脏向健侧移位;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大;患侧叩诊呈浊音或浊鼓音相间;患侧下野听诊呼吸音弱,可闻及肠鸣音;仰卧位时可见壁凹陷呈舟状

检查

胸部X线表现为心脏和纵隔移向健侧,常在左侧胸腔见到扩张的或肠襻,有时可见多个液面。胸部CT较平能更清晰地显示疝入胸腔的脏器。分析表明PCO2异常,酸碱平衡紊乱,常有酸中毒。另外,先天性膈疝常伴有其他畸,如食管锁、管畸脏转位、泌尿生殖系畸等。

治疗

手术修补是抢救和治疗本病的惟一手段。

手术时机

外科手术是救治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惟一有效措施。长期以来临床医师认为,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病儿因发育不全、呼吸功能障碍而出现缺氧和酸中毒,而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动脉痉挛继而导致管的阻力增高,产生右至左分流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成恶性环,如不处理,最终导致病儿死亡。因此张对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症状先天性胸腹裂孔疝以急诊手术还纳腔脏器修补膈肌缺损改善呼吸功能并降低动脉高压,提高胸腹裂孔疝病儿治愈率。但现在观点已有了明显改变,许多者认为,术前应用体外膜式氧等各种措施纠正缺氧和低灌注,使新生儿状况稳定4~16h后再手术可减少动脉高压成的可能性、提高患儿生存率。Bohn等对66出生6h出现呼吸窘迫症状的高危患儿研究发现,实施手术的早晚并不影响发育不全的程度,张应将注意力放在术前改善功能以及降低动脉高压的非手术治疗上,Sakai等认为手术可降低呼吸系统顺应性,使体交换功能更差增加患儿的病死率;并认为术前适当延长改善和稳定呼吸、环系统的治疗,能改善术后呼吸系统功能和预后。Nakayama和Reickert等张改善患儿的顺应性直到新生儿呼吸功能障碍解决后再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本病的生存率。

症状出现较晚的胸腹裂孔疝病儿,其发育不全和呼吸功能受影响的程度较轻,突然发生呼吸窘迫、环障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治疗也比较容易。故可择期手术。

术前准备

新生儿期胸腹裂孔疝的治疗术前准备十分重要。

(1)术前准备原则:遵下列的步骤:①肠减压:减轻肠道积,降低胸腔压力。②吸氧:用低压高频呼吸机气管插管通气是最安全有效的通气法,避免用面罩吸氧,以防肠道胀加重对压迫。③分析监测:确定中Pa02PaC02pH值。④防止和矫正酸中毒:补充容量和碱性药物⑤防止对侧气胸的发生:因为对侧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对通气压力极为敏感鵻,压力高容易出现气胸若出现气胸应及时行胸腔流,以防呼吸功能衰竭⑥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新生儿期手术的术前准备:新生儿期胸腹裂孔疝确诊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迅速缓解病儿严重缺氧状态和纠正酸中毒是确保手术成败的键。

①吸氧:对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给予高浓度氧吸入

通气行气管插管应用低压高频呼吸机助呼吸以帮助扩张。发育不全时对通气压力非常敏感压力较高可使破裂导致气胸,因此助呼吸供氧压力不宜超过20cmH2O(1.96kPa),以防破裂发生急性张力性气胸一旦发生,应立即胸腔穿刺或置胸腔流管排减压,避免使用面罩吸氧防止造成肠道胀加重对压迫。

③体外膜式氧(extrasomatic membrane oxygenationEMO): Bartlett(1976年)报道首例婴幼儿应用本法获得成功,1983年起在美国及欧洲广泛应用。该法的实质是提供了部分心脏-旁路而使得到休息而在此期间新生儿发育不全的进一步成熟,是术前稳定患儿呼吸、环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的重要措之一。

A.应用指征:世界各国医疗中体外膜式氧应用指征不完全相同患儿发育不全但足以生存而且估计传统通气不能成功者是其要应用对象。

Breaux等人认为健康搜索:AaO2(动脉氧张力差)>610mmHg长达8hPa02<50mmHg长达4h或发生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时Pa02<40mmHg或pH<7.15达2h,应使用体外膜式氧治疗;出生体重<2000g妊娠时间<34周、机械通气>7天管出液高凝状态、严重的染色体异常者应忌应用本法亦有者将定为早产儿体重低于1500g先天性心脏病呼吸机应用时间超过1周且预后较差等。

Soto等则提出氧指数(oxygenation index)<40和通气指数(ventilation index)>1000为其使用指征。

B.操作法与管理:新生儿置管式常用静-动脉式,即一管子从右颈插到房,另一管从右颈总动脉插到动脉弓右侧。与贮器-滚压泵膜和变温器建立回路,进体外氧。由于该式须结扎动脉并有导致成、出和颈动脉结扎后发生梗死之可能为了避免结扎动脉,对功能稳定者亦可用静-静式。即一管从颈外静房、另一从髂静远端到或从一侧流出的液氧后再注入另一侧亦有从颈置入双腔管的报道这种式既可避免栓塞,又可同时使相当量氧灌注到全身缺点是下肢水肿、创感染。

起始流量一般为100~120ml/(kg·min)新生儿为100~150ml/(kg·min),随功能的改善流量逐渐减少呼吸机条件定于最低限度,氧浓度(FiO2)0.2~0.4呼吸次数10~15次/min,道压力20/5mmHg,呼吸终末正压(PEEP)12~15cmH2O(1.18~1.37kPa)。如发生损伤或漏应降低道压力。24~48h后采用中度呼吸转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并观察心血管系统变化维持以下指标:pH 7.35~7.45、红细胞比积0.40~0.50血红蛋白150~160g/L、>15×109/L。患儿病情稳定检查Pa02>60mmHg(8.00kPa)、PaC02<45mmHg(6.00kPa)、PH>7.30胸部X部病变明显好转时,可将流量减低至50ml/(kg·min),持续4~5h,如生命体征稳定,尿量适当暂时钳夹其管道观察2~4h病情无变化,可拔除插管如患儿病情恶化立即去钳夹恢复转流流量为60ml/(kg·min)起始流量一般为100~120ml/(kg·min),新生儿为100~150ml/(kg·min),随功能的改善,流量逐渐减少鵻。呼吸机条件定于最低限度,氧浓度(FiO2)0.2~0.4呼吸次数10~15次/min,道压力20/5mmHg,呼吸终末正压(PEEP)12~15cmH2O(1.18~1.37kPa)如发生损伤或漏应降低道压力24~48h后采用中度呼。转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并观察心血管系统变化维持以下指标:pH 7.35~7.45、红细胞比积0.40~0.50、血红蛋白150~160g/L、>15×109/L。患儿病情稳定检查Pa02>60mmHg(8.00kPa)、PaC02<45mmHg(6.00kPa)PH>7.30胸部X部病变明显好转时,可将流量减低至50ml/(kg·min)持续4~5h如生命体征稳定尿量适当,暂时钳夹其管道观察2~4h病情无变化可拔除插管。如患儿病情恶化,立即去钳夹、恢复转流,流量为60ml/(kg·min) 在体外膜式氧治疗的同时应采用镇静、抗凝管活性药物、抗生素养支持等治疗。

Nagaraj等报道了225例使用体外膜式氧治疗的患儿,其中67例出现96项并发症。出是其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插管处出膈疝修补处出要死亡原因,所以张治疗期间应每天常规头颅超声检查。

④纠正酸中毒:纠正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可使管痉挛改善,减轻动脉高压,减少液自右向左分流量。其措施包括:A.高浓度氧吸入助呼吸以改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B.使用体外膜式氧治疗;C.使用碱性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宜用碳酸氢钠治疗,但高碳酸血症不易纠正,尤其PaCO2>50mmHg(6.7kPa)时可在使用呼吸机前提下应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7HAM)纠正酸中毒;D.补充容量。

在纠正酸中毒的过程中,应分从脐动脉或右侧动脉插管采生化和分析以测定脐动脉动脉PaO2、PaCO2、pH和碱剩余等指标,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亦可通过比较脐动脉动脉分析结果推测右至左的分流程度。

⑤降低动脉压:研究发现先天性胸腹裂孔疝发育鵻不全时伴有动脉管壁层增厚,管对缺氧及高碳酸血症非常敏感易发生痉挛致使管的阻力增高产生右至左分流进一步加重低氧。因此,改善动脉高压状态、减少右至左分流对提高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手术的成功率意义重大。常用的措施包括:

A.应用管扩张:常用妥拉唑啉、前列腺素E(PGE1)一氧化氮(NO)、乙酰氯丙嗪等药物。

妥拉唑啉(tolazoline):是α-受体阻断能使周围管舒张而降压可从动脉插管或周围静给药首次量1~3mg/kg,于10min由静滴入以后用1~5mg/(kg·h)的量维持。但Goelzmen报道,应用该药治疗10例先天性膈疝动脉高压,发现8例PaO2增高,但作用不持续,且50%发生压。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常用鵻其管扩张作用的选择性强全身降压作用弱Albert曾将52例先天性膈疝动脉高压分为两组,一组给妥拉唑啉另一组给前列腺素E结果发现给妥拉唑啉组不能扩张管,而且大多数病儿有压;给前列腺素E组能有效健康搜索的扩张管没有体环副作用。

起始流量一般为100~120ml/(kg·min)。新生儿为100~150ml/(kg·min)鵻随功能的改善,流量逐渐减少呼吸机条件定于最低限度氧浓度(FiO2)0.2~0.4呼吸次数10~15次/min道压力20/5mmHg呼吸终末正压(PEEP)12~15cmH2O(1.18~1.37kPa)。如发生损伤或漏,应降低道压力。24~48h后采用中度呼吸转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并观察心血管系统变化维持以下指标:pH 7.35~7.45红细胞比积0.40~0.50血红蛋白150~160g/L>15×109/L患儿病情稳定,检查Pa02>60mmHg(8.00kPa)PaC02<45mmHg(6.00kPa)PH>7.30,胸部X部病变明显好转时,可将流量减低至50ml/(kg·min),持续4~5h如生命体征稳定,尿量适当,暂时钳夹其管道观察2~4h,病情无变化,可拔除插管如患儿病情恶化,立即去钳夹、恢复转流,流量为60ml/(kg·min)。B.鵻一氧化氮(NO)吸入:基础和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一氧化氮是一种选择性的动脉舒张,它可明显舒张动脉而不降低体压;生性一氧化氮是围产儿管紧张性的重要调因子,对婴儿出生后管阻力下降起重要作用;减少生性一氧化氮,可以减弱动脉压力的下降、增加出生后动脉流Zapal(1991)报道吸入一氧化氮可产生不伴有压的管扩张能完全迅速地逆转羊的管收缩吸入40ppm一氧化氮时即可导致管阻力减少,吸入80ppm时得到最大程度的管扩张停止吸入后的几分钟管又变为收缩状态。Robots等者对动脉高压和严重体环缺氧的成熟儿给予80ppm30min的一氧化氮吸入,发现所有低氧血症婴儿的氧饱和度和PaO2很快升高没有发生压;延长吸入一氧化氮时间,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起始流量一般为100~120ml/(kg·min)新生儿为100~150ml/(kg·min),随功能的改善流量逐渐减少呼吸机条件定于最低限度,氧浓度(FiO2)0.2~0.4呼吸次数10~15次/min道压力20/5mmHg呼吸终末正压(PEEP)12~15cmH2O(1.18~1.37kPa)。如发生损伤或漏,应降低道压力。24~48h后采用中度呼吸。转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并观察心血管系统变化维持以下指标:pH 7.35~7.45、红细胞比积0.40~0.50血红蛋白150~160g/L>15×109/L。患儿病情稳定,检查Pa02>60mmHg(8.00kPa)PaC02<45mmHg(6.00kPa)、PH>7.30胸部X部病变明显好转时可将流量减低至50ml/(kg·min)持续4~5h如生命体征稳定,尿量适当暂时钳夹其管道观察2~4h病情无变化,可拔除插管。如患儿病情恶化,立即去钳夹恢复转流流量为60ml/(kg·min)Shah等认为有下列指标之一者可应用一氧化氮:FiO2 100%情况下动脉导管后PaO2<50mmHg;动脉氧/氧<0.3;动脉导管后PaC02>40mmHg通气指数(ventilation index)>1000;氧指数(oxygenation index)<40。但在应用中须注意以下几点:a.损害严重者吸一氧化氮无效,发生ARDS的-毛细管已出现严重炎症水肿,可影响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须早期预防性吸入一氧化氮才有意义;b.体外细胞实验可见一氧化氮能减弱收缩幅度;c.停吸一氧化氮时须逐渐减量,不应骤然停吸;d.吸入浓度在5~80ppm时,吸入的一氧化氮通过进人体环并迅速被血红蛋白灭活不会有毒性反应但浓度过高可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并进一步成亚硝酸或硝酸盐肺炎症改变和水肿,故应注意其吸入浓度和对的毒性。

C.使用体外膜式氧治疗。

D.供氧和纠正酸中毒:可减轻因缺氧、酸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管痉挛,降低右至左分流。

表面活动性物质减少的治疗:Glick等报道试用Infasurf(100mg/kg)作为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患儿出生后第1次呼吸之前通过气管插管打入Infasurf可降低表面张力和稳定呼吸功能降低压伤发生率加强流灌注及体交换。

肠减压:插入管持续抽吸减压以减轻肠道积,降低胸腔压力改善通气状况如持续负压吸其负压应不超过20cmH2O。

⑧应用维生素K和抗生素

⑨采取半坐位并稍向患侧侧卧,可减轻对健侧的压迫。

⑩注意保温。

⑪补充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总之,对新生儿罐网的胸腹裂孔疝的治疗,前强调手术前后积极用药,机械通气或体外膜式供氧,保持最大限度地及早改善体交换功能和解除动脉高压,纠正酸中毒和低氧状态才能保手术顺利进和防止术后呼吸环衰竭。

(2)婴幼儿和年长儿期手术的术前准备:婴幼儿和年长儿的胸腹裂孔疝其膈肌缺损小疝入的腔脏器少,对发育的影响小呼吸功能相对完善如无呼吸道感染和疝容物绞窄坏死手术前无需特殊处理。并呼吸道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疝容物发生绞窄、坏死除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外,须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治中毒休克

手术

(1)常规胸腹裂孔疝修补手术:手术途径有胸和修补术2种。

入路手术:损伤小,适应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和婴幼儿腔浅又常并有消化道畸如肠旋转不良等可以一并解除。患儿仰卧位,采用左上旁正中切或左肋弓下斜腔后首先将疝于胸腔脏器还纳回腔,若还纳困难,可将疝环向中向剪一段,使疝容物很容易还纳回腔。然后检查膈肌缺损的大小若膈肌缺损处暴不清楚时可将肠管用盐水纱布包好置于腔外解剖肝脏的左三角韧带使左半拉向右侧,以利于膈肌缺损的暴予以缝

胸入路手术:适应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患侧受压时间长常常反复感染并与疝入胸腔脏器粘连,甚至因粘连成封胸;右侧疝,还可出现肝脏疝环等此种情况若手术很难处理胸腔的病变,况且年长儿腔相对深,膈肌缺损就显得困难故胸手术较好手术时取健侧卧位由患侧第78肋间后外侧切进胸腔首先分离胸、及疝入脏器的粘连,并轻柔的将疝入胸腔的脏器顺序逐步还纳回腔若疝环小还纳困难时须将疝环向中向剪使疝环大,很容易的还纳疝容物。

膈肌缺损缝的手术操作无论胸还是的手术途径,缝膈肌法相同A.有疝囊者一定切除疝囊若不切除疝囊只缝膈肌缺损,其结果可能只成一个封的扩张囊状结构,日久可能成疝。B.膈肌缺损小,可沿膈肌缺损周围边缘切除一条0.5cm宽的肥厚组织以利缝,然后用7号丝线间断缝或褥式缝法直接缝(图2)。若手术时缝最后一针向胸腔插入排气管,令麻醉医师轻轻胀待胸腔体排尽后,边胀边打结并拔出流管。并在膈肌腹膜面或胸膜一层结,减少缝张力和防止缝不全。

膈肌缺损过大,直接缝有困难时可用人造织物涤纶、硅膜等修补。将补边缘与膈肌缺损边缘结或褥式缝然后尽量将腹膜皱襞或胸膜皱襞与补以减少张力。

有人采用带蒂保留运的转移瓣修补大的膈肌缺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法是在切的下缘显在其前膜的侧角置一线自膜的侧、的后面,纵切断。然后将膜、、壁层腹膜一并向下解剖和游离一定长度保留上缘成带蒂的瓣,将其提起向上转移。使腹膜面朝向腔,将上缘缝在裂孔的后缘或肋骨上下缘缝裂孔前缘止。

中脏位后,由于腔小困难术中保持良好的肉松弛状态,若用手扩张仍然不能不可勉强,可单皮肤或用涤纶布或硅等修补壁,以致

(2)腔镜或胸腔镜膈疝修补手术: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尤其电视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手术器械的问世,近年来应用腔镜或胸腔镜技术缝膈肌缺损的手术屡见于文献报道,国香港者采用腔镜技术治疗胸腹裂孔疝并获得较好疗效的报道较多,其他医院展较少,该面的工作有待今后进一步发和研究。

术后处理

(1)一般治疗:

①患儿术后应放入100%湿度的暖箱中。

②吸氧健康搜索,病情平稳者一般只需增加吸入的氧浓度。

③取半坐位以减少脏器对横的压力。

④患侧胸腔流管接水封瓶,末端浸入水平面下1~2cm负压约6cm H20为宜,拔管时间依情况而定,如无特殊情况48~72h后可拔管如系为了观察术后是否因正压助呼吸而发生张力性气胸术中留置的胸腔流管在呼吸机撤离前不宜拔除。

⑤保留管持续减压2~3天。

⑥应用抗生素维生素

⑦加强养支持治疗。

(2)发育不全的治疗与护理:密切注意呼吸环的情况重点仍然是发育不全的护理和防治气胸。对术后呼吸窘迫者除以上常规术后治疗措施外还须保持气管插管的通畅、良好的肉松弛和常规应用呼吸机,并分析调整呼吸机使患儿保持正常的氧分压和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①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可能需要数天甚至几个星期,呼吸机撤离过早或过快均可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整个救治过程中,必须注意患侧和对侧张力性气胸的发生一旦发生病情可突然恶化,表现为呼吸、环障碍,可导致围术期死亡张力性气胸多因呼吸终末正压(PEEP)过高使过度膨胀发生压伤所致故有人鵻不张采用PEEP。为了使被压缩和发育不全的逐渐扩张,正压助呼吸的压力应在5~20cmH2O(1.471~1.96kPa)为宜为防止对侧过度膨胀破裂并使纵隔保持在中线位置,可作双侧胸腔流。

亦有张,在应用普通呼吸机和管活性药物后患儿仍有发绀、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健康搜索可选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该法以极小的潮量低吸压和极快的呼吸频率(60~600次/min)通气,对环和自呼吸无影响;能使吸入体在全气管的分布和弥增加,促进CO2的排出无死腔极少发生压伤;其降低PaC02和升高pH的作用显著,可降低管阻力及动脉压,减少右向左分流;增加流和输出量改善氧并发症包括雾化不足所致的分泌物阻塞气管导管和上呼吸道损伤。

②体外膜式氧治疗:当手术后常规机械通气,而-动脉氧张力差>610mmHg长达8h、Pa02<50mmHg长达4h,或Pa02<40mmHg,或pH<7.15达2h应给予体外膜式氧治疗。

(3)动脉高压的治疗:有些患儿在外科修补手术后,脏得到一定的扩张,呼吸机能和氧状态良好,可有一段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不等的功能稳定的期所谓“蜜月期”(honeymoon period)数小时或数天后,病情可迅速恶化产生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持续胎儿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及呼吸衰竭,究其原因是发育不全缺氧、酸中毒致使管痉挛对此,可应用通气管扩张体外膜式氧、一氧化氮吸入等治疗。

预防

以下面能减少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发生。

1.某些子宫的病毒感染所致先天畸

风疹病毒综征。因此妊娠期,尤其妊娠早期预防病毒感染是重要措施。

2.重视母亲的妊娠期保健

女士应在妊娠前适当增加养,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母鸡草

下一篇 小儿洋地黄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