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后颅窝型脑积水综合征

小儿后颅窝型积水综征即非交通性积水为后颅凹先天畸要为液储积至第四脑室囊肿而发生神经损害症状。又称Dandy-Walker综征、Luschka-Magendie孔(第四脑室孔)锁综征第四脑室侧孔、中孔锁综征等。颅压增高表现 多数患儿在2岁以前出现症状,如头痛呕吐烦躁压增高症状,头颅前后径增长,枕部后突明显,临床表现要为积水,颅压增高症状。本病征是后颅窝的一种先......
目录

原因

本病征是后颅窝的一种先天畸病因未明,是胚胎早期的发育障碍,其要病变是第四脑室Magendie孔与Luschka孔阻塞,也可见于先天性积水,脑室或外储积液。

发病机制

由于第四脑室液储积而发生第四脑室囊包状扩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后蚓部缺损,由扩大的第四脑室将前蚓部和小脑半球分推向前和侧小脑幕及横突向上移位,起高位窦汇和颅后窝扩大。

本病征的病理特点是:

①第四脑室囊性扩张;

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或不发育

③有先天或以后起始的积水。

常见症状

1.颅压增高表现 多数患儿在2岁以前出现症状,如头痛呕吐烦躁压增高症状,头颅前后径增长,枕部后突明显,临床表现要为积水,颅压增高症状

2.神经损害症状 颅压增高小脑神经损害症状,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等,神经损害表现为展神经麻痹,头部控制能力差,小脑功能受损表现有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还可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及智力低下等。

并发病症

本病征部分病例可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包括骶部脊髓膨出、单纯性膨出、联包括胼胝发育不全等。尸检还可发现器官组织异位、无回、多回小脑、导水管狭窄和脊髓空洞症等。

检查项目

1.象检查

并发感染时,外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可出现贫血等表现。

2.酚红实验

为鉴是否为交通性积水临床上还可向脑室注射酚红,观察其在脊髓网膜下腔液出现的时间。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脑室注射1ml中性酚红后,做椎穿刺,使液慢慢地由穿刺针滴到一块用10%氢氧化钠湿润的纱布上,当纱布出现红色时,表明已有酚红,正常情况下或交通性积水脑室注射后2~12min,酚红就应出现脊髓网膜下腔中,如20min仍不出现,可考虑为梗阻性积水。

要的神经系统病理改变靠α超声和一般图像检查不易见到,常由积水起的枕部扩大,后颅凹颅骨透照阳性而疑诊,CT应用于临床后对本病征的诊断有了很大改观,磁共振(MRI)检查更为便并能获得更清晰的影像,包括导水管狭窄。

1.CT检查

对诊断积水有重要价值,还可区是否为交通性积水,非交通性积水(梗阻性积水)时脑室明显扩张,变为钝,可脑室扩张的情况确定阻塞的部位,单侧或双侧室间孔梗阻可起单侧或双侧侧脑室扩张,而三,四脑室正常,导水管狭窄时表现为双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张,而四脑室正常,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阻塞时,所有脑室(包括四脑室)扩张。

交通性积水时,CT显示脑室呈球扩张,程度较轻,第四脑室扩张程度最小,基底池往往扩张,大脑半球的沟增宽。

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外部性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的诊断称,CT表现为脑室扩大不明显,而基底池,侧裂,纵裂池及大脑半球沟增宽,蛛网膜下腔扩大,曾有人认为可能是交通性积水的早期表现,也有人认为此等表现为良性的,自限的蛛网膜下腔扩大,不属交通性积水,因为在2岁以婴幼儿,颅骨增长速度较的增长速度明显为快,颅骨之间间隙增大,以至在CT上显示沟,裂,池相对较宽,正常情况下,表面蛛网膜下腔可宽达4mm,纵裂池6mm,侧裂池10mm,都属正常范围,18个月~2岁以后,发育加快,实质与颅骨之间间隙逐渐变小,蛛网膜下腔增宽情况不再明显。

2.MRI检查

除显示脑室扩大外,在梗阻性积水时液可室管膜渗入脑室周围,脑室周围间质性水肿,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上表现为脑室周围有一圈高信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X线检查

X线颅骨,椎动脉造影及脑室造影有助于诊断,年长儿全部可见颅压增高征。

诊断鉴别

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多次复查头围,如发现增长过速,可协助诊断,在较大的儿童有压增高表现时,应考虑积水的可能性,应当注意在颅缝已的儿童,积水没有头颅增大的表现。

由于本病征缺乏特异症状体征,故诊断较困难,Maria报道的病例确诊时间从生前到34岁,大部分病例年龄在小于6个月时确诊。

诊断

在婴儿,应注意与下列情况鉴

1.未成熟儿 头颅增大较快,有些类似积水,但脑室不大。

2.佝偻病头颅增大多为,并有其他佝偻病症状

3.慢性硬膜下肿 常有头部外伤史(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呕吐头颅增大较慢,CT显示硬膜下腔增宽,硬膜下穿刺有较多的橘红色或黄色液体。

4.颅占位病变 如肿脓肿等。

治疗概述

确诊后惟一的治疗法是液分流术,有的先后颅窝切术(囊切除术或囊成窗术)。有的病例仅作单纯性分流术,有些病例则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流术,包括脑室腹膜分流术(VP)、囊腹膜分流术(CP)。诊治步骤如下。     

预后

本病征预后不良,以往的报道病死率达48%,近年来CT和磁共振的临床应用可及时确诊,积极和及时的治疗积水,可使预后改善病死率明显降低。

预防

本病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先天畸疾病,是胚胎早期发育障碍所致,预防措施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容,要包括检查(如乙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压、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的诊治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地蒽酚

下一篇 哈西奈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