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脓胸

脓胸是指胸膜腔被致病菌侵入,发生感染积脓。从新生儿到老年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脓胸多由化脓性细菌所起。多数脓胸继发于部感染。在小儿,金黄葡萄球菌肺炎更是常见原因。部分也可因放性胸外伤、胸手术、下脓疡或血症起。胸膜腔受化脓性病原体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称为脓胸病变范围分为全脓胸和局限性脓胸。全脓胸是指脓液占据整个胸膜腔,局限脓胸是指脓液积存于与胸壁或横隔或纵隔之间,或......
目录

疾病简介

  胸膜腔受化脓性病原体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称为脓胸病变范围分为全脓胸和局限性脓胸。全脓胸是指脓液占据整个胸膜腔,局限脓胸是指脓液积存于与胸壁或横隔或纵隔之间,或之间,也称包裹性脓胸脓胸多数是继发性的,病原体来自胸腔或胸腔附近脏器或组织间隙感染,如细菌性肺炎气管扩张感染、脓肿破溃或脓肿脓肿纵隔脓肿脓肿破溃穿入胸腔等。手术后和胸外伤起的胸腔感染也是脓胸的发病原因。病原体不同可分为非特异性脓胸和特异性脓胸。一般性细菌感染为非特异性脓胸,结核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为特异性脓胸,亦可直接称之为结核性脓胸或阿米巴脓胸。包含厌氧菌在的混菌种感染起的脓胸,其脓液呈暗灰色、较稠、有恶臭,称为腐败性脓胸。病程在4-6周以急性脓胸,早期以大量渗液为,称为渗出期。在此期排除渗液,控制感染,脓胸可获得治愈,可获良好复张。若渗出液未能清除,大量纤维蛋白沉积,纤维素膜进入到纤维化脓期,继而纤维素膜机化纤维钙化,则进入脓胸机化期,即为慢性脓胸。对于早期包裹性脓胸胸腔镜检查,打分隔,清除表面纤维膜,准确放置流管。养支持疗法可改善机体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若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不彻底,则转为慢性脓胸慢性脓胸胸膜高度增厚纤维机化固定、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功能。大量脓液成及持续发热的消耗,使病人呈现消耗状况,重者表现恶液质。慢性脓胸采用纤维切除术,胸膜切除术或胸廓术,带蒂网膜填充术,胸大瓣或瓣填充术等手术疗法,胸腔镜或胸腔镜助小切胸膜纤维剥除术是前我科治疗慢性脓胸式,以消除致病原发因素,脓腔,但术前必须应用全身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况,纠正负氮平衡和恢复水电平衡。

发病机制

(一)部感染:约50%的急性脓胸继发于部炎性病变之后。脓肿可直接侵及胸膜或破溃产生急性脓胸

(二)邻近组织化脓性病灶:纵隔脓肿脓肿脓肿,致病菌淋巴组织或直接穿破侵入胸膜腔,可成单侧或双侧脓胸

(三)胸部手术:术后脓胸多与气管胸膜瘘或食管并发生。有较少一部分是由于术中污染或术后切感染穿入胸腔所致。

(四)胸部创伤:胸部穿透伤后,由于弹、衣服碎屑等异物可将致病菌带入胸膜腔,加之常有血胸,易成化脓性感染。

(五)血症或脓毒血症:细菌可环到达胸腔产生脓胸,此类多见于婴幼儿或体弱的病人。

(六)其他:如自发性气胸、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反复穿刺或流后并发感染;自发性食管破裂,纵隔畸胎感染,穿入胸腔均可脓胸。二、病理生理胸膜腔感染细菌后,首先起脏层和壁层胸膜水肿、渗出,失去光泽及润滑性。渗出液中含多核中性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初期为稀薄清液,逐渐因纤维蛋白增多,脓细胞成外观混浊,终成脓液其量增加增快,使部受压发生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对侧,造成呼吸环机能紊乱。如有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则可成张力性脓气胸,对呼吸环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纤维蛋白沉着于脏、壁层胸膜表面,纤维膜,初期质软而脆,随着脓液变稠,纤维膜逐渐机化,增厚、韧性增强,纤维、固定并压迫组织,使膨胀受限。胸膜腔感染广泛、面积扩大,发展累及整个胸膜则为全脓胸。若感染较为局限或流不完全,周围成粘连,使脓液局限于一定范围,即成局限性或包裹性脓胸,常见部位在间、膈肌胸膜腔后外侧部及纵隔面等部位的某一处或多处。它对组织和纵隔的推压不象全脓胸那样严重,呼吸环功能影响亦较全脓胸为轻。在广泛使用抗菌素以前,脓胸的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及链球菌,以后则以金黄葡萄球菌为,2岁以下的幼儿脓胸属此类感染者达92%。气管胸膜瘘者,其脓胸多有混感染,如厌氧菌感染,呈腐败脓性,脓液含坏死组织,具有恶臭气味结核累及胸膜或有空洞破溃,可结核性脓胸

诊断

  脓胸的确诊,必须做胸腔穿刺抽得脓液。并作涂镜检、细菌培养及抗菌素敏感试验,依此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 查体可见发热面容,有时不能平卧,患侧胸部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并有叩击痛,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至80%以上,有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因胸膜腔积液的量和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少量胸腔积液可见肋窦消失的模糊阴影;积液量多时可见组织受压萎陷,积液呈外高低的弧阴影;大量积液使患侧胸部呈一均匀模糊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脓液局限于间,或位于与纵隔、横或胸壁之间时,局限性阴影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边缘光滑,有时与不张不易鉴。有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者可见液平面。

检查

1.液化验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慢性期有贫血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降低。

2.胸腔穿刺液化验

早期渗出液,继而脓性,部分有臭味,白细胞计数达(10~1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蛋白质含量>3g/dl,葡萄糖<20mg/dl,涂染色镜检可找到致病菌,进培养可确定致病菌,药敏试验用于指导治疗。

3.胸部X线检查

早期X线同一般胸腔积液征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相像,并有气管胸膜瘘时有液平。慢性期胸膜粘连,患侧胸容积缩小,肋间隙变窄,纵隔移位等。

4.功能检查

慢性期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活量减低。

5.色检查

疑有气管胸膜瘘时,可于胸腔注入1%亚甲蓝2~5ml后观察咳出色,以助诊断。

治疗

  急性脓胸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排除脓液、全身支持治疗三个面。(一)控制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素,以静给药为好,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和量。(二)排除脓液:是脓胸治疗的键。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用穿刺及胸腔注入抗菌素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年龄再大的患者,应尽早施胸腔流,排尽脓液,促使早日膨胀,必须注意选用质地、适的流管,以保流通畅有效。如脓液稠厚,需放置粗大的流管,忌用导尿管流脓液。流的正确部位为脓腔的最低处,一般为腋后线第7肋间,如为包裹性,流前应在x线或超声下定好位。局麻下切除3~5厘米长一段肋骨,穿刺抽得脓汁后切膜及壁层胸膜,以手指伸入脓腔确定部位适后,置入流管深约3cm为宜,紧密缝流管周围软组织及皮肤防止漏。术后定期x线检查,随时调整胸管;保流通畅,鼓励病人多下地活动。每日记录流量以资比较。如脓汁粘稠,可流管壁打洞向管腔另置入一径2~4毫米的细塑料管达脓腔,每日此管滴入2%灭滴灵液或无菌生理盐水500毫升进冲洗,既可使脓汁稀释便于流又可保持流管通畅。流两周后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测量脓腔,以后每周一次,待脓腔缩小至50毫升以下时即可剪断流管改为流,至脓腔缩到10毫升左右即可更换细管,逐步剪短直至完全愈。(三)全身支持治疗:应包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必要时静补液并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