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小儿减少综征即伴减少性紫癜毛细征(capillary angioma-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又称巨型病,Kasabach-Merritt综征,为先天性疾病,患者有巨大的海绵状减少及紫癜等特点,多见于新生儿期。多为先天性管畸,海绵状是由多数组织伸延,囊状扩张汇集成团而成,因其质柔软似海绵而命,若......
目录

发病原因

多为先天性管畸,海绵状是由多数组织伸延,囊状扩张汇集成团而成,因其质柔软似海绵而命,若体积较小,范围不大,不呈海绵状,则不易导致减少。

发病机制

本病征发病机制是肿发生,也可能被利用来当作皮层减少的原因,亦有认为网状皮系统吞噬作用加强,可能产生抗体,对起破坏作用,再者管不正常,使凝聚停滞于迂中,受伤而裂解等。

常见症状

在体表时,于出生后即可发现,但若在脏或体组织时,则不易发现,可呈肥大型,皮型,毛细管型,海绵窦型等,可随病程进展而不断增大,局部呈青紫色,柔软,囊性,可压缩,为单发或多发,位于四肢者最常见,通常多属良性,分布在脏和深部组织的巨大可发生邻近器官组织的压迫症状的增长与的下降呈正比,皮肤紫癜和出,但脾脏常不肿大。

并发病症

可发生邻近器官组织的压迫症状;发生皮肤紫癜和出。可出现贫血黄疸等。

检查项目

1.常规: 减少,常为(10~40)×109/L。一般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正常,并发微并病溶血时可有血红蛋白降低,可见畸红细胞和较多的破碎红细胞。

2.出时间延长,块回缩不良,酶原时间延长。

3.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增加;3P试验阳性。

4.骨髓象: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 CT,B超或磁共振等可检出脏病变部位;束试验阳性。

诊断鉴别

诊断

1.一般表现: 多见于乳幼儿,一般在生后5周发病,多见于四肢,呈多发性,其次存在于面部,颈部,躯干等,约10%者发生于脏如回肠,胸, 膜外,动脉等处,并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体表压之可缩小,失去压力后又可恢复;可导致肿大。位于小脑者多为恶性,同一 患者皮下和脏病变很少同时存在。

2.出要是皮肤黏膜出点,瘀斑或紫癜。也可发生等其他部位出,出血症状随的发展而加重,由于并发微管病性溶血,可出现贫血黄疸据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即有的存在,并伴有减少,慢性弥漫性的化验改变,易于诊断;但有时发生在脏,如胸部,骼等而被忽视,如果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增多更有助于诊断。

诊断

本病要与(DIC)相鉴,DIC病情进展快,多有严重感染,休克,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和微管病性溶血等表现。

治疗概述

1.病因治疗: 放射线照射局部可使其明显缩小,一般情况下每次照射25.8mc/kg(100伦琴),每周2~3次,总量不超过516mc/kg(2000伦琴),多数病人可在放疗6~7次以后见效。

2.上腺皮质激素: 可减少毛细管脆性,防止出和提高

3.固体二氧化碳: 能产生低温,使冻,坏死和萎缩,适用于体表,尤其是海绵状状,在表面上一块相应大小的二氧化碳霜10s左右,每周或隔周1次。

4.补偿疗法: 输,输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及切通常无效。

5.出重:减低明显者,可输注;凝机制异常所致的出,重者应在肝素抗凝基础上输注新鲜液以补充凝因子。

预后

本病征预后取决发生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治疗情况,病死率在30%以上,一般由于大量出血症压迫呼吸道窒息而死亡,亦可因或其他器官发生瘫痪或死亡,偶见管栓塞,肿缩小而自愈。

预防护理

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要还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加强养,少食多餐。

2.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3.遵医嘱服药,预防感染。

饮食保健

多吃当季盛产的蔬菜与瓜果,如大白菜、西瓜等,低盐饮食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