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胆道蛔虫症

蛔虫症是蛔虫钻入道引起的疾病。蛔虫症是人类尤其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在农村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肠蛔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消耗人体的养,并妨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小儿养不良、贫血腹痛等症。蛔虫习性喜钻孔和扭结成团,并能产生一种致肠痉挛的物质以及从肠带来感染,由此可起一系列外科并发症。如蛔虫性肠梗阻脓肿肠穿孔等。机体肠功能紊乱导致此症状发生,如发热腹泻......
目录

病因

机体肠功能紊乱导致此症状发生,如发热腹泻,肠腔环境发生改变,促使蛔虫活动增强。

驱虫药不足,激惹蛔虫活动增强。药物或饮食改变了肠腔酸碱度,蛔虫厌酸喜碱,低酸可促使蛔虫逆向上,小儿肠道常有蛔虫寄生,但一般不出现症状

当饥饿,高热,肠道术后或服用驱虫量不当后,改变了机体的正常环境,肠道功能紊乱,在环境改变,加上蛔虫有钻孔的习性,蛔虫就可以窜到十二指肠,当道下端Oddi括约松弛,功能不全,道扩张,嗜碱性的蛔虫容易钻入道,蛔虫进入道后的机械性刺激使括约痉挛,也带来了道感染。

病机

空肠回肠蛔虫受到刺激,可逆向上至十二指肠;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Oddi括约放松时,蛔虫即进入总管,管,甚至进入,蛔虫进入道后因虫体的活动平滑痉挛发生剧烈上疼痛,并可因虫体带入细菌(要是大肠埃希菌)发生道感染,脓肿,可严重地威胁患儿生命,一般小儿蛔虫症多为一条蛔虫的前半部进入道,但也曾见过数十条蛔虫进入一个4岁小儿总管的报道。蛔虫进入道后,可自动或被动排出,蛔虫退出有3种式:

①部分虫体在,尾部仍在十二指肠,因头部受到管痉挛的压迫,尾部强烈卷使虫体退出道,这种式最多见。

②虫体全部进入管,以后虫头调转,渐渐钻出。

③虫体死亡或麻痹后,部分腐烂,随胆汁排出,然而数量较多的蛔虫进入道或,则不易退出。

症状

蛔虫感染史,症状有:

1.腹痛呕吐

起病急骤,突感右上剧烈疼痛,不能安卧,弯翻滚,哭闹出汗,面色苍白或涨红,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偶吐蛔虫,间歇期疼痛基本消失,或只有上部微痛,短时间后再次发作剧烈疼痛,发作与间歇无规律,与蛔虫活动有直接系,蛔虫死在或退出道则疼痛渐消失。

2.体征

要在右上剑突旁有小范围压痛区,不发作时压痛点仍存在,并发症发生后,压痛范围增大且出现紧张,伴有发热,极少病人出现黄疸

饮食

饮食面要做到规律、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选择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养价值高。

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2岁以上小儿应定期服用驱虫药;增强体质,加强养,增强抵抗力。

治疗

(一)治疗

单纯蛔虫症用非手术疗法,大多在1周痊愈。疑有多数蛔虫进入道和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要措施是解痉止痛,促使蛔虫排出及预防或治疗感染。

(1)中药疗法:以安蛔祛虫为的。

(2)针刺疗法:迎香透四白,用捻转法。人中用震颤法。

(3)解痉止痛龄儿童用哌替啶(杜冷丁)1~2mg/kg加阿托品0.3~0.5mg注。阿司匹林有止痛解痉作用,高酸性物也有驱虫作用。

(4)抗生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灭滴灵)及红霉素等用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5)驱虫药:参阅蛔虫病或用氧驱虫

2.手术疗法

蛔虫症的手术指征为:

(1)长期(1周以上)严重的剧痛,非手术疗法不能控制,剑突下紧张范围扩大或有黄疸者。

(2)肿大有压痛,超声波检查疑有脓肿

(3)道造影死虫长期不能排出者。手术法为切总管取虫,并作总管流。

(二)预后

及时诊断治疗,防止发生并发症,多数预后良好。

检查

1.大便检查可发现虫卵,大便潜可阳性。

2.外周象并发感染时,有感染性象,病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生化检查炎时转氨酶可增高。

4.十二指肠流检查十二指肠流液可见虫卵。

5.钡餐或十二指肠注钡造影可见十二指肠有蛔虫影。

6.服或静道造影可于道各部查出虫影。

7.十二指肠镜逆道造影最可靠的诊断法为纤维十二指肠镜逆道造影或取虫。

8.B超检查可显示总管扩张及蛔虫影。

诊断鉴别

诊断

1.临床特点有便虫或吐虫史,有服驱虫药史,阵发性剧烈上疼痛及剑突右侧压痛点。

2.实验室检查和助检查结果做十二指肠流,三部分流液都可有蛔虫卵,据以上可做出诊断。

诊断

胆囊炎,胆石症和腺炎相鉴,但本症可起前述并发症,依靠病史和助检查协助鉴诊断。

并发症

蛔虫症的并发症要有下列几种:

1.道感染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发热,右上压痛紧张范围扩大,且持续存在,有时于右季肋下能摸到肿大疼痛胆囊,末梢象白细胞增高。

2.道坏死原来的阵发性剧痛减轻,但剑突及右季肋下压痛区扩大,并出现紧张,如有坏死穿孔,则紧张范围更扩大至左上或右下,发生胆汁腹膜炎时,出现全膨胀,紧张,并有时出现休克

3.炎和脓肿蛔虫起的炎表现为肝大并有压痛,高热,白细胞增高以及转氨酶上升,脓肿成时,原有的阵发性剧痛消失,而以高热,肝大及压痛为症状肝脏超声波检查可测知单一或多发脓肿,有时脓肿破入下或胸腔,出现脓肿脓胸

4.腺炎由于道出括约痉挛及蛔虫堵塞道出,使液反流而发生急性腺炎,左上有压痛和紧张,及尿淀粉酶增高。

5.肝脏道出蛔虫上管,因严重感染可导致道出消化道排出,表现为大量便,呕吐咖啡样物或呕血

6.胆石蛔虫卵或蛔虫残体都可成为核结石,是道蛔虫的后遗症,在儿童期很少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牛毛刺

下一篇 苯甲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