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

膜下肿是指由于外伤或凝功能障碍起硬膜下的出,液在蛛网膜和硬膜之间的腔隙的蓄积,造成损伤。慢性硬膜下肿系指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已成包膜的肿。绝大多数肿来自于轻微的被忽略的头部外伤,小儿常因产伤起。小儿慢性硬膜下肿双侧居多,出多来源于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的破裂,出压力低,成较慢,通常并不起颅压的快速增高。膜下肿(subdural ......
目录

概述

  膜下肿(subdural hematoma)是指由于外伤或凝功能障碍起硬膜下的出,液在蛛网膜和硬膜之间的腔隙的蓄积,造成的损伤。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肿。

慢性硬膜下肿系指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已成包膜的肿。绝大多数肿来自于轻微的被忽略的头部外伤,小儿常因产伤起。小儿慢性硬膜下肿双侧居多,出多来源于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的破裂,出压力低,成较慢,通常并不起颅压的快速增高。

流行病学

  硬膜下肿发生率较硬膜外肿要低。北京天坛医院1994~2000年共收治129例,占同期儿童颅肿492例的26.2%。慢性硬膜下肿可发生于儿童各年龄期,但发病高峰为6个月以小儿,婴儿后期很少发病。

病因

  多由于头部外伤起,新生儿由产伤起,部分患儿有凝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慢性硬膜下肿的包膜多在伤后7~10天成,2~3周后完成。包膜靠近硬膜侧较厚而且供丰富,粘连紧密;而靠近蛛网膜一侧囊壁较薄,与周围结构连接疏松。囊的积多已液化,大量变性的血红蛋白和红素使其呈“油色或咖啡色”。包膜液化液中蛋白成分较高使其呈高渗状态,能通过侧纤薄的囊壁吸收低渗的液,使肿不断增大。也有人认为是包膜新生的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白蛋白的渗漏造成的肿腔高渗状态。近来研究认为患儿的临床症状性加重并不完全是因为肿的压迫起,大面积肿包膜机化会造成残留的流桥静牵拉和狭窄,进一步导致大脑半球的静回流减少,最终这些静的栓塞将会产生静回流性水肿,使神经受损症状加重。

临床表现

  要是慢性受压和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患儿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慢性压增高的症状。大约60%的患儿表现为头围进性增大、前的膨隆、呕吐易激惹或嗜睡,年长的患儿可出现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或视力减退,眼底检查多见视盘水肿网膜。对于有头颅增大呕吐和前膨隆的慢性硬膜下肿要注意与先天性积水相鉴,但前者头颅增大的程度不如后者,而且积水的患儿枕区叩诊常出现鼓音或破壶音,慢性硬膜下肿区的叩诊常为钝性实音,而且缝分离在先天性积水的患儿中也较比明显。大约40%的患儿因皮质的受压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征象,表现为偏侧的肢体力减弱、轻瘫或锥体束征阳性,中枢性面瘫或失语等症状;粘连钙化的包膜刺激皮质可促发癫痫

并发症

  多见视盘水肿网膜,皮质的受压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征象,轻瘫或锥体束征阳性,中枢性面瘫、失语或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可做诊断性穿刺,穿刺部位多选在前侧角中线3cm处,45°进针0.5cm,即可到达硬膜下腔,可见有大量陈旧棕色褐色液流出,即可明确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头颅ct扫描多表现为颅骨下“新月”密度均匀的稍低密度占位,但密度值却稍高于液的密度,原因是其中蛋白的含量增高,增强扫描可见肿的包膜强化。

诊断

  年龄小于6个月,有轻微的外伤或产伤病史,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头围增大、慢性压增高症状,并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体征时,应考虑有慢性硬膜下肿的可能。应结合病史做头颅ct扫描,对于高度怀疑的患儿还可诊断性穿刺,有大量陈旧棕色褐色液流出,诊断多可明确。

鉴别诊断

  与起颅压慢性增高的疾病相鉴,如先天性积水患儿,硬膜下积液,占位性病变患儿,借助ct和诊断性穿刺及病史可助诊断。

治疗

  对于年长的患儿,治疗基本同成人,多采取外科钻孔冲洗和外流术。对于婴幼儿有双侧慢性液化肿者,而且临床症状轻微(呕吐易激惹而没有意识水平的变化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可反复穿刺流,穿刺时应避免一次放液过多过快,以免使位移过多造成对侧肿,绝大多数的患儿过数次穿刺后可以治愈;对于反复穿刺仍持续存在的积液也可硬膜下-腔分流术;近来,有者报道利用脑室镜对小儿慢性硬膜下肿进钻孔冲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积液的复发率。对于肿包膜粘连增厚已妨碍组织发育者,应颅手术,将肿积液连同包膜一并切除。手术中要对脏层包膜尽可能切除,对镰或侧裂等反折粘连严重部位不可强剥离,以免损伤实质;对不能切除的囊壁也要放射状切,充分解除组织束缚;肿的壁层多与硬膜粘连,有大量新生管,强剥离术后容易再出,处理应当慎重。

预后

  多数患儿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好转,并能完全康复。但对于肿包膜钙化粘连严重者,可限制幼儿组织的正常发育,患儿可有智力低下、偏瘫癫痫等后遗症。

预防

  重视围生期保健,防止早产难产;提高接生技术,防止新生儿损伤;看护好各年龄段小儿,防止外伤;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防止维生素k缺乏起的自发性出血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直当药

下一篇 休克型肺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