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类由腔和远端积聚大量富含磷脂蛋白质样物质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其以和细气管充满PAS染色阳性,来自的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其特征。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发病约3倍于女性。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如胸腺萎缩、免疫缺损、淋巴细胞减少等)有。粉尘尤以接触矽尘的动物可起PAP,故认为可能是对某些......
目录

疾病概述

蛋白质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简称PAP),又称Rosen-Castle-man-Liebow综征。以和细气管充满PAS染色阳性,来自的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其特征。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发病约3倍于女性。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功能障碍(如胸腺萎缩、免疫缺损、淋巴细胞减少等)有。粉尘尤以接触矽尘的动物可起PAP,故认为可能是对某些刺激物的非特异反应,导致巨噬细胞分解,产生PAS阳性蛋白质。

疾病病因

病因未明,推测与几面因素有:如大量粉尘吸入(铝,二氧化硅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婴幼儿),遗传因素,酗,微生物感染等。而对于感染,有时很难确认是原发致病因素还是继发于蛋白沉着症。例如巨细胞病毒,卡氏孢子虫,组织胞浆菌感染等均发现有高蛋白沉着。

虽然启动因素尚不明确,但基本上同意发病过程为脂质代谢障碍所致。即由于机体、外因素作用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到前为止,研究较多的有巨噬细胞活力,动物实验明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后其活力明显下降,而病员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颗粒可使正常细胞活力下降,气管灌洗治疗后,其巨噬细胞活力可上升。

而研究未发现Ⅱ型细胞生成蛋白增加,全身脂代谢也无异常。因此前一般认为本病与清除能力下降有

疾病病理

大部分呈实变,胸膜下可见黄色或黄灰色,切面有黄色液体渗出。镜检示及细气管有嗜酸PAS强阳性物质充塞,是Ⅱ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磷脂与液体中的其它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的结物,隔及周围结构基本完好。电镜可见巨噬细胞大量增加,吞噬表面活性物质,胞浆肿胀,呈空沫样外观。

症状表现

发病多隐袭,典型症状为活动后气急,以后进展至休息时亦感气急,咳白色黄色、乏力、消瘦继发感染时,有发热、脓性。少数病例可无症状,仅X线有异常表现。呼吸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呼吸困难紫绀亦趋严重。

胸部X线表现为从两侧门向外放的弥性边缘模糊细小结阴影,常融状,病灶之间有代偿性肿或成小透亮区。

并发症

可并发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

疾病诊断

气管灌洗物检查或纤支镜或剖胸活检作出病理诊断。咳出的80%乙醇固定,PAS染色有15%阳性的脂质。

诊断依据:

少数病例可无症状,仅X线有异常表现。呼吸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呼吸困难紫绀亦趋严重。

疾病检查

要检查

蛋白质沉积的检查有胸部X线,胸部X线可表现为弥漫性小结影斑状影或大实变影,HRCT可见“地图样”或“铺路石样”的特征性改变;

蛋白质沉积的检查还包括纤维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示充满PAS阳性的粗颗粒状物质,灌洗液可见大量无定的碎,常伴PAS染色阳性的巨噬细胞。

助检查

影像表现 典型的胸表现是双对称的填充性阴影,门旁的浸润阴影延伸至外带,呈“蝴蝶状”分布,双肋角往往不受累及。可是多数的PAP病例报道PAP的胸没有上述典型的特征,因此X线胸的表现通常不具有特异性。 胸部HRCT能清晰地显示部受累的范围和特点。磨玻璃影与正常脏分界明显,呈“地图”样分布;小和小间隔增厚,呈多角,称为“铺路石征”;或者表现为大的实变影伴气管征,周围环绕着磨玻璃影(图1)。极少数病例有间质纤维化的表现,往往是疾病晚期。这些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与功能以及脏气体交换障碍密切相功能和分析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障碍最为常见,没有显著的流受限。病变早期,部分患者的功能正常。1/3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和超过半数患者在运动时,出现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差增大,这要是通气流比例失调和分流率增加所致。 气管灌洗液 气管灌洗液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外观呈乳状浑浊液体,静置后沉淀分层。光镜下可见非细胞性的小体,姬姆萨染色呈嗜碱性,PAS染色阳性景显得“很脏”, 可见大量的细胞碎屑,PAS染色阳性;巨噬细胞呈沫样改变,胞浆可见PAS阳性包涵体。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比例增高。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样多层状结构和层状小体,其成分是磷脂。 生物标志物 80%PAP患者清和气管灌洗液乳酸氢酶水平轻度增高,全灌洗或自发性缓解后,乳酸氢酶水平能够恢复正常。清乳酸氢酶水平与PaO2或-动脉氧分压差成显著地正相,可以作为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上皮细胞产生的其他蛋白产物,如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KL-6以及表面活性物质A,B,D的清水平也增高。PAP患者BAL中天冬氨酸肽酶A和组织蛋白酶H的水平和活性也显著增高,这些指标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0]。 抗GM-CSF抗体 原发性PAP患者液和BAL中都能检测到抗GM-CSF抗体,而先天性或继发性PAP患者中不能检测到抗GM-CSF抗体,健康人群中只有0.3%(4/1258)呈阳性。液和BAL中抗GM-CSF抗体阳性对诊断PAP具有高度的敏感性(92%~100%)和特异性(98%~100%),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PAP的重要依据。处于疾病活动期需要治疗的患者,清或BAL抗GM-CSF抗体滴度显著地高于自发缓解的患者,抗GM-CSF抗体也可以作为监测疾病活动性的指标。BAL中抗GM-CSF抗体的水平与清乳酸氢酶,PaO2,-动脉氧分压差,脏一氧化碳弥量,胸或胸部HRCT评分等显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密切相,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是否采取全灌洗治疗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组织病理 光镜下可见腔和终末细气管几乎完全填充着无细胞态的PAS染色阳性物质,和间质结构多数正常,有时间隔增宽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伴纤维成。电镜下可见样多层状结构,巨噬细胞胞浆也有类似的包涵体。原发性PAP腔和远端道PAS阳性物质较为均匀一致,而继发性PAP往往呈灶状或分布不均匀。

鉴别诊断

气管灌洗物检查或纤支镜或剖胸活检作出病理诊断。咳出的80%乙醇固定,PAS染色有15%阳性的脂质。少数病例可无症状,仅X线有异常表现。呼吸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呼吸困难紫绀亦趋严重。

疾病治疗

要针对如何清除沉着于蛋白样物质。近年来用双腔气管导管(Carlen导管)或纤支镜作一侧的生理盐水灌洗,定期交替进。近期疗效显示患者呼吸困难功能均有改善,半数患者X线胸可变清晰。远期效果则多数保持缓解状态,少数患者复发,常在6-24个月,可再作灌洗。

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少见呼吸病,以及终末呼吸性细气管沉着大量的表面活性蛋白及脂质为特征。据发病,可将其分为原发性PAP 与继发性PAP两类。继发性PAP的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

对于原发PAP,明确有效的治疗法是气管灌洗,即通过灌洗清除沉着的蛋白质和脂质。其效果取决于灌洗量,分次单侧全盥洗较纤支镜盥洗效果好。然而,当患者功能严重损害时则无法接受这一治疗法。其原因是盥洗一侧很少有可交换的体,结果起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虽然可选择体外环或在高压氧舱进灌洗,但会增加费用和并发症,也不便于操作。此外,灌注结束时残留的液体可达0.5-1.0升,需2-3天才能吸收干净,也会影响患者呼吸功能。

为克服这些不足,自1999年始试用了自己改良的全麻密加压给氧分侧盥洗术,与以往法的差是新法中有2个重要的改良:

1、盥洗时给予密加压给氧。向灌注生理盐水至单侧总量后,手动挤压给氧同时保持呼末正压5厘米水柱,使其中纯氧和盥洗液充分混30-60次后再回收盥洗液。

2、在首次和结束前的两次盥洗液中,均在生理盐水盥洗液中加入上腺素(1mg/L)。

第一个改良有三个有益作用:

(1)使盥洗液与充分接触,增加盥洗效果;

(2)改善氧功能,特单侧通气不能保持氧分压在安全范围者。因为它可以使纯氧混在液体中,充分与接触而增加氧。如果术中氧饱和度降低,除调整非盥洗的吸氧浓度和呼吸支持参数外,还应增加盥洗侧的给氧挤压时间;

(3)在盥洗侧加压给氧的同时,可由于压的升高而减少分流量和改善动脉氧分压。第二个改良的有益作用是在生理盐水盥洗液中加入上腺素后,不但有利于舒张气管和回收盥洗液;而且有利于吸收残留液体,减少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疾病预防

1、避免感染分支杆菌病、卡氏囊肿肺炎、巨细胞病毒等;

2、 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疾病转归

PAP临床过程变异性大,既可以自然缓解,也可能死于肺炎呼吸衰竭。可以将PAP患者分为三类,稳定型、进展型和自然缓解型,其中自然缓解病例不足10%。PAP患者2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为79%、75%和68%。PAP患者容易并发感染,特是机会性病原菌(如奴卡菌)感染,提示宿的免疫功能缺陷。

相关资料

蛋白沉积症的多层CT表现及影像病理对照研究

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部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活动后促、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无特征性,极易误诊,诊断要依赖于病理检查。多层ct(msct)的问世,使单次屏时间完成高质量的全薄层扫描成为现实,极大提高了图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还能清晰显示次级为单位的细微结构,极大提高了ct在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收集病理实的6例pap,综外有文献 ,探讨pap的影像病理联系及其多层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

资料与

1、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1月~2005年6月经病理实的6例p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例,女2例,年龄25~55岁,平均42岁。病程7个月~10.3年,其中1例有粉尘接触史5年。临床症状包括:促(6例)、咳嗽咳痰(5例)、胸痛(2例)、中带丝(1例)及发热(1例)。体格检查: 2例无明显阳性体征;4例出现双下湿啰音;杵状指1例;紫绀1例。

2、影像检查

采用ge lightspeed qx/i多层ct扫描机,常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范围自尖扫至底。扫描参数:层厚5mm,螺6∶1,床速15mm/s,管电流210ma,管电压120kv。增强扫描所用对比碘帕醇(300mgi/ml),高压注射器给药,量80ml,注射流率2.5ml/s,给药始后32s进增强扫描。其中4例同时进病变区hrct扫描,扫描参数: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层厚1.25mm,间隔1mm,算法重建。

3、组织病理检查

6例患者均在多层ct检查后接受气管灌洗(bal)及气管活检(tblb)'其中2例因tblb未确诊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bal液(balf)沉淀物及活检组织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奥辛蓝(ab)染色,在光显微镜下观察。

4、影像评价

采用单盲法由从事影像诊断的教授1治医师2,分析6例患者的多层ct平扫及增强表现,以活检结果为对照,探讨pap的影像病理联系及其多层ct表现特征。

本组共6例病理实为pap患者,其多层ct诊断结果分为:特发性间质纤维化2例;浸润型结核1例;癌1例;肺炎1例;蛋白沉积症1 例,诊断正确率17%。6例患者均见双在分布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密度欠均匀,态呈三角和多边,少数呈、弧线形,全部病灶边界清楚。其中4例可见部分病灶融块状。所有患者病变分布以门区及野外带为,上下均可见到,在周围正常组织衬托下。4例患者的hrct图像还可见到在斑状毛玻璃影中增多、增粗、紊乱的间隔,呈铺路石样(crazy paving appearance)表现。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相邻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表现。本组所有病例未见气管像,msct增强扫描均未见病灶强化以及纵隔或淋巴结肿大征象。心脏大小态在正常范围。

病理表现

病理发现此6例患者充满大量红色云絮状、无定蛋白样物质。4例患者病变区见小间隔水肿、增厚,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所有患者间隔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结构未见破坏。全部病例灌洗均可见乳白色牛奶样混浊液,3例可见沉淀物。全部病例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均为阳性,奥辛蓝(ab)染色均为阴性。

讨论

蛋白沉积症临床非常罕见,由rosen等于1958年首先报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前认为与表面物质代谢异常或巨噬细胞的清除异常有,部分患者还可能与粉尘或某些化物质吸入所致的特异性反应有,也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障碍、液和淋巴系的恶性肿以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有

影像与病理

联系充满大量红色云絮状或细颗粒状无定蛋白质样物质为pap的病理改变,而壁、气管壁和胸膜病变不明显。病变区与相邻正常组织界限清楚,结构保持完整,间隔多数正常,少数可因间隔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而增厚。

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蛋白沉积症出现不同的影像征象。当病变仅累及腔,以蛋白质样物质充填腔为,而间隔无水肿及炎症细胞渗出时,ct检查可见毛玻璃样斑状高密度影,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成明显分界,在野中呈地图样表现。

本组所有患者均可见此征象。其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变分布以为单位,小间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变蔓延有据 文献,即使做过灌洗的患者,其剩余的肺实变仍然边界清楚。

msct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说明病灶缺乏供及无肉组织成。当病变累及小间隔,小间隔因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而增厚时,hrct上可见实变区出现增厚的小间隔,围绕实变的叶形成铺路石样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本组4例患者见此征象。hrct能够清楚地显示pap患者的次级结构,发现胸部x线平及常规ct所不能发现的pap患者及小间隔病变,从而更好地评定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本组中hrct图像显示pap患者增粗的纹理符间隔走,与纤维化表现不同,病理上pap患者的小间隔也无纤维化改变发生。

pap病变分布以双多见,可仅累及一侧,野中央及外周均可发生,上下分布无明显差异。文献报道当实变与含混杂并存时,还可见到实变阴影出现蜂窝状透光区,但是气管像不多见。本组病例中均未见。蛋白沉积症为非感染病变,部分者认为该病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若出现明显淋巴结肿大则多数与感染有。本组所有病例均未见到纵隔、淋巴结肿大。

总之,对于部弥漫性病变,ct表现为地图样及铺路石样时,高度提示pap诊断。胸部ct扫描特是hrct能提高对pap的早期正确诊断。本病好发于30~50岁成人,偶见于儿童及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见症状活动后促、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亦可为干咳。低热、乏力、胸痛咯血者少见,部分病例可咯出小块冻样物质。部分患者体格检查可闻及少许底部湿啰音,约1/5患者出现杵状指,重者可致发绀。患者预后差异大,部分可自缓解,复发常见,约1/3患者因呼吸衰竭并感染而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酸钠

下一篇 小儿高黏稠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