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只要及时发现,尽早解除梗阻,大多数功能衰竭可以好转,泌尿系统是一个管道系统,管腔通畅才能保持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管腔发生梗阻就影响尿的分泌和排出,泌尿系统外很多病变都会起管腔梗阻,梗阻位置可能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本身、输尿管膀胱连接部,膀胱颈或尿道,梗阻愈接近脏则积水发生越快。泌尿系梗阻在小儿泌尿系病变中占重要地位,泌尿系统中很多病变和梗......
目录

病因

以梗阻的性质而言,最重要的是机械性梗阻,但神经性功能障碍在患儿泌尿系梗阻中也是一重要因素。下面简述起患儿泌尿系梗阻的常见原因。

一般输尿管以上的梗阻称为上尿路梗阻,而膀胱膀胱颈部、后尿道及前尿道等部位的梗阻称为下尿路梗阻

1.尿道

常见的原因有狭窄,狭窄处可在包皮尿道尿道尿道狭窄多由创伤或炎症所起。而先天性前、尿道瓣膜,前尿道憩室是患儿泌尿系梗阻的重要原因。此外尚有尿道结石,盆腔及会阴部肿也可起梗阻。

2.膀胱膀胱颈部

膀胱神经功能障碍是较常见的原因。此外膀胱膀胱憩室,重复膀胱),结石膀胱、外肿都常起梗阻。

3.输尿管

狭窄的异位输尿管输尿管囊肿输尿管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在患儿较成人多见,而结石和盆腔肿浸润压迫也是梗阻原因。

4.肾盂

最多见的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先天性狭窄,也可因该部瓣膜,异位管压迫造成梗阻。(如)和异位时尿流不畅。结石及肿也可起梗阻。

临床表现

由于梗阻的部位和性质及产生的速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起泌尿系梗阻的原发病若比较易于发现,如泌尿系结石,肿等,临床上便很少出现积水的表现。患儿肾盂的容量随年龄而异1岁左右为1~1.5毫升,5岁以患儿约每岁增加1毫升,以后逐渐接近于成人为5~7毫升。故只有积水达到较严重程度时,才会出现部肿物或功能衰竭的病象。下尿路梗阻起排尿困难、尿频和尿不尽感,虽有双输尿管积水但无临床表现。上尿路梗阻本身并无病象,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异位管压迫等所致积水达数百毫升甚至可达1000~2000毫升,则出现部肿物。积水的另一类表现是间歇性梗阻起间歇性积水。当尿液积滞时,可有部酸痛或胀痛,恶心呕吐和尿量减少。当梗阻缓解后,疼痛消失,排出大量尿液部检查有时可触及肿物。

由于积水可无自觉或客观症状,潜在进性双肾病变能起尿毒症。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贫血等,并可伴有压。幼儿尿路梗阻可表现为尿失,夜尿症等。下尿路梗阻表现为充溢性尿失,而上尿路梗阻巨大积水有大量尿排出时,也可有尿失及夜尿症。下尿路梗阻表现为充溢性尿失,而上尿路梗阻巨大积水有大量尿排出时也可有尿失及夜尿。尿道狭窄并发尿道炎时,可慢性附睾炎,尿道感染严重时并发尿道周围脓肿脓肿破裂成尿漏。

此外,积水最初的表现可以是急性泌尿系感染生长迟滞。

检查

X线检查是要确诊法,平可见影轮廓,骼影,阳性结石钙化影。

肾盂造影可了解双侧输尿管情况。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也常用于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应注意病史,当患儿诉说腹痛痛时,须与症鉴。如以部肿物为突出表现,则须与其他腹膜后肿物如母细胞畸胎神经母细胞等鉴。如以膀胱颈部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为诉,则须注意排尿情况,如排尿细小无力,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后有滴尿等,如膀胱有移动性梗阻,则尿流可突然发生中断,须做肛诊,注意有无盆腔肿结石,以及肛门括约情况,插入导尿管除能测剩余尿量外并可除外尿道狭窄。

治疗

最理想的治疗是解除梗阻,改进或维持功能,这就需要据梗阻的部位,性质及双侧的情况来决定。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可做狭窄段切除及同时做肾盂造瘘治疗。如果患儿因为梗阻已起严重损害,情况危急或是梗阻的原因不能解除,则应在梗阻之上做尿液流,如造瘘,输尿管膀胱等。这种流可以是暂时性的,在梗阻解除后即终止。如果梗阻无法解除,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如同时有尿路感染则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也很重要。

预后

预后与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及发生速度的不同有,如能及时顺利解除梗阻,则预后良好,如梗阻不能通过、外科治疗而解除,常须长期流。

预防

预防上尿路结石的发生,应消除尿路梗阻因素,如对于先天性尿路畸应积极处理。如早期发现包皮尿道的狭窄,及时予以解除。

创伤和炎症时应及时控制炎症,彻底治疗尿路感染,防止发生尿路的梗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管药

下一篇 红筷子冠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