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动脉瓣狭窄(congenital aortic stenosis,CAS),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第6位,是胚胎动脉瓣互相融呈多种畸,如单叶瓣、双瓣、三瓣或四瓣,以双瓣最多见。瓣增厚,瓣环发育不良,造成瓣狭窄。成人动脉瓣狭窄多为湿性或动脉硬化性而儿童动脉瓣狭窄则以先天性多见。瓣膜型狭窄半数以上为二动脉瓣。其次为瓣粘连、增厚或融,中央留一小孔直径......
目录

病因

成人动脉瓣狭窄多为湿性或动脉硬化性而儿童动脉瓣狭窄则以先天性多见。瓣膜型狭窄半数以上为二动脉瓣。其次为瓣粘连、增厚或融,中央留一小孔直径2~4mm。本型虽很少,但常伴有动脉缩窄或动脉导管。重度动脉狭窄的婴幼儿,动脉环的发育可能很差,会造成左发育不全和动脉发育障碍及锁。儿童动脉瓣膜狭窄很少继发瓣膜钙化,但成人先天性动脉瓣狭窄由于流冲击,最终都可起瓣增厚及钙化。瓣下型狭窄可分为局限性动脉瓣下狭窄与肥厚性瓣下狭窄。肥厚性瓣下狭窄属于特发性肌病范畴。局限性瓣下狭窄系球退化不全室流出道瓣下0.5~1.0cm处有纤维环或窄而长的纤维组织起狭窄。婴幼儿瓣下型狭窄常由室出间隔向后偏移进入室流出道造成,并多伴发动脉缩窄或动脉弓离断,一般很少诊断出来。

发病机制

1.病理分类

瓣上型狭窄有3种态,最常见的是局限型也称沙漏型(hourglass type),系动脉中层明显增厚,结构紊乱,在动脉窦上缘成一个缩窄的环状嵴;其次是隔膜型,系由纤维纤维组织成的半环状隔膜,伸向动脉。全部型系动脉全部发育不良,本病患者由于室排出受阻,收缩压必须增高,才能保持大致正常的环压,严重者室收缩压高达200~250mmHg(28.0~33.3kPa),室收缩时间延长,室壁增厚,狭窄后的动脉压力偏低,压略缩小,由于冠状动脉口部可能亦有狭窄,或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流时间相对缩短,以及收缩期通过狭窄瓣的急速流造成抽吸现象的影响,而使冠状动脉不足,

2.病理生理

动脉瓣狭窄的流动力改变为室排受阻,病理生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瓣膜的狭窄程度,由于动脉瓣狭窄,室射时阻力增高,为了维持正常输出量和压,室收缩力代偿性增加,射室壁张力上升,收缩期延长,做功增加,代谢和耗氧量增加,由于室壁代偿性肥厚,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不能相应的增多反而减少,其原因有:

(1)冠状动脉也有狭窄。

(2)舒张时限相对缩短,冠状动脉灌注时间缩短。

(3)左室收缩期高压使冠状动脉壁受到的挤压,增加了灌注的阻力。

(4)收缩期流高速通过动脉,因Ventyri效应产生抽吸作用减少了冠状动脉液灌注量,以上多种原因都可使肥厚的严重不足,膜下出现缺,坏死,导致力衰竭甚至猝死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本病多见于男性症状轻重决定于狭窄程度。如狭窄超过动脉正常面积的25%以上,即动脉在小儿减小至0.6cm2时可出现症状,如发育障碍、易疲劳呼吸困难昏厥前区疼痛、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一般则无症状,无青紫及呼吸困难等。

2.心脏检查

心脏大小正常或扩大,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或左缘第3、4肋间扪到收缩期震颤并可听到Ⅲ~Ⅳ级粗糙的喷射性杂音,在音图上呈菱形,向右颈部、尖甚至肘部传导。有时在动脉瓣区尚可听到收缩早期喷射音,动脉瓣区第2音正常或减弱。若动脉狭窄,同时伴有动脉不全时,则在 动脉瓣区有高音调的舒张期杂音。周围动脉压正常或降低,如狭窄程度严重压较正常时减低。

检查

1.X线检查

心脏正常或扩大,以室增大为,透视下收缩强烈。动脉影亦因狭窄后扩张而增宽。钡餐时在右前斜位可见房增大。

2.电图检查

正常或显示左室肥大伴劳损。Ⅰ、Ⅱ导联及前区导联V5、V6,可见T波倒置。

3.超声动图检查

动脉线间的动瓣波不能见到正常的放与,呈一条较粗的线,随线作同步移动。有时可见到放,但分离的幅度较小。动脉直径与瓣膜水平的动脉部直径比较,相对较小。左室壁及室间隔增厚明显。尚可应用多普勒技术估测跨瓣压差。

4.导管检查

导管检查帮助不大,仅显示管、动脉室压力均增高。左导管检查发现动脉或周围动脉收缩压降低而室收缩压增高,二者间压力差明显,说明动脉有狭窄。周围动脉压力线上升缓慢,上升支上且有切迹。室造影显示室壁增厚及动脉狭窄的部位与程度

5.CT和MRI

CT和MRI检查对动脉瓣狭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MRI自旋回波T1W图像可显示动脉瓣增厚,室向性肥厚,动脉狭窄后扩张等改变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上可见低信号的异常流束向动脉喷射,通过流速测量还可估计动脉瓣狭窄所导致的压力阶差的大小,梯度回波电影序列还可非常准确地测量出室舒张末容量和室射分数,如有动脉不全,于可见低信号的异常流。造影增强磁共振管成像序列和多层螺旋CT则对动脉狭窄后扩张显示较好,对动脉瓣狭窄与其他动脉扩张的疾病的鉴有一定的帮助。

6.心血管造影

动脉瓣狭窄心血管造影检查通常从室造影始。重症动脉瓣狭窄,因导管通过狭窄的动脉瓣相当困难可先做动脉造影,观察射流向及有无动脉瓣反流后,再设法将导管头端送入室做室造影。动脉造影和室造影导管均选择左造影导管,投照位置用左前斜位或正位。造影用欧米帕克350,动脉造影1.5ml/kg,室造影1.2ml/kg。正常的动脉瓣有3个瓣,瓣窦也有3个瓣薄,室收缩时瓣,直达瓣窦边缘,动脉从上到下宽度比较均匀。先天性动脉瓣狭窄患儿心血管造影有时可对二瓣畸做出诊断。当动脉造影舒张期有两个瓣窦时,应考虑动脉二瓣。该两个瓣窦的大小相近或其中一个,并非所有动脉二瓣畸均能心血管造影做出正确诊断,一部分动脉二瓣畸在造影时仍可见有3个瓣窦,这是由于两个瓣窦融时中间常有一个缝此缝较深时在造影上看上去像有3个瓣窦。

动脉瓣常有增厚,使原来在造影上仅勉强可以辨认的动脉瓣变得清晰可见。室收缩时瓣膜不能完全放,瓣向上成拱态,被称为幕征或“征”,而发育不良型动脉瓣狭窄则无此征象动脉瓣狭窄由于瓣狭窄室造影时可见一束造影从狭窄的瓣喷射而出,这种征象称为“射流征”,造影束的宽度反映瓣狭窄的严重程度,射流宽度常被用来判断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的效果。动脉造影时,不含造影从狭窄的瓣喷出,该束左室冲淡了动脉的造影成一个透明囊称为“负性射流征”,也同样有代表瓣狭窄严重程度的意义。除上述征象外,心血管造影时还可见到室肥厚、动脉狭窄后扩张等表现,部分动脉瓣狭窄患儿伴有动脉不全对准备做球囊扩张治疗的动脉瓣狭窄患儿,球囊扩张术前后都必须做动脉造影,以观察是否由于球囊扩张治疗而起或加重了动脉瓣的不全。

诊断

据临床表现、胸骨右缘第2肋间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以及X射线、电图及超声动图的资料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常需与湿动脉瓣狭窄鉴湿动脉瓣狭窄是后天性心脏病,临床有发热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有抗“O”增高,沉增快等特征,湿热的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3岁以下罕见,出现瓣膜病变的时间更迟,往往需要在心脏炎后反复发作半年至2年以上,且要侵犯二尖瓣,本症因有明显的杂音及左室肥大,需与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鉴要依赖右导管检查。

并发症

动脉瓣狭窄患者,室肥厚,收缩功能一般正常。严重动脉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室扩张,收缩功能不全,由于室肥厚,室顺应性下降,二尖瓣流E/A<1,由于心脏肥厚,冠状动脉不足,可造成,乳头坏死,膜弹力纤维增生,造成二尖瓣反流,可力衰竭,室纤颤或急性水肿等,动脉瓣狭窄的常见并畸动脉导管(20%~65%),动脉缩窄(11%~53%),二尖瓣异常(25%),动脉瓣狭窄,动脉瓣下狭窄,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动脉弓离断和动脉不全等。

治疗

一旦确诊为本病后须限制体力活动以减轻左负担若有昏厥前区痛或力衰竭等严重症状,应及时作进一步检查:电图显示左室肥厚伴劳损;左室与动脉之压力阶差>80mmHg;动脉面积<0.5cm2/m2体表面积。凡符以上各项条件之一者须予以手术治疗。在体外环下可将狭窄解除,手术死亡率低于10%,术后易发生动脉不全。术后仍需限制体力活动,直到电图恢复正常以及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为止。应用皮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动脉瓣,疗效不如动脉瓣狭窄,且伴随的动脉不全仍可导致衰竭。部分严重狭窄的病例不得不置换人工瓣膜。

预后

动脉狭窄程度而异轻度狭窄,预后良好,可活至老年,但可并发亚急性细菌性膜炎重度狭窄则随着年龄增大,狭窄加重。及至儿童期多因缺氧、室颤动而死亡。至于因左室衰竭起死亡者少见。婴儿期动脉狭窄严重者,则死于力衰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尿崩症

下一篇 替罗非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