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胆管损伤
病因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是胆汁外溢,伤后早期伤口流出胆汁或是胆汁性腹膜炎都是胆管损伤的标志,外伤常为复合性损伤,特别是闭合性腹部挫伤,胆管损伤的表现常被休克,腹内出血,腹膜炎或骨折等显著症状所掩盖;有时,胆管胰腺段损伤,胆汁溢入后腹膜,腹腔内没有游离胆汁,更易在探查手术时被遗漏。胆道损伤的后期症状,根据胆管损伤部位,程度和合并伤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表现是胆道感染,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或胆道瘘等。
检查
1.血象
2.腹部穿刺
闭合性腹部伤,及时腹部试验性穿刺发现腹腔液内混有胆汁则具有诊断意义。
3.B超检查和CT扫描
剖腹前的有关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和CT扫描示肝胆系统失去常态,胆囊、胆道周围有积液。
4.选择性血管造影及99mTe,IDA核素扫描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外科治疗目的是终止并发腹内损伤所致的出血,修复损伤的胆管。探查术中,出血一旦得到控制,应仔细探查胆囊、胆总管。所有肝门、十二指肠旁、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的淤血、小血肿,都应考虑到肝外胆管损伤的可能。如果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有胆汁污染,常说明肝外胆管损伤。若探查未见损伤,可应用水溶性造影剂行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后,根据损伤的部位、性质决定治疗方式。
1.胆囊损伤治疗
一般采用胆囊切除术,有时也行胆囊造口术、胆囊修补术。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都应常规在肝下置腹腔引流管。胆囊壁上的缝线可能引起继发性胆囊结石,并且缝合处可能发生胆漏,因此胆囊切除术是最佳治疗方式。但在以下情况不宜采用:①多发性创伤具有严重凝血机制障碍或有肝硬化的患者。②胆囊损伤小,但合并多发伤导致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③胆囊轻度损伤的患者不经手术治疗或治愈。
2.胆管损伤的治疗
主要依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修复损伤胆管、内支撑、胆管减压引流是处理的三要素。发现损伤后,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野清洁的患者,在术中即可行决定性手术治疗。而对于一般情况差、受伤时间长、腹腔污染重或技术力量不足以完成一期缝合术的患者,最好先行近端胆管外引流,延期二次手术。
(1)小于管壁周径的50%胆管裂伤:治疗应包括缝合损伤的管壁、放置T形管以及外引流。当遇到胆管很细的情况时,尿管可代替T形管。
(2)胆管部分断裂者:胆管部分断裂或缺损不大、尚有连接者,可酌情选用脐静脉、胆囊、带血管蒂的胃浆肌瓣或空肠片修复,并加用内支撑。局部感染重、胆漏时间长者可延长支撑时间。
(3)复杂性胆管损伤:一般采用胆肠吻合和外引流术。胆管壁部分缺损、贯通伤、管壁裂伤大于50%的患者,行原位缝合或原位吻合,效果较佳。胆肠吻合外引流术,手术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①彻底清创。②仔细解剖。③无张力的重建。④黏膜对黏膜的单层吻合。⑤置入支撑管并引流。胆肠吻合术一般有以下4种术式:①肝管空肠吻合和胆囊切除术:适应于肝总管复杂损伤;②胆总管空肠吻合术:适应于复杂的胆总管损伤。目前使用最多。无论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还是肝管空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都是最佳选择。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