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走马胎

走马胎是一种中药,其基源为红兔儿风。产于四川陕西南部和甘肃东部。多年生草本。短,被棕色长密绒毛,高约30厘米,生于基部,卵状披针,长3-8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有3小花瘦果被疏柔毛。多年生草本粗短,直或弯,长不超过3厘米,直径3-5毫米,密生纤维须根颈密被向上的粗长毛。直立,单一或双生,极细弱,花葶状,除花序外不分枝,高17-40厘米,基部直径约1毫米,被褐......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短,直或弯,长不超过3厘米,直径3-5毫米,密生纤维须根颈密被向上的粗长毛。直立,单一或双生,极细弱,花葶状,除花序外不分枝,高17-40厘米,基部直径约1毫米,被褐色长柔毛。叶基生的密集,呈莲座状,叶片纸质,长卵形、卵状披针披针,长5-9厘米,宽2.3-4.3厘米,端短尖,基部心形,两通常略重叠,边全缘或有疏的胼胝体状小齿,具深褐色、向上弯拱的密缘毛,上面绿色,具灰白的云石状斑纹,被贴伏的疏硬毛或落变无毛,下面紫红色,被褐色长硬毛,尤以基部及上较密;基出3条,中脉上部2对互生侧脉均弧上升,离缘弯拱连接,网有时明显,网眼大;叶柄长3-11厘米,无翅,密被深褐色、长4-7毫米的粗硬毛;少而小,披针,长10-28毫米,宽3-9毫米,端短尖,基部钝或略狭,绝无心形者,被毛与基生相似,1或有时具1对不显著的侧脉叶柄短,下部的长5-8毫米,上部的更短或近无柄。头状花序通常具3朵,于期直径6-8毫米,具梗,于排成下部狭、上部展的花序花序长12-18厘米,花序轴和分枝均被长硬毛;总苞,直径4-5毫米;总苞约5层,均无毛,外层卵形至阔卵形,长2.5-3毫米,宽1-1.5毫米,端长渐尖,尖头锐利,中层狭至长,长4-5毫米,宽1-1.2毫米,端渐尖,最层长,长约11毫米,宽约1.2毫米,端长尖;花托不平,无毛,直径约1毫米。全部两性,期9-10月者,花冠裂,隐藏于冠毛之中,长约为冠毛的2/3;花药长2.2毫米,藏,端钝,基部的尾尖,长不足1毫米;花柱分枝藏,线形端钝,侧略扁,长达1毫米。5-6月植株花冠出于冠毛之外,长可达7毫米,檐部5裂,裂,长2-3毫米;花药长约4毫米,端钝,基部的尾长达1.2毫米;花柱分枝侧扁,藏,不伸出于药筒之外。瘦果纺锤,具8纵棱,长约5毫米,直径1.2-1.5毫米,被疏柔毛。冠毛近等长,褐黄色,羽毛状,长约6.5毫米,基部联成环。期5-6月及9-10月。

生长环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或林地石上。

分布范围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主要价值

红走马胎外观【药走马胎

【类】止咳化痰药;活止痛药

【拼音】hóng zǒu mǎ tāi

【英文】mamillate ardisia herb

【科属】菊科

【基源】为菊科植物兔儿风的全草。

【药用部位】全草

红走马胎【基源态】

兔耳风多年生草本,高约30cm,短,必被棕色长绒毛。直立,直棕色柔毛。叶基生;叶柄长2-8cm,密被棕色长绒毛;叶片卵状披针,长3-8cm,宽1.5-3.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绿色,有灰白色云石状斑纹,下面紫红色,全缘,两面及边缘被棕色长绒毛,极小,长0.5-1.5cm。头状花序多数,排成狭或上部较宽的复总状,每个头状花序有3小花总苞约5层,外层小,卵形披针,先端极尖,边缘膜质;两性,白色花冠5深裂。瘦果疏生柔毛;冠毛棕色

【采收加工储藏】春、夏季采,洗净,晒干。

红走马胎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效】止咳化痰;活止痛。

治】风寒咳嗽湿骨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服: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乳酸性酸中毒

下一篇 辛伐他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