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气性坏疽病

性坏器伤中最为严重、发展最快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丧失肢体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20%~50%。本病的防治包括早期彻底清创,敞,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残废或死亡。性坏是由梭状孢杆菌所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据病变范围的不同;孢杆菌感染分为孢菌性坏死和和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性坏孢菌性坏死,要发生在组织广泛损......
目录

疾病概述

疾病概念

性坏是由梭状孢杆菌所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据病变范围的不同;孢杆菌感染分为孢菌性坏死和和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性坏孢菌性坏死,要发生在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处。

致病菌

梭状孢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荚膜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要,其次为产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性坏,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感染。

梭状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但并不一定致病。性坏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性坏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性坏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休克,而又有伤组织坏死、深层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部损伤,弹存留、放性骨折或伴有管损伤,使用止带时间过长等,容易发生气性坏。 

病机

性坏病原菌要在伤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症。产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肉大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组织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造成局灶性坏死,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病因

生气性坏要有三个因素:①有梭状胞杆菌污染伤即产荚膜梭状胞杆菌、生孢子梭状胞杆菌及溶组织梭状胞杆菌,其中以产荚膜梭状胞杆菌较为常见,通常数种细菌混感染更为常见。②组织失活伤有失活的或有环障碍的组织,尤其是组织。③局部环境适厌氧杆菌生长的缺氧环境。

临床表现

创伤性质与细菌种类不同,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一般为1~4天。

全身症状

早期出现情不安、皮肤苍白快,在数小时变为忧虑、恐惧或精神欣快。在感染发展到严重状态以前,伤员志一直清醒,有时表情淡漠,面色灰白,并大量出汗,体温可高达38~39℃,体温与搏可不成比例,搏100~140次/分,细弱无力律不齐。随着感染的发展,毒血症加重,体温可高达41℃左右。压在早期正常,后期则下降。伴有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计数增高。晚期有严重贫血脱水,有时有黄疸,致环衰竭。

局部症状

先有伤肢沉重、疼痛,感觉料或石膏包扎过紧,用止痛药效果不佳。伤周围水肿,指压留有白色压痕。伤有浆液性渗出液,可含。分泌物涂可查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触诊有捻发音体的出现也不尽一致,有些出现早,有些后期明显,以产荚膜梭状胞杆菌为者,产早而多;以水肿梭状胞杆菌为者,则成晚或无体。有时X线可见深层软组织存有体影。

常有硫化氢恶臭味。据菌种不同可有辛辣、甜酸、臭或恶臭等不同气味。例如,水肿梭状胞杆菌感染,可不臭或有很轻微的臭味。后期肢体高度肿胀,皮肤出现水疱,肤色呈棕色有大理石样斑纹或黑色肉由伤膨出者,呈砖红色而至橄榄绿色,最后呈黑色腐肉。

并发症候

性坏感染发展迅速急剧,预后严重。 晚期有严重中毒压下降等症状,最后会出现黄疸谵妄昏迷等现象。

诊断方法

检查化验

1、有放性创伤史,特肉丰富的下肢广泛性损伤。

2、伤分泌物或水泡抽出物涂作革兰氏染色,如发现很多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结临床表现,本症可确诊。但仅伤分泌物有梭状胞杆菌,无局部和全身本症表现,则不能诊断,仅能说明伤性坏病原菌污染,但应高度警惕发展成本症的可能性。

3、在X线上,在未能检查出捻发音前,即可见皮下、束或纤维之间有透亮的体影象。

4、象。红细胞性坏的梭状孢杆菌是一种厌氧菌,深的、空达到的伤较易发生气性坏。另一面1克的血红蛋白可与1、39ml氧过多又没有得到纠正,而成贫血液的氧量降低,亦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5、白细胞。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轻度增加和分类左移。

6、尿液。因溶血,可出现油色的血红蛋白尿,尿液中含红素。液中检得的红素亦可高于正常值。

7、全身中毒状明显,高热可达40℃,呼吸搏加快,烦不安,严重贫血黄疸。甚至志不清,昏迷

8、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可肯定诊断。

临床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外伤或手术伤处疼痛加重,伴全身毒性反应、发热组织中积等均支持本病的诊断。伤检得Cp的意义不大,80%以上的外伤性伤存在梭菌而无感染的依据,若体量增加或呈线性或沿肉和筋膜面扩展,则提示为本病;在病程后期,可见到积聚

诊断

(1)胞菌性蜂窝织炎 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但不侵犯肉。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虽然也以伤疼痛始,伤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 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有肿和捻发音出现,但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筋膜。伤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 可出现组织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脓液涂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治疗方法

性坏一旦确诊,应不失时机地尽早进手术。即使有休克,也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进手术。加强全身支持疗法、高压氧治疗、紫外线照射伤等综治疗。对性坏患者必须就地隔离治疗。

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抗休克、输、输液以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手术法一是再次清创,二是对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肢体坏死已无法保留者,施肢。再清创时,充分暴,作广泛多处的纵深切,彻底切除坏死组织,直到能见出的健康组织为止。如感染仅限于某一筋膜腔,可把受累肉全部切除,术后敞。整个肢体均坏死者,如不肢将加重全身毒血症,有生命危险者,应果断肢。在正常部位用快速高位断术,如肢部位必须通过受累组织时,应把残端皮肤纵,并将残余的受累肉从起点全部切除,肢后不缝。手术时用止带。手术中,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反复冲洗伤,并持续滴注;继续输液,视情况给予输

(3)术后护理全身支持治疗,适当输、输液,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有助于毒素的排泄。给予易消化的高养饮食。每天由静给与青霉素等有效抗生素。伤,每半小时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伤1次或用1∶4000高锰酸钾液持续滴入伤,直至感染完全被控制。

紫外照射

紫外线照射伤,对本症有较好的疗效。照射范围包括伤及其周围5-10厘米的健康皮肤,用量为强红斑量,局部炎症控制后减量,直至可作二期缝或植皮时为止。

高压氧法

高压氧治疗并不能代替手术。用高压氧治疗性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用2~3个绝对大气压,每次2~4小时,第一天3次,第二、三天各2次,通常3~4天即可控制病情。

理护理

临床中护理患者应以同情、、热情的态度,耐解释各项治疗的意义,给予生活护理。对于需要肢者,应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理解和接受手术,配治疗。鼓励病人正确对待残疾,逐渐达到生活自理,并协助联系制作义肢。

预防措施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的最可靠法。在伤后6h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性坏的发生。即使受伤已超过6h,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故对一切放性创伤,特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生活力的肉者,都应及时进彻底的清创术,战伤伤,在清创后,一般应敞流,不作缝

对疑有性坏的伤,可用3%过氧化氢或 1:1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对已缝的伤,应将缝线拆去,敞青霉素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性坏面有较好的作用,可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消毒。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灭菌,换下的料应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