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脑室炎

脑室炎是指外伤后细菌入侵脑室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是神经外科致命性感染,其中脑积脓死亡率极高。其中脑室外流是导致脑室感染的要原因。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可因原发病、感染程度、致病菌不同以及治疗等不同而使其症状多样化。抗菌药物仍然是控制脑室感染的有效手段。疾病称:脑室炎 英文称:Ventriculitis 所属部位:头 就诊科室:外科急诊科 症状体征:压,发热昏迷,其他症状......
目录

定义

疾病称:脑室

英文称:Ventriculitis

所属部位:

就诊科室:外科急诊科

症状体征:压,发热昏迷,其他症状

病因

  外伤后的脑室均属细菌性脑室炎,要见于穿透性损伤,特脑室穿通伤早期清创不彻底的病人,或系继发于膜炎、脓肿。有时甚至是因脑室流过久或导管分流术而起的医源性感染。通常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绿脓杆菌或厌氧菌。

临床表现

轻度的脑室炎,临床上可无特殊表现,其症状膜炎相似,早期常被忽视。因此,凡膜炎病人常规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相应的好转,尤其是病情重笃又伴有明显的高压时,即应考虑有脑室炎或特殊感染的可能。

严重的脑室炎起病急促,常有高热、谵妄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症状,甚至脑疝。因脓肿突然溃破,大量脓液进入脑室系统,可起强烈的植物神经反应,高烧、昏迷、双瞳大、压下降,迅即出现呼吸、环衰竭,救治的希望甚微。偶有深部切近脑室壁的脓肿,由于炎性反应的影响或因脓液的少量渗漏,使局部脑室室管膜受到炎性浸润,常致脑室粘连及隔膜成,积水及脑室感染性分隔小腔。这种情况下,脑室炎的临床表现,常呈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过程,偶有急性发作,迁延较久,抗菌药物难以进入病灶,治疗常感棘手,患者终将死于全身衰竭

诊断

脑室炎的诊断要依靠液细胞检查,除椎穿刺白细胞增加及发现脓球外,脑室液的炎症改变亦明显,甚至可查见絮状脓性分泌物,蛋白含量增高,糖定量降低,细菌培养可为阳性。

CT扫描可见被炎症波及的脑室室管膜有局限性或弥性薄层线状强化,脑室粘连出现分隔状强化灶,积水或脑室、扩大。脑室室管膜炎的MRI表现,早期可无阳性改变,严重时行T2加权扫描,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带状高信号区环绕,脑室的脓性灶亦显高信号。

除此之外,CT和MRI还常发现一些并发于脑室炎的病变,如膜炎、脓肿水肿及软化灶等。

并发症

1、严重的脑室炎起病急促易脑疝

2、偶有深部切近脑室壁的脓肿积水及脑室感染性分隔小腔。患者终将死于全身衰竭

治疗措施

  细菌性脑室炎的治疗与膜炎相似,应尽早查清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能透过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及药物,尽快投给。同时,应立即将先前置入脑室流管或分流管拔除,因为附着在管壁上的细菌具有更大的耐药性。如果脑室系统没有梗阻,选用的抗菌药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制,随之液细胞数即减少,病情亦迅速改善。

设若是脑室系统存在阻塞,或敏试有效的药物透过屏障较差时,则应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反复脑室穿刺流,并脑室给药。此时由于梗阻已变为脑室积脓(Pyocephalus),则需用置管流或双管冲洗流,以4~8万u庆大霉素溶在500ml生理盐水中,由一管缓慢持续滴入,另一管等量流至封的瓶或袋中,每分钟30~40滴保持出入平衡,直到流液转清,症状好转,细菌培养阴性及白细胞数正常之后,始可拔管。

  位于深部接近脑室脓肿,因靠室管膜一侧的脓壁纤维化进程较慢,往往菲薄,故有突然破入脑室起急性化脓性脑室炎的危险。遇此情况,唯有紧急颅切除脓肿,用抗菌盐水彻底冲洗脑室,并置管脑室外持续流,同时,全身加强抗菌治疗,始有一线救治希望。

注意事项

  1、抗生素盐水应现配现用,天冷时要加温以避免液体太冷刺激起不良反应,首次灌洗宜少量缓慢进,观察无反应后再逐渐加量;   

2、药物浓度不可过高,滴速不宜过快,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围手术期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维持灌洗量与流量平衡,滴入量不大于流出量,并密切观察志、瞳孔等变化,如能在颅压监测情况下冲洗更安全;  

5、预防癫痫发作,冲洗抗菌素过浓、温度过低冲洗过快等易癫痫发作,避免以上因素、应用癫痫药可预防癫痫发作。本组病例,我们采用脑室抗生素灌洗流,配全身用药等综治疗手段,多数患者转危为安,体温下降,意识恢复,液正常。

总之,脑室抗生素灌洗流治疗脑室感染,具有效果好、见效快、疗程短、简便实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预防

  1、本病若为外伤起的或继发于膜炎脓肿的需注意安全小心车,保持家居环境明亮,小心走路,看牢小孩子避免外伤。  

2、若因脑室流过久或导管分流术而起的医源性感染需注意无菌操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