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炎
定义
病因
外伤后的脑室均属细菌性脑室炎,主要见于脑穿透性损伤,特别是脑室穿通伤早期清创不彻底的病人,或系继发于脑膜炎、脑脓肿。有时甚至是因脑室外引流过久或行导管分流术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通常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绿脓杆菌或厌氧菌。
临床表现
轻度的脑室炎,临床上可无特殊表现,其症状与脑膜炎相似,早期常被忽视。因此,凡脑膜炎病人经常规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无相应的好转,尤其是病情重笃又伴有明显的颅内高压时,即应考虑有脑室炎或特殊感染的可能。
严重的脑室炎起病急促,常有高热、谵妄、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等症状,甚至引发脑疝。因脑脓肿突然溃破,大量脓液进入脑室系统,可引起强烈的植物神经反应,高烧、昏迷、双瞳散大、血压下降,迅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救治的希望甚微。偶有脑深部切近脑室壁的脓肿,由于炎性反应的影响或因脓液的少量渗漏,使局部脑室室管膜受到炎性浸润,常致脑室内粘连及隔膜形成,引起脑积水及脑室内感染性分隔小腔。这种情况下,脑室炎的临床表现,常呈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过程,偶有急性发作,迁延较久,抗菌药物难以进入病灶内,治疗常感棘手,患者终将死于全身衰竭。
诊断
脑室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除腰椎穿刺脑脊液内白细胞增加及发现脓球外,脑室液的炎症改变亦明显,甚至可查见絮状脓性分泌物,蛋白含量增高,糖定量降低,细菌培养可为阳性。
CT扫描可见被炎症波及的脑室室管膜有局限性或弥散性薄层线状强化,脑室内粘连出现分隔状强化灶,脑积水或脑室变形、扩大。脑室室管膜炎的MRI表现,早期可无阳性改变,严重时行T2加权扫描,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内有带状高信号区环绕,脑室内的脓性灶亦显高信号。
并发症
治疗措施
细菌性脑室炎的治疗与脑膜炎相似,应尽早查清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及药物,尽快投给。同时,应立即将先前置入脑室的引流管或分流管拔除,因为附着在管壁上的细菌具有更大的耐药性。如果脑室系统没有梗阻,选用的抗菌药物有效,感染常能得以控制,随之脑脊液细胞数即减少,病情亦迅速改善。
设若是脑室系统存在阻塞,或敏试有效的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较差时,则应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反复行脑室穿刺引流,并经脑室内给药。此时由于梗阻已变为脑室积脓(Pyocephalus),则需用置管引流或行双管冲洗引流,以4~8万u庆大霉素溶在500ml生理盐水中,由一管缓慢持续滴入,经另一管等量引流至封闭的瓶或袋中,每分钟30~40滴保持出入平衡,直到引流液转清,症状好转,细菌培养阴性及白细胞数正常之后,始可拔管。
位于脑深部接近脑室的脓肿,因靠室管膜一侧的脓壁纤维化进程较慢,往往菲薄,故有突然破入脑室引起急性化脓性脑室炎的危险。遇此情况,唯有紧急开颅切除脓肿,用抗菌盐水彻底冲洗脑室,并置管行脑室外持续引流,同时,全身加强抗菌治疗,始有一线救治希望。
注意事项
1、抗生素盐水应现配现用,天气冷时要加温以避免液体太冷刺激引起不良反应,首次灌洗宜少量缓慢进行,观察无反应后再逐渐加量;
2、药物浓度不可过高,滴速不宜过快,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围手术期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维持灌洗量与引流量平衡,滴入量不大于流出量,并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变化,如能在颅内压监测情况下冲洗更安全;
5、预防癫痫发作,冲洗抗菌素过浓、温度过低冲洗过快等易引起癫痫发作,避免以上因素、应用抗癫痫药可预防癫痫发作。本组病例,我们采用脑室抗生素灌洗引流,配合全身用药等综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转危为安,体温下降,意识恢复,脑脊液正常。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阿罗洛尔
下一篇 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