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胡葱

胡葱是一种植物,分布于北温带。具有药用、食用价值。多年生宿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夏季枯萎,绿色,先端尖。花序生,中空,白色。极少结果,果为蒴果种子黑色三角期3~4月。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中部、南部有栽培。喜生于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为石蒜科植物鳞茎或全株。全株可作蔬食,鳞茎可制成调味料。有治水肿、肿毒和胀满作用。据元朝忽思慧著《饮膳......
目录

形态特征

胡葱多年生宿草本。鳞茎细长,纺锤,外被赤色小鳞膜。冬季生,夏季枯萎,绿色,先端尖。花序生,中空,白色。极少结果,果为蒴果种子黑色三角期3~4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中部、南部有栽培。喜生于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主要价值

为石蒜科植物鳞茎或全株。

烹调用途

全株可作蔬食,鳞茎可制成调味料。

其他作用

有治水肿、肿毒和胀满作用。据元朝忽思慧著《饮膳正要》谓“回回葱……久食发病”。注解谓“常食胡葱,损伤人的眼和记忆力”。

收集加工

收采和加工:后采收。取用鳞茎者,切去须根,除去鳞片,洗净泥沙,鲜用或晒干备用。或全株洗净泥沙作鲜蔬用。

主要成分

鳞茎外皮含有樨皮醇(Quercetin)和绣线菊甙 (Spiraeoside)。新鲜含有绣线甙和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 (Quercetin-3,4-diglucoside)。

备注

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二年生草本植物Allium ascalonicum L.,葱、蒜头葱、瓣子葱等。染色体数2n=2x=16。嫩作调料用,鳞茎为腌原料。胡葱原产中亚,未发现野生种,有人推测是洋葱演化而来的。须根短缩呈盘状,叶鞘管状叶片构成,着生于盘上。长15-25cm。分蘖性强,能鳞茎鳞茎倾斜,长卵形,长3cm左右。数个鳞茎密生聚集,基部相连,接部分挤成棱角鳞茎外皮赤褐色,耐贮藏。植株晚春中空,紫色,不易结子。胡葱力强,耐热力较弱,生长适温在22℃左右,温度下降到10℃生长缓慢,高于25℃时植株生长不良。鳞茎在夏季高温前成,要求长日照。炎夏地上部枯死,而地下鳞茎进入短期的生理休眠越夏。属绿体春化型,要求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抽薹。鳞茎繁殖,8月至9月间栽植。畦幅66cm。20cm,8cm,每鳞茎2-3粒。在植株生工期间须培土。冬前不收获者可进一次分株栽植。春季抽薹前生长最茂盛,可适时收获。过期采收,硬化,不堪食用。5月至6月鳞茎成熟,每个母鳞茎可产生10-20个子鳞茎,地上部枯死时,挖收食用,或晾干挂藏在通阴凉处,留作种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