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地高辛

地高辛是中效强苷类药物,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治疗时,对心脏的作用表现为正性力作用, 减慢率,抑制心脏传导。适用于低输出量型力衰竭、房颤动、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在洋地黄类药物中,地高辛排泄较快而且蓄积性较小,服吸收不完全,也不规则,人中毒药浓度2.73~3.9nmol/L,成人致死量10mg。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
目录

内容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地高辛

中文: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狄戈辛;强素;异羟洋地黄毒甙

称:3β-[[O-2,6-二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O-2,6-二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2,6-二氧-β-D-核-己吡喃糖基]氧代]-12β,14β-二羟基-5β-甾-20(22)烯

英文称:digoxin

英文:digonix;dynamos;dixina;Digon;davoxin;12β-Hydroxydigitoxin

CAS号:20830-75-5

分子式:C41H64O14

地高辛结构式:

分子量:780.93800

确质量:780.43000

PSA:203.06000

LogP:2.21810

法规信息

中国

危险化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熔点235~245℃(分解)。在吡啶中易溶,在稀醇中微溶,在氯仿中极微溶解,在水或乙醚中不溶。

密度:1.36 g/cm3

熔点:248-250ºC

沸点:931.6ºC at 760 mmHg

闪点:278.5ºC

储存条件:库房低温通,与食品原料分存放

汽压:0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II

危险类:6.1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3462 6

WGK Germany:3

危险类码:R25

安全说明:S28-S45

RTECS号:IH6125000

危险品标志:T

生产

洋地黄或毛洋地黄发酵,再乙醇、氯仿提取,最后用70%的乙醇溶液重结晶制得。

用途

固醇试,生化研究,临床作为强

药典标准

【鉴】(1)取本品约lmg,置小试管中,加含三氯化酸(取酸10ml,加三氯化试液1滴制成)lml溶解后,沿管壁缓缓加硫酸lml,使成两液层,接界处即显棕色;放置后,上层显靛蓝色。(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一致。(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39图)一致。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适量,加甲醇-三氯甲垸(1:1 )制成0.5%的溶液,应澄清。有物质 取本品适量,密称定,加稀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l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洋地黄毒苷对照品,密称定,加稀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0.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检测灵敏度,使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与洋地黄毒苷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洋地黄毒苷的量不得过2.0%;如有其他杂质峰(除溶峰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峰面积(2.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的2倍( 4.0%) 。干失重 取本品,在105 ℃减压干1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 ( 附录Ⅷ L )。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以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A,乙腈-水(60 : 40)为流动相B;下表进梯度洗;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每分钟1.5ml。理论地高辛峰计算不低于2000。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密称定,加稀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O.l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地高辛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药。

【贮藏】密封保存。

药物说明

分类

环系统药物> 抗功能不全药物 > 强苷类药

剂型

1.:0.25mg;

2.注射:0.25mg(1ml),0.5mg(2ml)。

药理作用

在治疗时,对心脏的作用表现为正性力作用,是直接作用,而不是通过神经机制实现的。增强收缩力,改善泵功能,减慢率,抑制传导系统,使搏出量、输出量增加,改善环及体环。使扩大的心脏缩小,但不能改善舒张功能。

药代动力

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服药后1h浆药物浓度达峰值,4h达显效,6~12h达峰效应,清治疗浓度15~25ng/ml,浆蛋白结率达97%。微粒体酶代谢消失,消除半衰期一般为4~7天。由胆汁排出,再环后,由尿排出。

适应症

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功能不全以及室上性动过速、房颤动和扑动等。通常服,对严重力衰竭患者则采用静注射。

用法用量

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常见的反应包括:出现新的律失常、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电解质失调)。(2)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黄视”(中毒症状)、腹泻(电解质平衡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3)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4)洋地黄中毒表现中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心脏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非阵发性交界性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动过速、窦性停搏室颤动等。儿童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

忌症

用于:①对任何强苷制中毒者;②室性动过速、室颤动患者;③梗阻型肥厚型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房颤动仍可考虑)患者;④预激综征伴房颤动或扑动者。

注意事项

(1)洋地黄苷类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服药史,原则上两周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苷者,才能常规给予,否则应具体情况调整用量。(2)强苷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患者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量大都是平均量,故需据病情、制、疗效及其他因素来摸索不同患者的最佳量。(3)强中毒,一般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首先应鉴是由于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苷过量所致,因前者需加量,后者则宜停药。如中毒一旦确诊,必须立即停药,并据具体情况应用下列药物:①轻者,氯化钾,每次1g,一日3次;若病情紧急,如出现精神失常及严重律失常,则用1.5~3g氯化钾,溶于5%葡萄糖500ml中,缓慢静滴注;同时也需补充镁盐,可使用硫酸镁或L-天门冬氨酸钾镁。但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或重症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用钾盐。②强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可静注射阿托品1~5mg,2~3小时重复1次。③洋地黄起的室性律失常,以用苯妥英钠效果较好。对紧急病例,一般先静滴注250mg,然后再据病情继续静滴注100mg或注射100mg,此后可改服,每日400mg分次服用。对非紧急病例,仅服给药即可。利多卡因亦可用于洋地黄起的室性律失常和室颤动。④用药期间忌用钙注射

相互作用

(1)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同用时,可起低钾而致洋地黄中毒。(2)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与果、考来烯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或新霉素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苷吸收而导致强苷作用减弱。(3)与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可卡因、泮库溴铵萝芙木碱、琥珀碱或拟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律失常。(4)β受体拮抗与本品通用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严重动过缓,但并不能排除用于单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室率的室上性快速率。(5)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药浓度提高一倍,甚至达到中毒浓度,提高程度与奎尼丁用量相用后即使停用地高辛,其药浓度仍继续上升,这是奎尼丁组织处置换出地高辛,减少其分布容积之故,一般两药用时应酌减地高辛用量。(6)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胺碘酮同用,由于降低及全身对地高辛的清除率而提高其药浓度,可起严重动过缓。(7)依酚氯铵与本品同用可致明显动过缓。(8)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及其受体拮抗酯,均可使本品药浓度增高。(9)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的清除,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洋地黄中毒危险,需监测药浓度及电图。(10)与同用时,由于本品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需调整肝素用量。(11)洋地黄化时静硫酸镁应极端谨慎,尤其是静注射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变化和阻滞。(12)红霉素由于改变肠道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肠道吸收。(13)甲氧氯普胺因促进肠运动而减少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普鲁本辛因抑制肠蠕动而提高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25%。

中毒

地高辛(狄戈辛、异羟基洋地黄苷)为中效强苷类药物,要作用是增加收缩力, 减慢率,抑制心脏传导。在洋地黄类药物中,地高辛排泄较快而且蓄积性较小,服吸收不完全,也不规则,吸收率约50%~70%,起效时间1~2h,最大作用3~6h,作用维持4~7d;静注10~30min生效,2~4h达最大效应,3~6d后作用消失。本药代谢以原从尿中排出,半衰期33~34h。一般量为每次0.125~0.5mg,1~2/d。全效量1~1.5mg,24h分次服用,每6~8h一次。人中毒药浓度2.73~3.9nmol/L,成人致死量10mg。

本药要损害消化系统心脏,视觉及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1.中毒早期表现有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厌食,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失眠等。

2.心脏毒性,可出现各种律失常、率减慢、室性期前收缩、多源多发期前收缩呈二联律、三联律,起室上性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抑制、窦性停搏,严重者可发生室性动过速,室纤颤,甚至搏骤停、猝死

3.视觉改变,可出现黄视绿视、视力模糊。

4.神经系统表现,早期有头痛失眠,可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精神错乱、癫痫抽搐发作等。

治疗

地高辛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如出现频发期前收缩、二联律、室性动过缓,低于60次/min以及色视觉障碍等,及时停用药物,中毒症状缓解消失。

2.对过快速型律失常和室性期前收缩,可应用钾盐治疗,氯化钾1.0~2.O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静点滴,持续24h。

3.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可用利多卡因100~800m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静点滴。室上性动过速可给予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律平)等。

4.传导阻滞窦性动过缓、窦性停搏时,可用阿托品1~5mg,静点滴,2~3h重复一次。

5.离子交换树脂(如消胺)可在肠腔中多价苷,使其不被吸收随粪便排泄。

6.透析疗法:中毒后36h透析治疗。急性重症有条件者可进浆置换疗法。

7.应用地高辛特异抗体,能快速有效地清除地高辛

:0.25mg

专家点评

在强中,洋地黄最独特的作用为在增强收缩力的同时可减慢率,而且无耐药性,服用便,价格低受20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考验。特是最近完成的DIG试验均肯定了洋地黄疗效,它不仅可增加搏量和量,使功能升级,增加运动耐量,减少住院次数,与利尿、ACF抑制用,有相加的疗效,因此,洋地黄为当前美国FDA批准的唯一可长期服的强

片剂用法

地高辛功能治:1. 用于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室率的房颤动的功能不全;对于源性心脏病、严重缺、活动性炎及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功能不全疗效差。

2. 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室率的房颤动、房扑动患者的室率及室上性动过速。

用法用量:

1. 成人常用量。服:常用0.125~0.5mg(半-2),每日-次,7天可达稳态药浓度;若达快速负荷量,可每6~8小时给药0.25mg(1),总量0.75~1.25mg/日(3-5/日);维持量,每日-次0.125~0.5mg(半-2)。

2. 小儿常用量。服:本品总量,早产儿0.02~0.03mg/kg;1月以下新生儿0.03~0.04mg/kg;1月~2岁,0.05~0.06mg/kg;2~5岁,0.03~0.04mg/kg;5~10岁,0.02~0.035/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本品总量分3次或每6~8小时给予。维持量为总量的1/5~1/3,分2次,每12小时1次或每日1次。在小婴幼儿(尤其早产儿)需仔细滴定量和密切监测药浓度和电图。近年通过研究明,地高辛逐日给予-定量,6~7天能在体达到稳定的浓度而发挥全效作用,因此,病情不急而又易中毒者,可逐日5.5μg/kg给药,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能减少中毒发生率。

剂型

不良反应:

1.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促律失常作用、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

2. 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

3. 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及皮疹、麻疹过敏反应)。

4. 在洋地黄中毒表现中,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动过速、窦性停搏室颤动等。儿童中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

忌:1. 与钙注射用。

2. 任何洋地黄类制中毒

3. 室性动过速、室颤动。

4. 梗阻性肥厚型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房颤动仍可考虑)。

5. 预激综征伴房颤动或扑动。

注意事项:

1. 不宜与酸、碱类配伍。

2. 慎用: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心脏病;梗死;炎;功能损害。

3. 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压、率及律;电图;功能监测;电解质尤其钾、钙、镁;功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地高辛药浓度测定。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般于停药后1~2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4. 应用时注意监测地高辛药浓度。

5. 应用本品量应个体化。

成份:化称:3β-[[O-2,6-二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O-2,6-二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2,6-二氧-β-D-核-己吡喃糖基]氧代]-12β,14β-二羟基-5β-甾-20(22)烯酯。

分子式:C41H64O14

分子量:780.95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

儿童用药:新生儿对本品的耐受性不定,其清除减少;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对本品敏感,其不成熟程度而减小量。体重或体表面积,1月以上婴儿比成人用量略大。

老年用药:老年人功能不全,表观分布容积减小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对本品耐受性低,必须减少量。

药物相互作用:1. 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布美他尼(Bumetanide,制品为丁尿胺)、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利尿酸)等同用时,可起低钾而致洋地黄中毒

2. 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果、考来烯胺(Colestyramine,消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或新霉素、对氨水杨酸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甙吸收而导致强甙作用减弱。

3. 与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可卡因、泮库溴胺(Pancuronium Bromide,潘可龙,巴活郎)、萝芙木碱、琥珀碱(司可林,Scoline;Suxamethonium Chloride)

或拟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律失常。

4. 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正常钾者的应用洋地黄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与本品同用时,常须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

5. β受体阻滞与本品同用,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严重动过缓的可能,应重视。但并不排除β阻滞用于洋地黄不能控制室率的室上性快速律失常。

6. 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药浓度提高约一倍,提高程度与奎尼丁用量相,甚至可达到中毒浓度,即使停用地高辛,其药浓度仍继续上升,这是奎尼丁组织处置换出地高辛,减少其分布容积之故。两药用时应酌减地高辛用量1/2~1/3。

7. 与维拉帕米、地尔硫䓬、胺碘酮用,由于降低及全身对地高辛的清除率而提高其药浓度,可起严重动过缓。

8. 酯可延长本品半衰期,需调整量或给药间期,随访监测本品的药浓度。

9.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及其受体拮抗可使本品药浓度增高。

10. 依酚氯胺(E(#dro#)honium Chloride,Tensilon腾喜龙)与本品用可致明显动过缓。

11. 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可减少本品的清除,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中毒危险,需监测药浓度及电图。

12. 与肝素同用,由于本品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需调整肝素用量。

13. 洋地黄化时静硫酸镁应极其谨慎,尤其是也静注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

14. 红霉素由于改变肠道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肠道的吸收。

15.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Maxolon灭吐灵)因促进肠道运动而减少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普鲁本辛因抑制肠道蠕动而提高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25%。

药理作用:治疗量时

1.正性力作用:本品选择性地与机细胞膜Na+-K+ATP酶结而抑制该酶活性,使细胞膜外Na+﹣K+动偶联转运受损,细胞Na+浓度升高,从而使膜上Na+Ca2+交换趋于活跃,使细胞浆Ca2+增多,浆网Ca2+储量亦增多,兴奋时,有较多的Ca2+释放;细胞Ca2+浓度增高,激动收缩蛋白从而增加收缩力。

2.负性频率作用:由于其正性力作用,使衰竭心脏输出量增加,流动力状态改善,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因而减慢率。此外,小量时提高窦房结对迷走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可增强其减慢率作用。大量(通常接近中毒量)则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而呈现窦性动过缓和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3.心脏电生理作用:通过对电活动的直接作用和对迷走神经的间接作用,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提高普肯野氏纤维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导致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增加,可减慢房纤颤或房扑动的室率;由于本药缩短房有效不应期,当用于房性动过速和房扑时,可能导致房率的加速和房扑动转为房纤颤;缩短普肯野氏纤维有效不应期。

药物过量:1.若地高辛药浓度为﹥2.0~2.5ng/ml,应警惕地高辛药物过量或毒性反应。

2.患者在2~3周之前服用过任何洋地黄,宜予小量给药,以免中毒

3.强量计算应标准体重,因脂肪组织不摄取强甙。

4.推荐量只是平均量,必须照患者需要调整每次量。

5.功能不全者,应选用不以肝脏代谢为洋地黄

6.功能不全者选用洋地黄毒苷,因为尿中排泄的代谢物大多是无活性的,并不影响本品的半衰期。

7.应用洋地黄患者对电复律极为敏感,应高度警惕。

8.透析不能从体迅速去除本品。

9.在本品起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不宜补钾。

10.功能不全、老年及虚弱者在常用量及药浓度时就可有中毒反应。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发育不全儿,要在药浓度及电监测下调整量。

11.当患者由强甙注射液改为本品时,为补偿药物间药动,需要调整量。

12.应静给药,因为肉注射有明显局部反应,且作用慢、生物利用度差。

13.本品过量及毒性反应的处理:轻度中毒者,停用本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发生促律失常者可用:

(1)氯化钾滴注,对消除异位律往往有效。

(2)苯妥英钠,该药能与强甙竞争性争夺Na+-K+-ATP酶,因而有解毒效应。成人用100~200㎎加注射用水20ml缓慢静注,如情况不紧急,亦可服,每次0.1㎎,每日3~4次。

(3)利多卡因,对消除室性律失常有效,成人用50~100㎎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4)阿托品,对缓慢性律失常者可用。成人用0.5~2㎎皮下或静注射。

(5)动过缓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发生阿斯综症的可能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应用异丙上腺素,可以提高缓慢的率。

(6)依地酸钙钠(Calcium Disodium Edetate),以其与钙螯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洋地黄所致的律失常。

(7)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洋地黄中毒膜滤器静给予地高辛免疫Fab段,每40㎎地高辛免疫Fab段,大约结0.6㎎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药代动力:本品为由毛洋地黄提纯制得的强苷,其特点是排泄较快而蓄积性较小。小肠上部吸收,吸收不完全,也不规则,服吸收率约75%,生物利用度:为60%~80%,服起效时间0.5~2小时,浆浓度达峰时间2~3小时,获最大效应时间为4~6小时。地高辛消除半衰期平均为36小时。分布:吸收后广泛分布到各组织,部分道吸收入-肠环。浆蛋白结率低,为20%~25%,表观分布容积为6~10L/㎏。 代谢与排泄:地高辛在体转化代谢很少,要以原排除,尿中排出量为用量的50%~70%。

贮藏:密封保存。

药品有效期:36个月。

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