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子
概述
国内分布:产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或沟谷阔叶林下。
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海 拔】:500-2800
【命名来源】:[Linnaea 22: 861 1849]
【中国植物志:17:133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绿色,具4--6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8—2.5厘米,上面绿色,具白色不规则的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具柄,叶柄长4--10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直立,长10---28厘米,被长柔毛,具3—5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几朵至20余朵疏生近偏向一侧的花;长8--20厘米;花苞片披针形,长约12毫米,宽4毫米,背面被短柔毛;子房圆柱形,连花梗长8—10毫米,被长柔毛;花较小,白色或带粉红色,半张开;萼片背面被柔毛,具1脉,中萼片狭椭圆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宽3--3.5毫米,舟状,先端急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卵状披针形,长7--9毫米,宽3.5--4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菱状倒披针形,无毛,长7—10毫米,宽2.5--3毫米,先端钝或稍尖,具1脉;唇瓣卵形,长6--8.5毫米,基部凹陷呈囊状,宽3--4毫米,内面具多数腺毛,前部舌状,略向下弯;蕊柱短,长3毫米;花药卵形,渐尖;花粉团长约3毫米;蕊喙直立,长2--3毫米,叉状2裂;柱头1个,位于蕊喙之下。花期8—10月。
中药用途
全草入药,能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止痛,治肺结核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病疖疮疡。
【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 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肺结核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疮疡。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各家论述】
1.《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产地分布
产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或沟谷阔叶林下。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本属概述
GoodyeraR.Br.R.Br.inAit.Hort.Kew,ed.2,5:197.1813.地生草本。根状茎常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节上生根。茎直立,短或长,具叶。叶互生,稍肉质,具柄,上面常具杂色的斑纹。
花序顶生,具少数至多数花,总状,罕有因花小、多而密似穗状;花常较小或小,罕稍大,偏向一侧或不偏向一侧,倒置(唇瓣位于下方);萼片离生,近相似,背面常被毛,中萼片直立,.凹陷,与较狭窄的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直立或张开;花瓣较萼片薄,膜质;唇瓣围’绕蕊柱基部,不裂,无爪,基部凹陷呈囊状,前部渐狭,先端多少向外弯曲,囊内常有毛;蕊柱短,无附属物;花药直立或斜卧,位于蕊喙的背面;花粉团2个,狭长,每个纵裂为2,为具小团块的粒粉质,无花粉团柄,共同具1个大或小的粘盘;蕊喙直立,长或短,2裂;柱头1个,较大,位于蕊喙之下。蒴果直立,无喙。
本属模式种:Goodyerarepens(L.)R.Br.(SatyriumrepensL.)约4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向南可达墨西哥、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岛屿,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也有。我国产29种,全国均产之,以西南部和南部为多。本属部分种的全草民间作药用。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