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蒙脱石

蒙脱石 石(Montmorillonite)是由颗粒极细的含水铝硅酸盐构成的层状矿物,也称岭石、微晶高岭石。它是由山凝结在碱性环境中蚀变而成的膨润土的要组成部分。石呈鳞片状结晶,结晶程度较差,耐度低,色白或带淡灰。由于颗粒极细,而且与水混时,水分子能进入铝氧层与硅氧层之间,所以有特强的膨润性质。硬度1-2,比重2-3,具阳离子交换性能要由基性在碱性环境中化......
目录

基本简介

理化性质

蒙脱石

石的称来源于首先发现的产地--法国的Montmorillon。石亚族属于蒙皂石族(smectite)矿物之一(另一亚族是皂石saponite), 是重要的黏土矿物,一般为块状或土状。分子式(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中间为铝氧八面体,上下为硅氧四面体所组成的三层结构黏土矿物,在晶体构造层间含水及一些交换阳离子,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具有较高的吸水膨胀能力。石晶体属单斜晶系的含水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石颗粒细小,约0.2~1微米,具体分特性,通常都呈块状或土状集体产出。石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状的晶体,色或白灰,或浅蓝或浅红色。当温度达到100~200℃时,石会逐渐失水。失水后的石还可以重新吸收水分子或其他极性分子。当它们吸收水分后还可以膨胀并超过原体积的几倍。石的用途多种多样,人们将它的特性运用到化反应中以产生吸附作用和净化作用。它还可以作为造纸、橡、化妆品的填充,石油色和石油裂化催化的原料等,还可作为地质钻探用泥浆,冶金用粘合剂及医药等等面(要制造)。

石的水含量因环境湿度而变化极大,其成分一般为(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单斜晶系,晶体状或絮状、毛毡状。薄中为负突起。平消光,正延性。二轴负晶。是碱性介质中成的外生矿物,山灰及凝灰化分解产物,是构成斑、膨润土和白土的要成分。通常为土状块体。白色,有时微带红色绿色。光泽暗淡。硬度1。密度约为2。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其体积膨胀而增大几倍至十几倍,具很强的吸附力和阳离子交换性能。因含有此种矿物的黏土是一种高造浆率的优质配浆黏土,常用作石油工业钻井液的降失水和增黏,也用于炼油、纺织、橡、陶瓷等工业。

Ex(H2O)4{(Al2-x,Mgx)2[(Si,Al)4O10](OH)2}又称微晶高岭石。上式中E为层间可交换阳离子,要为Na+、Ca2+,其次有K+、Li+等。x为E作为一价阳离子时单位化式的层电荷数,一般在0.2~0.6之间。据层间要阳离子的种类,分为钠石、钙石等成分变种。在晶体化式中,H2O(结晶水或层间水等)一般都写在式子的最后面,但在石中,H2O写在前面,表示H2O与可交换阳离子一起充填在层间域里。E与H2O以微弱的氢键相联成水化状态,若E为一价离子,离子势小,成一层连续的水分子层;若E为二价阳离子,成二层连续水分子。这表明水分子进入层间与层格架(单元层)没有直接系。水的含量与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可多达四层。

白色,有时为浅灰、粉红、浅绿色。鳞片状者解理完全。硬度2~2.5。相对密度2~2.7。甚柔软。有滑感。加水膨胀,体积能增加几倍,并变成糊状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热分析:在80~250°C之间出现第一个吸热谷,去层间水和吸附水。一般钠脱水温度较低,且为单吸热谷,钙脱水温度较高,并出现复谷。第二个吸热谷出现于600~700°C之间,结构水。第三个吸热谷在800~935°C,晶格完全破坏。其后,紧接着一放热峰,有新相尖晶石和石英生成。

晶体结构

单斜晶系;C32h-C2/m;a0=0.523 nm,b0=0.906 nm,c0=0.96~2.05 nm之间变化。如钙石层间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水分子层时其c0值分为0.96 nm、1.25 nm、1.55 nm、1.85 nm、2.05 nm;β近于90°。TOT型,二八面体型结构

红外特征

加水膨胀为其特征。确切鉴定需结X射线分析、热分析、化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石数据如下:

形成原因

要由基性在碱性环境中化而成,也有的是海底沉积的山灰分解后的产物。石为膨润土的要成分。膨润土在我国产地很多,如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都有产出。我国具工业价值的石矿床多产于中生代系中。

一般说石外观态多是说膨润土原矿,膨润土原矿常呈土状隐晶质块状,电镜下为细小鳞片状,一般说石的微观态多是说石的晶体结构

资源利用

蒙脱石利用其阳离子交换性能制成石有机复体,广泛用于高温润脂、橡、塑料、油漆;利用其吸附性能,用于食油色除毒、净化石油、核废料处理、污水处理;利用其粘结性可作铸造型砂粘结等;利用其分悬浮性用于钻井泥浆。由于钠石的许多性能优于钙石,因而常利用石的阳离子交换性能,进改型处理,将钙石改造成钠石。石在医药中应用广泛,可以做医药载体,起控释功效,在医药领域有成熟产品,几乎成为了石的代词,起到止泻功效。石在畜类(猪,兔)养殖中有很好应用,尤其是仔、乳猪的黄白痢,小兔的拉稀,起到预防功效,鉴于石的特性,还能作为最优秀的饲料的首选。石作为饲料助添加,凭借其自然性状和复功能,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家畜家禽的饲养。在美国,用石作动物饲料占总消耗量的2.14%,在亚美尼亚已占5.47%,它不仅可补偿动物养分,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而且可以调动物体CP流动,对预防消化道疾病有一定作用。

分析测定

分析原理

试样用氯化铵沸改性,经水洗涤后,再加氯化钾溶液作用,将交换的铵离子置换出来,然后加入甲醛,被置换出的铵离子和甲酸作用生成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其吸铵量。

分析步骤

称取1.000 g(准确至0. 001 g)试样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 mol/L氧化铵溶液(4.1.7)50 mL和少许纸浆,在电热沸并保温30 min.取下,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沸的1.0 mol/L氯化铵溶液(4.1.7)洗涤,直至流出的溶液中无钙、镁离子为止(检查法,在小烧杯中加几毫升氛-氯化铵缓冲溶液(4. 1. 10)和1滴酸性铬蓝K指示,承接一些滤液,如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已洗净)。再改用温水洗涤至无氯离子(硝酸银溶液(4.1.11)检查),用水将漏斗尾部冲洗一下,防止少量氯化铵沾污.漏斗改用清洁的250 mL烧杯承接,分三次加入沸的1.0 mol/L氯化钾溶液(4. 1.8)80 mL.待漏斗中溶液流完后,在烧杯中加入甲醛溶液(4.1. 9)15 mL,以酚酞为指示,用0. 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4. 1.12)滴定至红色·再在烧杯中接取一次1. 0 mol/L氯化钾溶液(4.1.8),如溶液红色30s不褪色,表示终点已到,如红色褪去,则应重复滴定至稳定的红色为止·以三次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总体积计算结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