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假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抑制、毒素刺激或肠壁平滑本身的病变,导致的肠壁肉运动功能紊乱,临床具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肠外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存在,故又称假性肠梗阻,是无肠腔阻塞的一种综征。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有家族史。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一般认为,慢性假性肠梗阻是肠肉或神经发生病变所起,可分为以下两类。 1.原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 又称慢性特发性假......
目录

病因

一般认为,慢性假性肠梗阻是肠肉或神经发生病变所起,可分为以下两类。  

1.原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

又称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其病因不清楚,可能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有。许多患者具有家族史,且可累及肠道以外的一些脏器(如膀胱),故有人称之为家族性肌病或遗传性空肠肌病据肠壁的病变情况可分为以下3种。

(1)肌病假性肠梗阻肌病)病变要在肠壁平滑,可分家族性或发性,其病理变化是肠壁环或纵的退性变,以后者为甚,有时肉完全萎缩,并被原代替。

(2)神经病性假性肠梗阻神经病)病变要在肠壁肉间神经丛的神经,为发性或家族性,其病理变化要发生在肠壁神经丛,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元突起的退性变和肿胀,有些病例尚有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受累。

(3)乙酰碱受体功能缺陷性假性肠梗阻肉或神经的器质性异常发现,但生理试验测定有肠运动功能的异常,部分病例的发生可能与肠平滑的毒蕈碱乙酰碱受体功能的缺陷有

2.继发性慢性假性肠梗阻

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因滥用药物所致,与慢性假性肠梗阻的疾病和药物有:

(1)小肠平滑疾病①管性疾病硬皮病,进性全身性硬化症,炎,多发性炎,全身性红斑狼疮;②浸润性肉疾病淀粉样变;③原发性肉疾病强直性养不良,进养不良;④其他蜡样色素沉着症,非热带口腔腹泻

(2)分泌疾病①甲状腺功能减退;②糖尿病;③嗜铬细胞

(3)神经性疾病帕金森病,家族性自性功能失调,Hirshsprung病,Chang病,精神病,小肠神经病。

(4)药物性原因①毒性药物中毒蘑菇中毒;②药物副作用酚噻嗪类,三环抗抑郁药帕金森病药,神经阻滞,氯压定。

(5)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低镁,尿毒症。

(6)其他空回肠旁路,空肠憩室,索损伤,恶性肿

其中以系统性硬化症致慢性假性肠梗阻为多见,其病理变化为肠壁平滑萎缩和纤维化,又以环的病变为甚;淀粉样变性可见肠壁有大量淀粉沉积;黏液性水肿肠壁层有黏液性水肿物质;糖尿病在肠壁肉和神经丛常无明显改变。

临床表现

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常位于上部或脐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便秘,有的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或有困难,尿潴留,膀胱排空不完全和反复尿道感染,体温调功能障碍,瞳孔大等。体格检查有腹胀,压痛,但无紧张,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重下降,养不良常见。本病诊断较困难,常常是在反复剖探查后,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病因时才考虑本病。

检查

部X线影像不显示有机械性肠梗阻所出现的肠胀液面;消化道测压显示食管肠道功能异常;小肠组织检查Smith银染色阳性,可明确诊断。若有必要对假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时,可进小肠钡灌肠,其法是将带有铜球的软导管口腔插至空肠近侧后注入钡,进透视或摄,本法对小肠器质性病变的诊断率达98%,若为假性肠梗阻,则无器质性阻塞性病变可见。

诊断

肠梗阻患者有下列一种或几种情况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1.肠梗阻病症在儿童或青春期即始出现,在肠梗阻发作的间歇期腹胀不能完全消失。

2.家族中有类似患者。

3.有困难或排尿无力者。

4.恶病质

5.患有能假性肠梗阻的疾病或服用过可能假性肠梗阻的药物。

6.空肠憩室病

7.有雷诺现象或硬皮病体征。

并发症

假性肠梗阻食管受累时可有困难;膀胱受累可有尿潴留;累及眼时可有麻痹,上眼睑下垂。慢性假性肠梗阻由于吸收不良,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养不良表现。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本病前尚无特效治疗,可采取降低小肠扩张,使用抗生素,恢复肠正常蠕动功能和全肠外养等综治疗。

(1)饮食疗法要求低脂肪、低乳糖和低纤维素饮食。脂肪不超过40g,且最好为长链脂肪,乳糖不超过0.5g/100cal,纤维不超过1.5g/100cal。因为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小肠扩张程度密切相,而小肠扩张程度与所进食物容量和类型有,吸收不良的脂肪可被小肠的细菌分解为脂肪酸,它刺激小肠液大量分泌,使小肠扩张。本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肠黏膜损伤,使乳糖的分解代谢受影响,从而使肠腔产和液体分泌增多,加重小肠扩张。此外蠕动功能紊乱的肠袢长期食物积聚,尤其是纤维素多的食物可成粪石,可在假性肠梗阻的基础上产生机械性肠梗阻,要适量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K和微量元素等,急性发作时应食,持续肠减压。

(2)抗生素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起脂肪吸收不良,发生脂肪泻,用抗生素治疗可减轻症状抗生素的选择最好是小肠液培养的结果而定。

(3)药物治疗的在于刺激小肠收缩,恢复正常小肠的蠕动功能。西沙比利是一种新的非碱能刺激,它选择性作用于肠道,使其神经丛释放乙酰碱,从而增加肉的收缩活动,而且避免了全身副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红霉素具有动素样作用,可有效促进肠蠕动,治疗假性小肠梗阻有一定疗效。

(4)全肠外养(TPN)由于本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障碍,养不良,加之饮食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也只对一部分患者有效。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TPN治疗,尤其是重症患者,长期TPN治疗是维持生命的惟一法。

2.外科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原则上不施手术,但是对症状持续存在而不能完全除外机械性肠梗阻时,剖探查是必要的。术中若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原因时,应进病变肠段全层切除,组织检查以明确性质。对不同部位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法,当食管症状时,可行气囊扩张术;以症状时,可迷走神经切断加窦切除,空肠Roux-en-Y术;若十二指肠扩张为时,可小肠悬吊式造瘘减压术,联TPN效果更好。有报道小肠造瘘联应用肠道刺激,对肌病假性肠梗阻患者,可恢复其肠道平滑收缩能力,若病变局限于一段小肠时,可短路术,治性切除病变肠段是较理想的治疗。若小肠病变较广泛,小肠近全切除后需联长期TPN治疗,实际上难以办到,对于严重患者,小肠移植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法,但前仅有动物实验,尚未见临床应用报道。

预后

急性假性肠梗阻的预后较好。随着原发病的治愈、积极的治疗,急性假性肠梗阻能很快治愈。但须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处理不及时可发穿孔。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结核性胸膜炎

下一篇 花椒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