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近端(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近端小管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小管酸中毒,其特点为:①当中碳酸氢盐(HCO-3)浓度正常时小球滤过的HCO-3大部分被排出,HCO-3重吸收减少。②当中HCO-3浓度降低到病人HCO-3阈值以下时,尿中排HCO-3很少。③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尿pH可降至最低≤5.5,并可以排出可滴定的酸和铵近端小管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小管酸中毒,其特点为:①当中碳酸氢盐(HCO-3)浓度......
目录

简介

近端小管酸中毒(PRTA)又称Ⅱ型小管酸中毒,其特点为:①当中碳酸氢盐(HCO-3)浓度正常时小球滤过的HCO-3大部分被排出,HCO-3重吸收减少。②当中HCO-3浓度降低到病人HCO-3阈值以下时,尿中排HCO-3很少。③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尿pH可降至最低≤5.5,并可以排出可滴定的酸和铵

病因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①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近端小管酸中毒。有家族史,多见于女性,发病例无性差异。②继发性可能是范可尼综征的一部分,或继发于某些代谢性病如胱胺酸症,半乳糖血症豆状核变性、Lowe综征、维生素D代谢障碍和药物中毒等(乙酰唑胺、重金属、镉),也可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原发性近端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小管HCO-3重吸收的先天缺陷所致。

近端小管HCO-3重吸收缺陷时,浆HCO-3浓度如正常,滤液中HCO-3在近端小管重吸收减少,大部分流入远单位,小管分泌的H+大部分用以滴定HCO-3,使尿液中酸的排出减少,尿pH升高呈碱性。由于近端HCO-3重吸收的减少,浆HCO-3的浓度降低,也是产生酸中毒的原因之一。但是,当中HCO-3浓度降低到低于远单位重吸收能力时,小管液中的HCO-3可以被远单位完全重吸收,尿中无HCO-3排出。由于远端尿酸化功能正常,此时尿pH可低于正常(尿pH≤5.5)。

近端小管酸中毒时Na+和水的重吸收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减缩,刺激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分泌和活性增加,促进Na+-K+交换,尿排钾增多,钾降低。   

近端小管酸中毒时多数不出现钙化结石佝偻病。PRTA产生高氯性酸中毒的真正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Na+和Cl-的重吸收增多有

PRTA患儿的生长落后可能与酸中毒,有资料明酸中毒时hGH的分泌减低,酸中毒还可影响原的成,可能是多种因素影响生长,当高氯性酸中毒被纠正后生长恢复正常。

症状

近端小管酸中毒氯增高>100~106mmol/L,pH<7.35,钾和HCO-3低于正常,尿液中排HCO-3在一般情况下增多,严重酸中毒浆HCO-3浓度低时尿排出HCO-3极少或完全被吸收。HCO-3排出为0时,尿pH降低。病人脏HCO-3阈值低于正常。氯化铵负荷试验尿pH可逐渐降低至≤5.5。

可用一次性氯化铵负荷试验:NH4Cl0.1g/kg,顿服后,收集2~8小时的尿,每小时排尿一次,测尿pH。   

HCO-3阈值的法:小管重吸收HCO-3的阈值是指尿中始出现HCO-3时浆HCO-3的最低浓度。法是给病人足量的NaHCO3,于浆HCO-3浓度正常(≥25mmol/L)后停药,浆HCO-3将逐渐下降,遂每天测中HCO-3酐和尿中HCO-3;酐和尿pH1~2次,或者用5%NaHCO3500ml,以4ml/分钟的速度静滴人,每30~60分钟起立排尿一次,同时取和尿中的HCO-3及酐浓度,测尿pH。当尿中HCO-3全吸收,尿pH降为5.5~6.0时,中HCO-3的浓度即为HCO-3的阈值,正常人的HCO-3阈值1岁以婴儿为21~22mmol/L,儿童为22~24mmol/L。病人则低于正常。用和尿酐计算出小球滤过率(GFR),再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小管HCO-3的重吸收率和排泄分数,PRTA患儿当浆HCO-3浓度正常时,HCO-3最大排泄分数常>15%,HCO-3的重吸收率降低。

小管HCO-3重吸收率(%)= 尿HCO-3mmol/L HCO-3mmol/LXGFR 小管HCO-3排泄分数(%)= 尿HCO-3(mmol/24h)X酐(μmol/L)X100 HCO-3(mmol/LX尿酐(mmol/24h)

诊断PRAT时应排除继发性原因,测定尿常规、尿糖、功能及氨基酸等,以除外某些代谢性疾病所致PRTA。详见有

原发性PRTA病例有家族史的多为女性,症状始常在生后一年半之。除有生长缓慢外,可有酸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厌食疲乏等。也可出现无力便秘脱水症状。一般无骼改变,亦不出现钙化。并发于Fanconi综症、胱胺酸症、豆状核变性或半乳糖血症等遗传性疾病者,可有其原发病症状

治疗

碱性药的需要量大于DRTA,一般碳酸氢钠5~10mmol/kg/24小时,可使浆HCO-3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可与构椽酸盐缓冲液交替服用。配:枸椽酸钠50g,枸椽酸钾50g,枸橼酸100g加水至1000ml。每日服3次,每次50ml。补充大量NaHCO3后流入远端单位的量增多,超过远端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从尿中排出。低盐饮食使细胞外液缩减刺激近端小管HCO-3的重吸收,可减少NaHCO3的用量。双氢克尿噻对本病亦有作用,用量1.5~2~mg/kg,有利于酸中毒被纠正。服用期间应注意钾的补充。

PRTA的治疗的是常维持中HCO-3的浓度在正常范围,酸中毒得以纠正,生长速度正常。长期服用碱性药物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当生长停止后,临床无明显症状时可以停药。如再出现症状可再服药治疗。

预防

PRTA预后较好。治疗后生长可达正常标准,有的患儿于4~12个月自然痊愈。继发性PRTA的预后视原发病而异。

1、混小管酸中毒小管酸中毒(3型RTA)是近端小管HCO-3重吸收障碍和远端小管H+排泌障碍的综缺陷,有两种小管酸中毒的特点和临床表现,治疗与I型和Ⅱ型相同。

2、钾性小管酸中毒 钾性小管酸中毒(Ⅳ型RTA),其特点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伴有钾。ⅣRTA是由许多原因起的,其中以醛固酮分泌减少或对脏作用发生抵抗为要原因。多数病人是在各种原发的脏疾病和上腺疾病的基础上产生的,部分病人为先天性醛固酮成不足或其受体系统的缺陷,或者是药物对醛固酮抑制所致。钾性RTA要是远单位纯酸排出减少,钾的清除减低所致。

此型多见于慢性功能不全伴钾性小管酸中毒。其中有半数伴有醛固酮分泌减少,通过尿排醛固酮量与浆钾浓度的比值低于正常可实醛固酮分泌减少与钾呈负相。由于慢性功能不全病人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钾和NH4排出减少。慢性功能不全常有低素-低醛固酮血症,同时脏对醛固酮的反应性减低,若给生理量的醛固酮不增加尿NH4的排出和纠正酸中毒,只有给超生理量才使酸排出量增加和酸中毒被纠正。

慢性功能不全伴钾性小管酸中毒的治疗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要是限制钾的摄入,低钾饮食可控制钾,钾降低H+和NH+的排泌增加,酸中毒可得到纠正。还可用钾结树脂,排钾利尿和每日给碳酸氢钠1.5~2.0mm0l/kg以纠正酸中毒使钾维持在<5.0mmol/L。速尿有利于ⅣRTA降低钾和纠正酸中毒。当无压时速尿可与盐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效果较好。

钾性小管酸中毒不伴有慢性脏病时要由于醛固酮成和分泌减少,如并有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先天性皮质酮甲基氧化酶缺乏,或由于素-管紧张素缺乏等产生的低醛固酮血症。此类用生理量的醛固酮类激素代替治疗可使钾和酸中毒得致恢复。

此外还有生理量醛固酮不能纠正的Ⅳ型RTA临床上有典型的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其中I型发生于婴儿期,有家族史,脱水,排钠增多致低钠,排钾减少钾和酸中毒生长障碍。其病因可能是醛固酮与其受体结过程中的缺陷。素和醛固酮类盐激素水平增高或正常,去氧皮质酮和皮质醇浓度正常。对外源性醛固酮类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给高盐饮食,摄入大量NaCl后低钠,钾和酸中毒均可得到纠正,生长恢复正常。然后可减少食盐摄入量,症状一般不再复发。病人随年龄的增长可自然恢复。

假性醛固酮减低症Ⅱ型特点是体产生的素-醛固酮均低。临床有钾、压和高氯性酸中毒小球滤过率正常。认为本病缺陷是原发的小管分泌钾的功能障碍。也有实验明是细胞钾浓度增高还是原发性钾转运的缺陷,导致细胞代谢和膜结构的变化使Cl-重吸收增加。治疗要是限制食盐摄入和服用促使尿排Cl-的利尿,如速尿或双氢可尿噻可改善钾和酸中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硫酸镁

下一篇 脊髓火器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