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中毒
概述
局麻药的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一般规律是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对无髓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可显效。对有髓鞘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作用。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消失的是持续性钝痛(如压痛),其次是短暂性锐痛,继之依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发生运动麻痹,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而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神经冲动传导的恢复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病因
在孕妇分娩时,常应用上述某种局部麻醉药镇痛,此类药物被母体吸收后可以经过胎盘导致新生儿中毒;偶因用于骶管阻滞或宫颈周围麻醉时,不慎将局麻药注射到胎儿体内,可使初生婴儿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初生婴儿的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对这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甚差。
临床表现
局部麻醉药中毒时,患儿出现头晕、呕吐、谵妄、惊厥、昏迷、休克等,甚至死亡。丙胺卡因中毒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初生婴儿局部麻醉剂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无力或窒息,心动徐缓,肌张力减低;常见惊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头反射消失等。以上症状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有些新生儿可在生后立即发生。惊厥发作大多为强直型,少数为阵挛-强直型。
此外,新生儿由于缺氧血症引起的脑病,常在婴儿出生12~24小时以后出现类似症状。故如母亲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史,而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发生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头反射消失等,并在复苏后仍有上述征象,则高度提示为局部麻醉药中毒。有时,在病婴的头皮发现穿刺痕迹,并可于该部吸出少量药液。
并发症
检查化验
此外,新生儿由于缺氧血症引起的脑病,常在婴儿出生12~24小时以后出现类似症状。故如母亲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史,而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发生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头反射消失等,并在复苏后仍有上述征象,则高度提示为局部麻醉药中毒。有时,在病婴的头皮发现穿刺痕迹,并可于该部吸出少量药液。
鉴别诊断
硫喷妥内中毒硫喷妥钠又名戊硫巴比妥钠,潘透撒,为一种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芭物,临床上主要用于短时间的外科手术,通常用其1%-25%的溶液,一次用量为0。5g极量为1.0g/次。硫妥钠为强碱性,静脉法射进若药液漏出血管或外皮下,易组织坏死再者,静脉注射时应缓慢,以免引起中枢抑制而导致呼吸暂停。对于严重酸中毒严重贫血、心脏病、低血、休克、支气管哮喘患者导致呼吸暂停。对于严重酸中毒、严重贫血、心脏病,低血压、休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慎用或忌用,以免引起中毒。
可卡因类药物中毒可卡因,又名古柯碱。本药最初从古柯树叶中提出,系一生物碱,以后人工合成,为氨基酸和芳香酸的酯。临床上主要作用于表面麻醉药,用于眼、鼻咽喉部手术。此外,尚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和涩卡因,其化学结构与可卡因相似。
急救处理
(1) 立即停止给药。
(2) 吸氧。
(4) 呼吸困难者,可静注氢化琥珀胆碱50mg使骨骼肌松弛,然后作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不要用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药。
(5) 如遇过敏反应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或盐酸麻黄碱30mg,然后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过敏反应虽已做过皮内试验阴性仍可出现,故皮内试验只能供参考。
治疗说明
局麻药口服中毒,应尽快催吐、洗胃(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洗胃后经胃管灌入活性炭和硫酸钠。皮肤及粘膜接触部位都须用水冲洗。注射中毒者于注射部位近中心端用止血带缚扎,减缓吸收。或于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药物,也可切开吸引。同时采取输液、利尿等措施以促毒物排出。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用1%亚甲蓝0.1~0.2ml/kg,经5~10分钟由静脉缓慢注射。其他为对症及支持疗法和防止感染。忌用肾上腺素和吗啡。
初生婴儿局部麻醉剂中毒当有中枢抑制现象时,迅速复苏、给氧,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器,注射纳络酮、同时采用洗胃(胃液中药物浓度和血浆中相等或更多)、输液、利尿等措施以排除毒物,亦可用换血疗法。发生惊厥时可用巴比妥类及安定等,心搏徐缓可用硫酸甲苯丁胺(恢压敏),每次0.25~0.5mg/kg,肌注或静脉注射。必要时1/2~2小时重复1次,亦可用适量作静脉滴注。其他为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
正铁血红蛋白症 此病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获得性正铁血红蛋白症可因与化学结构上含有苯胺基团的化合物接触而引起。有几例报告在用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和丙胺卡因后产生此症,正因为苯佐卡因和普鲁卡因含有这种基团,而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则是经生物转换后产生含苯胺基团的代谢物。正铁血红蛋白症最易发生于血红蛋白变异和还原型辅酶I_正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病人或局麻药达到中毒血浓度之时。但对于无这些诱因的病人治疗剂量也可致此症。当正铁血红蛋白浓度超过30%时,可静注亚甲蓝1~2 mg/kg和吸氧处理。
恶性高热症 是局麻药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有凡例报告在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和丁卡因后出现此症,其症状为肌肉抽搐、强直、过度换气和心搏过速。
用药时如不仔细检查药瓶上的标签,往往容易发生错误或听错,甚至发生意外事故,有报道在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医生要普鲁卡因进行麻醉,但由于普鲁卡因与泼卡因字音相似,结果将普鲁卡因误听为泼卡因做麻醉引起了病人死亡,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核对,以免引起意外事故。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