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血藤
植物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到10余米。藤径粗达9厘米,全株无毛;当年枝条暗红色,老树皮有时纵裂。 三出复叶,或兼具 单叶,稀全部为单叶;叶柄长与3-12厘米;小叶革质,顶生小叶近棱状倒卵圆形,长4-12.5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6-15毫米的短柄,全缘,侧生小叶斜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内面楔形,外面截形或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干时常变为红褐色,比顶生小叶略大,无小叶柄。总状花序长6-12厘米,雄花与雌花同序或异序,同序时,雄花生于基部;花梗细,长2-5厘米;苞片1枚,长卵形,膜质,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萼片6,花瓣状,长圆形,长0.5-1厘米,宽0.2-0.4厘米,顶端钝;花瓣6,小,圆形,长约1毫米, 蜜腺性;雄蕊长3-4毫米,花丝长仅为花药一半或更短,药隔先端略突出;退化雄蕊长约2毫米,先端较突出,不开裂; 雌蕊多数,螺旋状生于卵状突起的 花托上,子房瓶形,长约2毫米,花柱线形,柱头斜;退化雌蕊线形,长1毫米。每一浆果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黑蓝色,小果柄长0.6-1.2厘米。种子卵球形,长约5毫米,基部截形; 种皮,黑色,光亮,平滑;种脐显著。花期4-5月,果期6-9月。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血藤
《中华本草》花血藤
【拼音名】Huā Xuè Tén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glaucescens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小枝紫红色,老枝黑褐色。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纸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1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稀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或被白粉。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粉红色;花被6-7片,2-3轮排列;雄蕊18-25,上部分离,基部连合;雌蕊群近球形,心皮约50,4-5列,子房长2mm。聚合果长4.5-7cm;小浆果球形,熟时红色。种子2颗,扁肾形,淡褐色,平滑。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700m的山地密林中。
【性味】甘;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劳伤脱力;甲状腺肿;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生药材鉴定
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 木质部黄白色, 导管呈细孔状; 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异香,味淡微涩。以条匀、径粗者佳。本品在华北、东北、中南地区作 鸡血藤使用。显微鉴定: 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较老茎的木栓细胞内壁木化增厚,皮层窄, 维管束约12 个,由宽狭不一的射线所间隔; 韧皮部有多数含黄棕色物的 分泌细胞,常切向相接,与筛管组织相间、互列成数层;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 导管巨大,类圆形,直径至370μm,常单个散列或2个并列;木纤维壁厚,髓较窄。本品薄擘组织中散有 石细胞群,石细胞腔内有时含 草酸钙方晶。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